走进文物调查,共赴历史奇旅 — 伊金霍洛旗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点滴

你可曾想过,脚下这片土地埋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在伊金霍洛旗这片充满历史底蕴的土地上,第四次文物普查工作历经一年多的艰辛探索,已步入成果展示的关键阶段。无数沉睡千年的历史宝藏被唤醒,正等待着与你相遇!

数字见证,162处文物焕发新生

从2024年5月1日起,在全面转入实地调查阶段以来,伊金霍洛旗文物保护和旅游事业发展中心的“考古特种兵”们翻山越岭,足迹遍布每一寸土地,用汗水诠释着对文化遗产的热爱与坚守。他们累计完成对151处不可移动文物的复查工作,并新发现了11处不可移动文物。从古老神秘的文化遗址、庄严肃穆的古墓葬,到风格独特的古建筑,每一处文物点都承载着岁月的痕迹,静静诉说着伊金霍洛旗曾经的故事。

硬核科技+热血拼搏,揭开历史面纱

高温酷暑算什么?陡峭山路又如何?在秦长城遗址普查现场,队长张小荣指挥着团队工作:“大家测量时一定要保证测量线的直线,千万不能有误差;小平和军哥,拍照时既要拍到文物点的全貌,也要着重捕捉细节,方便后续记录和整理;赞所,记录测量数据时,务必要保证信息的完整无缺;赵磊,我们把线拉直后,你就可以操纵无人机进行空中测绘了。”队员们顶着烈日,扛着设备,用脚步丈量土地,用汗水浇灌热爱。

为提升普查的准确性与全面性,队员们积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RTK精准定位让遗址坐标分毫不差,无人机航拍如同“上帝视角”,将地形地貌和建筑布局信息尽收眼底。科技与人力的完美结合,让文物普查既有“精度”更有“温度”。

全民寻宝,人人都是文物守护者

文物保护不是一个人的战斗,伊金霍洛旗上演了一场全民参与的“文化盛宴”。线上,四普图文、视频刷屏朋友圈,让文物故事“破圈”传播。通过公众号、视频号投放宣传视频与海报,发布四普图文信息16期,其中会议类4篇,培训类1篇,四普不可移动文物线索征集1篇,人物专访2篇,简报6期,四普总结1篇,四普相关信息1篇;发布四普视频号38期,包括四普培训班2期、四普会议(线下、线上会议)3期、试点培训班3期、四普田野调查21期、清洗整理文物标本2期、大屏投放伊旗各大广场共4处、暖新闻客户端视频号及伊旗电视台2处、四普总结宣传视频1期。

线下,在政府广场、郡王府广场等公共场所的大屏滚动播放宣传内容,在各乡镇、各节庆活动、各公共场所投放四普宣传资料共计2000余份,点燃全民“寻宝热情”。

丰富多样的宣传方式让文物普查工作深入人心,吸引了众多民众的关注与支持。不少村民变身“编外考古队员”,主动为普查队员提供文物线索。正是这份全民守护,让历史不再尘封。

“四普”征程,办公室的精彩华章

在这一年多的普查工作中,办公室工作人员积极配合一线普查队员,积极投身各项关键工作之中。他们精心梳理“四普”档案,为普查成果的长久留存与有序查阅筑牢根基;面对文物标本,他们化身为温柔的守护者,小心翼翼地进行清洗与整理;在上报“四普”进度的工作中,他们实时传递着普查的最新动态,为整体工作的高效推进提供坚实保障。同时,他们也是“四普”工作与文物保护理念的传播使者,通过扎实有效的宣传工作,让文物保护的意识深入人心。他们虽未冲锋在普查一线,但却以独特的方式,为“四普”工作贡献着不可或缺的力量。

抄作业!这份伊金霍洛旗文物普查“高分答卷”请收好

✅ 精英天团:专业人才+退役军人强强联合,各展所长

✅ 科技buff:RTK、无人机等现代科技加持,让普查效率翻倍

✅ 全民热潮:线上线下齐发力,打造文物保护“全民IP”

✅ 团队协同:多板块携手,拧成一股绳,办事超高效

历史从未远去,它就藏在砖瓦之间、泥土之下。此次文物普查,不仅是对历史的深情回望,更是对未来文化传承的有力担当。伊金霍洛旗正以文化为笔,在新时代描绘出更璀璨的篇章!

来源:鄂尔多斯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30

标签:伊金霍洛旗   文物   培训班   无人机   历史   遗址   全民   测量   点滴   旅游   全国   工作   视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