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窝子古镇今昔

作者:方成

驱车去彭州宝山村,半路上,路过一场镇,场口牌坊上,“海窝子”三个大字,格外醒目。​​

彭白公路左边是场镇,右边就是滔滔湔江。

啊!这就是海窝子!久闻大名,先进去逛一圈再说。

所谓“久闻大名”,就是常听人说这里好吃好耍,但打不到方向,从未来过。

穿过牌坊,走在青石板路上,两边都是门店。我跟同行的朋友说:其实这里叫黑窝子,原先有煤矿;可能“黑”不好听,改叫海窝子。

这一段,是从网上听来的。那晓得街边一开店的太婆听到我的话,马上接口说:不是叫黑窝子,原先就叫海窝子!

可这当地人的口音,“黑”和“海”还真分不清楚,可以听成“黑”,也可听成“海”。说不定,海窝子就是这样被误听成黑窝子的。

据说,这一带是古蜀王国的开国中心之一,蜀王柏氏在此地建都,称“瞿上”;蜀王鱼凫也以此为都,与三星堆、金沙遗址同源。​​

秦汉时期,这一带属渝氐县所辖;唐宋时期称九陇县。海窝子这一砣,成为场镇,却是在明清时期。

明代,距现址五里,殷氏兄弟开办煤矿,逐年形成殷家场。

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正式在现址设新兴场。

在四川,“场”就是集市,物资、农产品的交易场所。隨着商铺、旅店、餐饮、货场的跟进,逐渐形成“镇”。

民国时期,这里曾是第四区区署所在地,三十年代改称新兴乡。

1952年,在场上设镇;1958年撤镇为新兴人民公社;因与双流县新兴人民公社同名,改称新海;到1985年撤乡存镇,复名新兴。

但是咋个又叫海窝子喃?有个说法:这里是湔江与白鹿河交汇处,山大水深。当地称水域为“海子”,而山湾处又称窝子,所以俗称“海窝子”。而且水大时水色发暗,从远处看像黑色的水潭,便又有“黑窝子”的俗称。

穿牌坊进镇,一条青石板长街,连同街边的溪流,右拐左弯地有三里长,贯通古镇。

但今日古镇,已非原先的古镇。因为2008年的大地震,海窝子是重災区。现在海窝子的布局及仿明清建筑,都是災后三年重建的成果。

沿街两侧,民宿、小商品店、小吃店、饭店排满,商业气息浓厚。

但在这里可以品尝到小时候的味道:窝子油糕、粉子醪糟、玉麦馍馍、椒盐麻饼等。​​​​

舖子最多的是油烫鹅,江对岸也是油烫鹅,简直是油烫鹅窝子。来到这里不吃一盘油烫鹅,就好像没来过!

在一间油烫鹅铺子,桌子上一堆已脱毛的鹅,伙计正用夹子打整鹅身上的残毛;旁边近一米直径的钢桶内,光叉叉的一群鹅正在鲜开的卤水中翻滚;一口大锅中,滚油淹过刚卤好的鹅,直冒大泡。通身红亮、热香逼人的油烫鹅出锅,58元一斤。​​

街上,还有一座小庙叫佛光寺,进门就是天王殿,接着是大雄宝殿,侧面有观音阁和财神阁。​​​​​​



瞿上广场后的青山上,矗立着蜀王蚕丛的雕像。​​

沿湔江步道,可在清澈的江水中戏水、搬盘海(螃蟹)。但在雨季,为防山洪,禁止下水。

喜欢登山的年轻人,可沿狮子山登山步道徒步观景。​​

在古镇隔河相望,对面山间横空跨过长长的传送带,伸向远方,成为彭州独特的风景线。​​

这条空中传送带是亚洲最长,全长约27公里(也有说10公里),横跨丹景山镇、隆丰镇、丽春镇、等多个区域 ;用于亚东水泥厂原料的传送。

因是路过,在窝子里转了一上午,山上水中的景点玩不成啰。

有时间再来住几天,把好吃的、好耍的都整夠。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10

标签:旅游   今昔   古镇   黑窝   牌坊   彭州   久闻大名   人民公社   青石板   传送带   步道   双流县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