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满中秋,湖南文理学子的中秋“出圈”之作



灯影重重,言笑晏晏

岁序从容,又值中秋

这轮自洪荒升起的明镜

流转千载

写满人间的聚散和遥思

始终温柔地

叩动着中国人民最柔软的心扉

而今

这份穿越千年的情思

轻轻落回地面

在文理的每个角落悄然生根



庭前桂影婆娑,长空皓月如银盘高悬

香饼甜意盈袖,笑语盈盈千里共婵娟

又是一年团圆佳节

当团圆的中秋与盛世的国庆相遇

又是怎样一场

满载乡愁与自豪、交织传统与时代的盛宴?



中秋月圆,情满校园。9月30日中午2:30,第五食堂一楼大厅热闹非凡——120余名师范学前专业的同学齐聚一堂,在食堂面点师傅的指导下,擀月饼皮、包馅、压模,一场生动的“月饼制作实践课”在欢声笑语中展开。师生们以匠心揉搓团圆滋味,用巧手传承文化基因,在面粉与馅料的交融中共迎中秋国庆双节。

发放材料

面点师傅做指导

擀月饼皮

包馅

压模

刷油

烘焙

“左手托饼皮,右手取馅料,注意要让饼皮中间厚边缘薄。”面点师傅魏师傅站在餐桌旁现场示范:将饼皮压平、包入馅料、旋转收口、模具定型,一个纹路清晰的月饼便在师傅手中完美成型。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还不时提出各种创意——有人在月饼上撒下桂花,有人则用模具印出可爱的小兔子图案。

有的同学包馅时不小心露出了甜甜的豆沙,引来周围同学的笑声;有的同学则专注地用模具压出精致的花纹,像在完成一件艺术品。烤箱启动的那一刻,整个食堂都被甜香包围,大家的脸上都洋溢着期待的笑容。


让我们来看看同学们的欢乐时光


“我的月饼露馅啦!”

“这个月饼怎么歪了?”

“我的月饼很独特,是一个小兔子!”

……


等待月饼烘培的时候,一场与自然对话的创作正在进行。同学们采集来栾树花、桂花、枫叶等秋日的馈赠,将它们与画笔、彩纸结合,制作出一幅幅“欢庆中秋”的手抄报。

粉红的栾树花像小灯笼,点缀在字里行间;细碎的桂花则带来阵阵清香,让人忍不住靠近闻一闻。有的同学用叶片拼出玉兔的形状,有的同学用花瓣拼出一轮圆月,创意十足,妙趣横生。

这不仅是一次动手实践,更是一次亲近自然、感受生活之美的过程。同学们在创作中学会了发现美、记录美,也让传统文化在自然元素中焕发新的生命力。



部分作品展示


“这次活动特别感谢食堂和老师的支持,尤其是郭军老师自费来支持活动,并传达了一些思想,包括身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怎么样去学习。虽然大家为了参加活动改签、调整时间,但都觉得非常值得。希望五食堂以后能有更多这样的活动,让我们收获知识、收获快乐。作为本地人,也欢迎大家假期多来常德走走,感受常德人对我们的祝福,体验常德的乡土风情,希望大家能够在常德留下美好的回忆。”

——学前教育23101班孔伽玲



“我的初衷是希望他们在真实的活动与体验中,感受传统文化的内涵——中秋是团圆、美好、和谐与祝福。我们从感恩开始,感恩国家、感恩所有付出的人,也让他们融入其中。儿童需要用这样的方式去感知世界,而未来作为儿童教育工作者,他们更需要贴近儿童的视角去支持孩子的发展。

所以我们的课程一直倡导在体验中感受传统文化,并思考如何将这些元素以儿童为中心融入到幼儿园的教育环境中。很多同学是第一次做月饼,从成型到出炉,每一步都充满好奇与喜悦;在等待烤制的过程中,他们还用自然材料创作作品,把秋天的元素融入中秋与国庆的氛围。有小组的作品更是表达了作为高等学子对国家的赤诚之心。

我们让学生体验,是因为0—6岁的孩子需要先感知世界,再去了解和熟悉它。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有成长,他们也在真正的喜悦中体会到——体验式学习是有趣且深刻的,而这种方式,也会被他们带到未来的教学中。

——郭军老师


清挥漫洒,天地为席

举杯酌酒

敬这秋满人间福满楼

惟愿君

身畔有清风为伴

前程有皓月相照

岁岁皆安宁


祝大家中秋节快乐!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09

标签:美食   中秋   文理   湖南   学子   月饼   常德   同学   食堂   师傅   团圆   面点   皓月   自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