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满足于“到此一游”快速打卡!来桂林旅游的年轻人解锁新玩法!

来桂林感受

不一样的旅游体验

清晨,猫儿山脚下的果冻水面泛着薄雾,一群年轻人身穿救生衣在桨板上,逆着清澈溪流向上游划去;中午时分,漓江边一家独具特色的咖啡馆里,键盘敲击声与咖啡机蒸汽声交织,几位紧盯屏幕的“数字游民”正对着山水处理工作邮件;暮色四合,磨盘山汐云星空基地里星星点点的露营灯次第亮起,烧烤架旁飘散的食物香气,与年轻游人的欢声笑语一同晕染开夜色……

年轻人划着桨板探寻不一样的风景。徐健东 摄

找一处人少景美之地坐上一下午。记者周文琼 摄

与多年前“上车睡觉、下车拍照”的旅游图景不同,新一代的年轻人不再满足于“到此一游”快速打卡,而是把旅行变成一场深度融入、即时分享、在地创造的“生活体验”。

年轻人解锁桂林新玩法

8月,龙胜龙脊梯田正值“绿韵未退,秋意初染”的独特阶段。对于从北京来的90后律师孙芳来说,是“百看不厌”。即使她与丈夫、儿子已在当地一家民宿里住了一周,但每天醒来看到窗外的风景还是忍不住拍照。

孙芳告诉记者,这次旅行,他们的行程表上没有密集的景点,取而代之的是跟村民学做竹筒饭、下田体验摸鱼、听寨子里的老人讲发生在当地的故事。“以前旅游都是打卡拍照就走,现在就想让孩子感受当地的人文,知道这片土地的故事。”她从手机里翻出儿子下田摸鱼的照片说,“你看他这高兴劲儿,虽然弄得一身泥,但我觉得值!这比在博物馆隔着玻璃看展品鲜活多了,是真正沾着泥土气的‘人文课’。”

当代年轻父母喜欢带着孩子体验农耕生活,图为家长带着孩子在龙脊梯田体验抓鱼。来源于社交平台

孙芳一家的选择并非个例。在桂林山水间,像他们这样主动“慢下来”“沉下去”的游客正日益增多,尤其以追求个性与体验的“90后”“00后”为先锋。他们将旅行视为“生活在别处”的实践场,渴望在风景之外,触摸真实的地域文化脉搏,创造属于自己和家人朋友的独特记忆。

在阳朔的喀斯特峰林深处,一处入口湿滑隐蔽的溶洞外,户外领队小徐正仔细地为几位年轻探险者检查头盔和头灯。“洞里地形复杂,湿滑有暗流,一定要跟紧我,不能擅自离队。”他反复叮嘱安全事项。在南宁上大学的陕西小伙苏博涛一边调整着GoPro一边难掩兴奋:“在小红书刷到别人发的探洞攻略和照片,那种未知感太迷人了,立刻就组队来了!”

从社交媒体上发掘长满青苔的野瀑布、藏于深山的废弃古村,到组团探寻隐秘溶洞,年轻人正凭借强大的信息搜集能力和分享热情,不断挖掘着桂林的“B面”。在小红书、微博、抖音、B站等平台上,“桂林小众玩法”“桂林冷门打卡点”等相关的笔记量、视频量在激增。这种主动挖掘和记录的过程,也让旅行成为年轻人重要的“社交货币”。

不少年轻游客喜欢根据社交平台上的分享打卡小众景点。徐健东 摄

8月18日,在象山区一间木艺手作坊内,从深圳来的女孩小路和朋友正聚精会神地跟店里的师傅学习制作檀木梳。细密的木屑随着刻刀的游走轻轻飘落,空气中弥漫着檀木特有的清香。“这几天实在太热了,除了看风景,我们还想找个既能避暑又能动手的地方体验点特别的,所以来了这里。”小路轻轻吹掉梳胚上的木屑,向记者展示她刻了一半的卡通小猫表情,“师傅说每一道纹样都有讲究,没想到做把梳子学问这么深!这可比在纪念品店买现成的有意义多了,是自己亲手制作的‘桂林故事’。”小路告诉记者,她想把这把梳子带回去送给妈妈当生日礼物,“她应该很喜欢,我也觉得很有意义”。

年轻人在手工坊里制作自己心仪的物品。记者黄敏 摄

新一代年轻人旅行方式的深刻变革,源于信息革命重塑认知、价值观转向体验与意义以及数字技术赋能即时共创这三重力量的深度交织与共同作用。这一变革不仅体现在旅行规划和体验的具体形式上,更反映了年轻一代对旅行价值的内核重构:从传统的观光消费转向追求个性化表达、深度连接与自我成长的沉浸式生活实践,标志着一种以社交化、体验化、意义化为核心特征的新旅行方式的形成。

对这场静水流深的变革之策,《中国旅游报》在《这届年轻人喜欢什么样的旅游方式?》一文中提到的观点值得借鉴。文中提到:

面对年轻人旅游偏好的转变,需要因时而变,积极调整发展策略。

首先,应注重提升旅游产品的品质,丰富内涵。除了打造标志性的热门景点外,还应深入挖掘当地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资源,开发出更多具有特色的旅游项目和体验活动。

其次,要加强与游客的互动和沟通。利用社交媒体、在线旅游平台等渠道,及时了解游客的需求和反馈,不断优化旅游服务。同时,可以通过举办主题活动、推出优惠套餐等方式,吸引更多年轻人前来旅游。

此外,还应加强与其他旅游相关产业的合作,形成旅游产业链。与酒店、餐饮、交通等行业密切配合,为游客提供一站式、全方位的旅游服务。同时,可以与周边景区进行联动,推出联合旅游线路,丰富游客的旅游选择。

在记者看来,桂林未来如何将这一思路具体应用于实际,应对上述挑战,是接下来需要深入探索的关键。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桂林旅游业正在积极主动地探索破题之路,拥抱这场由年轻人引领的深度旅游变革新浪潮,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当清晨的阳光再次洒满漓江,新一批年轻游客带着期待踏上这片土地,桂林旅游正被不断赋予新的内涵。而那些在山水间留下的新足迹,终将汇成推动桂林旅游向前发展的力量,让“到此一游”的意义,在时代的变迁中愈发深厚绵长。

信息来源:桂林日报 记者黄敏

想要玩转桂林却不知道如何做攻略?

现在,有它就够了!

『桂林微度假』小程序

点开即可,一键式获取桂林旅游全攻略

吃、住、行、游、购、娱

给行者一键可得的旅游资源,

触手可及的全方位桂林!

轻松来一场说走就走的完美旅行

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纪念馆靖江王陵文物管理处

桂林灵川旅游

全州县

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

灵渠

驿站

阳朔

旅游

永福县

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

灌阳

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

桂林资源县旅游

平乐

文旅

荔浦市

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

旅游

恭城

逍遥

秀峰

桂林雁山

旅游

畅游

临桂

象山

文旅

遇见

七星

畅游

叠彩

桂林

非遗

李宗仁文物陈列馆

桂海碑林

博物馆

桂林

画院

广西桂林图书馆

桂林市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支队

桂林

有戏

桂林市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中心

甑皮岩

国家考古

遗址公园

桂林

博物馆

桂林群众艺术馆

桂林市旅游公共服务管理处

桂林

美术馆

桂林市导游管理服务中心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22

标签:旅游   解锁   年轻人   快速   桂林   桂林市   旅行   旅游局   社交   游客   年轻   记者   广电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