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五千年,让"良渚"成为当代IP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王燕维 通讯员 摇慧敏

10月18日,杭州余杭良渚将再一次站在全球文明对话的聚光灯之下。第三届“良渚论坛”将在这里开幕。

2019年7月6日,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2020年,“杭州良渚日”设立;2023年、2024年,连续两届“良渚论坛”召开。“良渚”从浙江的城市IP,变成了国家的文化IP,并且借助文化间的交流,进一步向世界展示中国形象、彰显中华文化的魅力。

文化的力量,总是“润物细无声”。穿越五千年,良渚文化浸润了余杭这片土地,滋养出独一无二的文化气质。如今,余杭正将这份文化积淀与创新动能深度融合,持续提升“良渚”IP的全球影响力,并借势书写文化产业发展的新范式

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全景。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管理委员会供图 朱成琪/摄

寻源“活水”:良渚文化里藏着天然素材库

五千年前的良渚,玉琮王上刻画的图腾,是远古先民与神对话的密码;五千年后的今天,拥有独特底蕴的良渚文化正成为内容创作者独一无二的源泉。

假日期间,来到良渚古城遗址公园的游客,可以在互动体验区工作人员的指导下,体验穿越千年的“建筑之旅”。一款由588件零件组成的良渚王国宫殿积木,是这里的爆款。

棕褐色与黄色的构建,经过精心设计,直观展现了考古发现的良渚宫殿内木骨泥墙架构的墙壁、四面坡式结构的草顶等建筑特色,“还原了在遗址公园里看到的建筑介绍,搭建过程也让我们对历史有深入了解。”参与活动的游客这样评价。

良渚文化是一座“富矿”。如何让它融入现代生活?良渚文创的开发者们系统梳理文化元素,构建现代美学体系,将宫殿、玉琮、神人兽面纹等元素,良渚色彩、纹饰以及先民的衣食住行等内容,都巧妙融合转化成为精美玩具与日用好物。据介绍,持续推陈出新的良渚文创产品已达600余款,覆盖11大品类,2024年总销售额已破2.7亿元。

良渚纹样基因库已完成了45件/组良渚纹饰的解构、研究和绘制 图源良渚文创发展大会

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管理委员会文化产业局还创新推出了产品授权、合作开发、品牌联名三大差异化合作模式,积极寻求优质企业参与良渚文创共创计划,已陆续与中国工商银行、周大福、知味观、娃哈哈、特步等知名企业合作。相关负责人表示,仅今年上半年,就已与10 余家优质伙伴达成合作意向,授权收入同比增幅100.69%,实现了文化价值与商业价值的双赢。

文博机构与品牌的跨界尝试,是对文明记忆的现代转译。而良渚五千年的文明底蕴,也让身处这里的文化企业在生产“有内涵的文化产品”上,拥有天然的底气和叙事能力。

一部数字人技术融入良渚文化的科幻短剧《奇妙之旅》,是杭州虎虎生风影视文化有限公司策划了2年的重点项目。“差不多是2023年,第一届‘良渚论坛’召开之前,我们就开始策划这部短剧。”公司负责人沈彬说,从2023年到2025年,他们花了近2年时间打磨剧本,一遍遍地研讨修改。“剧情的核心内容将围绕寻找良渚文化的秘密展开。同时,除了数字人主角身上会植入良渚文化的重要符号,玉琮也将成为外星人返回星球的‘任意门’。”

作为一家在良渚成长起来的本土影视公司,“虎虎生风”创作团队对良渚文化有深入的了解,“有一种观点认为玉琮有‘通天达地’的功能。我们就由此延伸,设计了‘玉琮穿越’的桥段。”沈彬告诉记者,如果一切顺利的话,这部共20集、每集长10分钟的科幻短剧将于今年开拍、明年底排期上线。

“良渚文化里藏着网文素材库。”9月底,中国作协网络文学中心主任何弘参加了2025中国国际网络文学周的采风活动。在良渚博物院听到讲解员介绍良渚遗址发达的水利系统时,他发出了如是感叹,“良渚有大量考古实证支撑——从先民的饮食居所、社会等级划分到精密的水利设施,细节详尽可考,创作难度反而更低。”

在良渚寻找到创作灵感的,还有第二届“良渚论坛”参会嘉宾、希腊诗人、作家塔索斯·拉波洛布洛斯。2024年11月参会期间,他为良渚写了首诗,同时还以良渚玉为纽带写下了短篇小说《跨越世纪的无形纽带》。小说中的主人公有一句话:“我与他成为连接古今的支点,让良渚的梦境、作品与文化永不湮灭”。

在创作者们看来,五千年并不遥远,五千年就在眼前。在跨越时空的触碰中,良渚文化成为源泉活水,创意奔涌而来,也助力“良渚”IP不断写就新篇章。

产业“蝶变”:文化“新三样”从这里“出海”

戴上良渚博物院的AR眼镜,来到展厅中的“刻鸟立高台符玉璧”前,一只小鸟从玉璧中飞出,还能悬停在你的手心;走进良渚古城遗址公园,无人驾驶观光车穿梭于反山遗址与莫角山宫殿区之间,车内屏幕实时解析着五千年前的水利系统,游客可以一边看车外实景,一边看车内的科普影像……

访客戴AR眼镜在良渚博物院体验 图源潮新闻

五千多年前的良渚先民们凭借着与大自然和谐共存的生存智慧,营建了一座宏伟壮观的古城。随着考古研究的深入,良渚古城逐渐为我们展示了五千多年前人类城市建设的卓越成就和非凡技艺。这一创新精神,跨越5000年时光,造就了如今以科技创新为鲜明底色的余杭特色。面对科技变革的机遇,余杭全面推动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重塑以数字文化产业为主导的文化产业体系。

在这里,一批将AI技术应用于文化产业的企业逐步形成聚集态势——

融入良渚文化的科幻短剧《奇妙之旅》即将进入拍摄阶段。沈彬说,他们会运用AI技术来拍摄部分画面。AI是余杭不少文化企业都在布局的新方向之一。

出品过多部爆款短剧、在小说和短剧行业深耕3年的剧点网络,今年以来全面转向AI短剧开发。在良渚新城产业服务专班的牵线下,他们快速与AI公司建立合作,在三个月内搭建起90人AI 短剧团队,实现智能化生产。

索以文化专注于三维动画制作,从2022年起就实现旗下作品365天不断更,生产力“爆棚”的背后推手,就是AI。该公司利用自研AIGC工具,渗透动画制作13个环节,将动画制作成本减半,2024年产能已达11800分钟,市场占有率稳居行业第一。

水母智能研发的AI漫画工具“触手AI”,则将传统漫画创作的11个环节精简至5个核心流程,成本降低至37%。旗下AI动漫作品全球播放量已超过14亿次,用户自发传播覆盖60多个国家和地区。

良渚文化大走廊首期“十大工程”之一的良渚5000+艺创园,自2024年7月开园以来,这里已签约19个“文化+”产业重点项目,累计接待游客超过14万人次。

良渚5000+艺创园 杨希林/摄

与此同时,借力创新的硬核技术,余杭文化企业制作的以网游、网文、网剧为代表的文化“新三样”,也正源源不断走向世界:游一卡将桌游《三国杀》翻译成10个语言版本、20个品类,远销全球数十个国家和地区;露盈文化成功推动中国原创绘本《洛神赋》及经典文学《射雕英雄传》英文版走向世界;当当影业出品的《河边的错误》入围了第76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一个关注”单元,并在20多个国家和地区公映……据统计,2024年以来,良渚新城已有百余部文化作品“组团出海”,以新视角、新形式讲好中国故事。

不仅要“出圈”,更要“出海”。占据浙江经济第一区的“半壁江山”,余杭文化产业的“洪荒之力”,也许正源于“文化+科技”的深度融合。

奔向“顶流”:两廊一轴打造城市重要新中心

2023年、2024年连续两届“良渚论坛”在余杭举办,“五千年中国看良渚”的文化金名片被进一步擦亮,也为余杭注入了更加深厚的文化活力。

就在第三届“良渚论坛”官宣的同时,细心的人会发现,一个新的文化地标——余杭美术馆也将正式启用。10月18日,今年“良渚论坛”配套活动之一——中国(杭州)艺术与科技国际双年展,将在这里举办。

余杭美术馆地处良渚文化大走廊。从2022年12月提出谋划,到2024年写入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要打造高能级文化产业平台,良渚文化大走廊内已集聚了多个杭州“顶流”文化地标。第三届“良渚论坛”期间,杭州国家版本馆将举办“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国际学术研讨会,配套的“宋潮千年”主题展览则将在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典藏馆内开放;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内将布置展览,展示多个省市的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实践经验;在良渚5000+艺创园举办的良渚文创市集,将设置泡泡玛特、国货潮品、国际文创等专题展区……

杭州国家版本馆 图源潮新闻

同时,区域内良渚新城的“数字+技术+内容”融合的产业生态也已吸引1500余家数字文化企业聚集。

杭州市委市政府咨询委员会委员、杭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总工汤海儒说,良渚文化大走廊建设给大城西发展注入了文化的灵魂,使大城西的发展定位远不止于杭州城市的新中心。5000多年的良渚文化、2000多年的运河文化、1000多年的径山禅茶文化、双千年古镇文化、苕溪文化和现代数字文化等串珠成链,于国际视野中,以“良渚之窗”展示文明中国,不断提升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力。

良渚文化大走廊与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五千年发展轴构建起如今杭州重要城市新中心“两廊一轴”的发展格局。

杭州城市重要新中心核心区(中轴线)效果图 余杭区委宣传部供图

北端的良渚文化大走廊,东携运河,西望径山,横贯东西、串联古今,拥有良渚博物院、良渚古城遗址公园、杭州国家版本馆等文化地标,在“保护第一”基础上,打造高能级文化产业平台。

南端则是充满活力的城西科创大走廊,从实验室到生产线,从战略性新兴产业到未来产业,从智能新品到“大国重器”,打造高能级科创平台,布局未来。

链接其中的古今千年发展轴——世界级城市中轴线,不仅是地理空间的规划,更是一条贯通历史、现在与未来的“文明动脉”。这里集纳阿里巴巴杭州全球总部、钉钉全球总部、字节跳动华东中心等项目构筑成的“超级总部矩阵”;银泰杭州新中心、绿汀路万象城等商业组成的“百亿商圈”;余杭国际体育中心、杭州未来国际演艺中心、未来城市客厅等公共文化服务集群……余杭将在重点布局国际滨水文化区、艺术文化街区、智慧科创总部、国际数字商务区和城市客厅五个核心板块,串联起一条蕴藏巨大产业动能的新兴产业带,也将打造以人为本的城市理想生活样板。

再过几天,第三届“良渚论坛”就将启幕。我们期待,各国嘉宾在此激荡思想,不仅能深刻解读良渚文化的古老智慧,更能从中汲取面向未来、引领世界的文明启迪,“良渚”IP以无穷的想象空间持续贡献独特的发展动能。

“转载请注明出处”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14

标签:旅游   当代   文化   杭州   遗址   短剧   走廊   古城   中国   城市   文化产业   论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