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林的碑字为啥少了一撇?85元门票,到底贵不贵?

大家好,

我是热爱旅行,钟情文博的马啃菠萝。



西安碑林,没想到有一天,

会因为“涨价风波”登上热搜。


好消息:装修完毕

坏消息:门票从10元涨到85!

(装修前是65元)



这操作,

直接让网友集体开启“吐槽大会”:

“昨天还叫人家小甜甜,今天就改口牛夫人?”

“建议改名叫碑林•凡尔赛”




碑林涨价已成定局,个人建议:

12号之前赶紧参观。

多关注优惠政策,

像65岁以上老年人和军人等依然免票。


还有,带着文化储备逛,要不白来。


今天,马啃菠萝介绍下,

西安碑林的“碑”字为何少一撇?

这可是困扰无数游客的谜题。





一、 林则徐“乌纱帽”传说


一进西安碑林博物馆,

抬头就能看到“碑林”二字。


眼尖的朋友立马发现:

“哎?这‘碑’字头上少了一撇!”

这时候,有的导游“戏精模式”就开启了:


“这可是林则徐被贬后写的!鸦片战争后,他丢了乌纱帽,故意少写一撇表达愤懑。



大家听个乐呵就可以了。


林则徐是谁?

虎门销烟的民族英雄!


人家被贬新疆都能修水渠造福百姓,

会为了一顶“虚拟乌纱帽”在字上搞暗号?


格局打开啊朋友们!



二、 唐代人的“强迫症”


其实,“碑”字少一撇的锅,

真不能甩给林则徐!


1. 唐代人的标准写法:


翻遍魏晋到唐代的书法字典,“碑”字统统没!有!那!一!撇!比如柳公权、欧阳询等大咖的碑文,都是“无撇碑”。

2. 宋代印刷术的锅:


唐代人刻碑全靠手雕,字要工整不出格。到了宋代,活字印刷普及,为了排版方便,才给“碑”字加了一撇,从此“有撇碑”成了主流。


3.对称才是王道:


古代书法讲究“对称美”,“碑”字少一撇,除了是为了不出格,也是因为看着对称,而对称就是美的。


所以,林则徐写的“碑”字,

其实是临摹唐代书法,人家根本没写错!


反倒是现代人“没文化”了(狗头保命)。



三、名人“错别字”冤案


西安碑林不是唯一“躺枪”的!

历史上“错字梗”一抓一大把:


康熙题字“峯”少一横

(五台山“灵峯胜境”);


咸丰题字“院”少一横

(天津独乐寺“报恩院”)。


咳咳,当然了,皇帝写字能叫错吗?

那叫“艺术创作”!



还有,大家如果去陕西乾陵,

会发现女皇武则天,

特别热衷自己创作新字。


最有名的字就是曌(同“照” zhao),

意思是称霸宇内,统御天下。


那是更上一个Level啦。





四、“碑”字背后是文化底蕴


从唐代的“无撇碑”,到宋代的“有撇碑”,

从林则徐的传说,到印刷术的革命,


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汉字演变,

更是中国人对书法艺术的敬畏与传承。



一个“碑”字都有这么深厚的文化底蕴,

碑林收85元门票,想必是有底气的吧?


大家觉得呢?评论区见!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09

标签:旅游   碑林   门票   唐代   西安   乌纱帽   对称   宋代   印刷术   书法   出格   柳公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