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卖茶叶”到“卖生活”——遵义茶产业的“破圈”之路

清晨,当中国茶海还沐浴在初升的朝阳中时,不少游客已经穿梭在茶树间,尽情体验采茶之乐。观海楼里,游客们喝茶赏景谈笑风生,茶香与欢笑弥漫在整个景区。玩累了,游客们便可走进星空露营基地,晚上躺在茶园里领略浩瀚星空。这一幕生动的场景,正是遵义茶产业从“卖茶叶”向“卖生活”转型的缩影。如今,这片以“湄潭翠芽”“遵义红”闻名的土地,正通过茶旅融合、文化赋能,让一片叶子承载起更多元的生活价值,推动着一场深刻的产业价值重构。

茶园变“乐园”:从单一采摘到全场景体验

“以前来茶海,游客就是拍张照、买点茶,最多停留两小时;现在增加了采茶制茶、喝茶品茗、萌宠乐园、星空露营基地等业态,游客能在这里待两天一夜,甚至一周。”中国茶海工作人员李俊的感慨,道出了湄潭茶旅融合的质变。

不仅如此,湄潭县还依托“全国十大最美农村路”——湄潭27°。茶海路这一优势资源,将龙凤村田家沟、浥园、兰馨茶庄、金花村七彩部落、核桃坝村等景点串联起来,以茶旅融合为主线,依托茶资源,围绕茶主题,发展农家乐、民宿、茶事体验园、茶园定制等多种乡村旅游产业形式,实现茶区变景区、茶园变公园、茶山变金山。

凤冈县持续优化“茶景观+茶民宿+茶文化”旅游路线,把茶产业发展与旅游相结合,推出色香味俱全的凤冈美食、独具特色的茶园民宿,吸引游客品茶,体验茶文化,大力延伸产业链。依托茶寿山生态茶园的资源优势,游客们除了赏景、吸氧,还可以亲手采茶制茶,学习茶文化,体验民俗风情。

更具创新性的是余庆县的松烟二龙茶体旅园区。在这里,游客在饱览秀丽的山水风光之余,还可以体验采茶、制茶、品茗,学习茶艺茶道、吃茶乡茶菜,品味划船、游泳、钓鱼、骑游的悠闲生活,尽享桃花源般的乡村乐趣。茶山自行车道蜿蜒盘旋在茶海中,骑行其中,尽赏茶海风光,尽享青山绿水、蓝天白云和清新的空气。

茶农变“管家”:从埋头种茶到服务生活

“以前自己种茶,既要操心病虫害,又愁卖不上价,现在只需要研究怎么帮‘茶园主’把茶种得更好。”湄潭县龙凤村茶农吴祖祥的转型颇具代表性。他家的茶园被村集体流转后,通过线上平台被外地人认购,吴祖祥只需负责日常管护工作。

这种变化背后,是湄潭茶产业“三产融合”的推进。突出茶叶首位产业,湄潭县坚持围绕茶、做足茶、突破茶,依托核桃坝村全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和湄潭县村播中心,免费培训让茶农掌握茶叶种植、茶艺展示、短视频拍摄等技能,引导茶农从种茶卖叶转型为卖文化体验。

在湄潭县龙凤村,茶农们的“跨界”能力令人惊叹。826栋黔北民居按照“白墙灰瓦、雕花门窗”的传统风格改造,家家有小院、户户飘茶香。其中150余栋发展为民宿,客房总数超800间。村民伍荣明将自家800平方米房屋出租给企业,年收租金2万元,还持有公司10%的股份,“比自己种茶省心,收入还更高”。

在凤冈县田坝社区,农户将自家房屋改造成“茶主题民宿”,黔北民居风格的田坝迎春茶院、永田露茶庄、海棠茶庄、仙人岭茶庄等28家茶庄民宿相继建成运营。这些茶庄民宿,景观上以茶元素为主,在菜品上推陈出新,在玩上出新出奇,在住宿上讲究人性化服务。在文化节庆活动或者举办大型赛事活动时,还会有更加丰富多彩的节目。

数据显示,随着茶农角色的转型,遵义茶叶产业链从单一春茶采摘转向全年生产,形成“种植—加工—新茶饮研发—文旅体验”全链条。2024年,遵义新茶饮全产业链产值达7.18亿元。

茶香漫“城郭”:从田间到街巷的文化浸润

在遵义老城街道1935街区“兰亭茶妞”茶饮店,年轻人正围坐在一起品尝茶叶制作的奶茶。这家由湄潭企业打造的新式茶饮店,采用湄潭本土茶叶为主原料,在传统奶茶的基础上开发出独具匠心的新茶饮,丰富了奶茶的口感、品类。“我们想让茶从‘长辈的饮品’变成‘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当年轻人点上一杯奶茶时,很可能就会尝到湄潭的味道。”企业负责人介绍。

这种茶生活的年轻化、场景化,正逐渐浸润遵义的城市肌理。新蒲新区芳华里3536文创园深处的芳华茶馆,正成为市民和游客寻找城市慢节奏、重温历史记忆的一方独特天地。这里不仅飘散着茶香与美食的烟火气,更弥漫着浓厚的三线建设时期怀旧氛围。“我们希望顾客不仅仅是品味一杯茶,还能感受那个年代的独特情怀。”茶馆负责人说。

每年四月举办的茶博会,更是将茶生活推向高潮。茶博会主体活动涵盖展示展销、技能大赛、斗茶赛、直播带货等子活动,同步开展一些茶文旅融合项目。在今年的活动中,来自山东的茶商赵先生感慨:“以前来遵义是为了收茶,现在是来感受茶生活,这里的茶已经不只是饮品,更是一种文化符号。”

转型背后的“遵义密码”

这场从“卖茶”到“卖生活”的转型,并非偶然。作为贵州茶产业核心区,截至2025年,全市茶园面积达200万亩,位居全国产茶市(州)第2位;4个县以茶作为“一县一业”首位产业,涉茶乡镇达到133个,产业覆盖26万户100余万名茶农。

在今年四月贵州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第17届贵州茶产业博览会新闻发布会上,遵义市有关负责人表示,面对当前茶产业发展形势,遵义坚持“传统茶+新茶饮”双轮驱动发展模式,积极打造“全国新茶饮供应链中心”,围绕茶产业转型升级发展,重点开展推动茶园基地提质增效、推动茶业主体培优扶强、推动公用品牌做强做响、推动新茶饮乘势而上四方面的工作,助推茶产业转型升级。

市场驱动同样关键。随着消费升级,越来越多的人追求“有文化、有体验、有温度”的消费,单纯的茶叶产品已难以满足需求。遵义茶企敏锐捕捉到这一趋势,主动从“产品思维”转向“用户思维”。如贵州高原春雪有机茶叶有限公司与贵州湄潭三新数字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电信集团遵义分公司共同合作,在有机茶园内建设了涵盖茶园可视化、环境智能监测、产品溯源等功能的5G智慧茶园管理系统,消费者可通过手机查看认养茶树的生长数据、施肥记录,甚至远程控制灌溉。

遵义茶产业的转型,本质是从“卖农产品”到“卖生态价值、文化价值、生活价值”的跨越。过去遵义茶靠“高海拔、低纬度、寡日照”的生态优势打天下,现在则通过生活场景构建,让消费者从“喝到一杯好茶”升级为“体验一种健康、雅致、有文化的生活”。

从湄潭中国茶海的晨雾到市区茶馆的灯光,从茶农的笑脸到游客的赞叹,遵义茶产业的转型之路,不仅让一片叶子创造了更大的经济价值,更重塑了人与茶、与自然、与文化的关系。当茶叶从货架走向生活场景,从饮品变成生活方式,遵义的茶香里,正飘溢出更丰富、更动人的生活滋味。这场“生活美学”革命,无疑为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极具价值的“遵义样本”。

来源:遵义市新闻传媒中心

作者:林朋

作者单位:遵义市新闻传媒中心

编辑:李俊

编审:欧阳博婧 肖静君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19

标签:旅游   遵义   茶叶   产业   茶园   湄潭   茶农   湄潭县   游客   茶庄   遵义市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