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淮安,空气里浮动着淡紫色的暗香。周恩来纪念馆的临湖廊架上,清晏园的百年紫藤下,一场场紫色的盛宴正在春光中悄然绽放。这些缠绕了百年光阴的藤蔓,用千万簇蝶形花穗,在运河之都的春日里,织就了一张张馥郁芬芳的诗笺。
在清晏园柳凭轩东侧,一株高约3米、藤蔓虬结如龙的紫藤正吐露芳华。这株种植于清道光年间的古藤,已在淮安城的晨钟暮鼓中守望了二百载春秋。清道光年间江南河道总督麟庆的《鸿雪因缘图记》,以水墨丹青定格了它与园林的初见;清末《清河县志》里,“紫藤花馆”的雅称见证着文人墨客的驻足流连。
周恩来纪念馆的紫藤,则承载着别样的情思。数百串花穗垂地成帘,映着碧蓝的湖水,伟人的铜像与紫色花潮隔空对话。有游客在留言簿上写道:“紫藤的坚韧,恰似总理风骨——在春日里无声地讲述着守护的故事。”
紫藤在淮安,早已超越了植物学范畴。清晏园的工作人员轻抚着古藤斑驳的树皮:“这株紫藤历经战火与重建,依然年年绽放,它的根系里藏着淮安人坚韧不拔的精神密码。”园林中,宋代南方石狮的温婉与清雍正北方石狮的雄浑,在紫藤花影里悄然对话,恰似这座运河城市南北文化的交融。
紫藤花下,退休老人徐传清月琴声悠扬,与长笛和鸣。琴声中,紫藤的紫色似乎有了形状——那是乾隆皇帝驻跸荷芳书院时,运河漕船帆影里漏下的春光;是漕督陈夔龙在紫藤花馆批阅文书时,砚台里荡漾的墨香。
中国淮安软件园的紫藤,为现代建筑披上了柔美的纱衣。淡紫色花穗在砖红色幕墙前摇曳,程序员们驻足花下,键盘声与花语在春风里共鸣。而在桃花坞,紫藤与火红的枫叶共舞,浅紫色的花穗与林间漏下的天光,织成流动的纱帐。
最动人的莫过于清晏园的“摇钱树”。白色紫藤花开似碎银,形如华盖,阳光下流淌着蜜糖般的光泽。民间传说抚摸此树能带来好运,游客们笑着将硬币投向树冠,清脆的叮当声里,紫藤花雨簌簌飘落。
淮安区的古藤园内,250岁的紫藤缠绕并生,如雌雄双蟒守护着一方天地。居民张大娘站在自家房顶,看着紫藤覆盖的石廊:“我嫁到这儿时,紫藤就这么粗了。夏天在廊下乘凉,看着藤影在墙上爬行,总觉得时光都慢了下来。”
园林工朱寿年十年如一日地清扫着古藤园:“每天和紫藤打交道,就像照顾老朋友。修枝、施肥、治虫,每个环节都不能马虎。”正是这般精心呵护,让淮安紫藤在岁月长河里始终保持着蓬勃生机。
当最后一抹夕阳染红紫藤花穗,淮安城在淡紫色的暮霭中渐渐沉静。这些穿越百年的紫色精灵,用缠绕的藤蔓书写着关于坚守与传承的故事。在淮安,紫藤不仅是春日限定的浪漫,更是镌刻在运河文化基因里的永恒诗篇。
更新时间:2025-04-2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