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聚会有一个“怪现象”,有三种人从不参加,有三种人逢叫必到

正文:


微信群里一喊同学聚会,响应的人总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不知道你发现没,这同学聚会就像一面“照妖镜”,照出了人生百态。

混得风生水起的,和过得默默无闻的,心态那是截然不同。

仔细观察,你会发现一个挺有意思的规律:有这么三种人,几乎从不露面;还有三种人,那是逢叫必到,一次不落。


先说那三种“从不参加”的。


第一种,是混得特别好的“人中龙凤”。

他们要么是公司老总,要么是单位里的实权派,日程排得满满当当。

对他们来说,参加聚会难免有“炫耀”或“被攀附”的嫌疑,反而觉得不自在。

俗话说“圈子不同,不必强融”,他们或许更倾向于和自己同一阶层的朋友交往,避免不必要的应酬和麻烦,所以干脆“神隐”。


第二种,是自觉“失意”,怕比较的。

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

这类同学可能觉得自己的现状不尽如人意,怕老同学问起工作和收入,面子上挂不住。

与其在聚会上感到自惭形秽、如坐针毡,不如选择安静地缺席,守住自己的一份清静和尊严。


第三种,是真正活得通透,专注于自家生活的。

他们早已把过去的情谊放在心里,更珍惜当下的天伦之乐。

同学聚会上的推杯换盏、忆旧吹牛,对他们来说,可能还不如陪家人吃顿便饭来得实在。

他们是主动选择了“断舍离”,并非冷漠,只是活明白了。


再说那三种“逢叫必到”的。


第一种,是念旧情、重义气的“热心肠”。

他们是同学里的“粘合剂”,真心怀念那段青春岁月。

组织活动、张罗联系,最积极的就是他们。

在他们身上,能看到“岁月变迁,初心不改”的珍贵品质,聚会没了他们,简直就少了灵魂。


第二种,是生活安逸,热衷社交的“场面人”。

这类同学通常工作稳定,家庭幸福,有充足的闲暇时间。

他们性格开朗,享受热闹,同学聚会正是他们拓展人脉、展示近况的绝佳舞台。

用现在的话说,他们就是“社交牛逼症”,天生属于聚会中心。


第三种,是有所图的“现实派”。

不能说他们动机不纯,但参加聚会确实带有明确目的。

或是想拓展客户资源,或是希望能得到某些老同学的帮助。

“多个朋友多条路”,在他们看来,同学关系是一张现成的人情网,自然不能错过任何一次“织网”的机会。



老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同学聚会这场“微缩人生”,何尝不是如此?它就像一场不考试的“人生测验”,每个人都用脚投出了自己的一票。


那么问题来了,当年的老同学,你属于哪一种?或者说,你身边有没有对号入座的人?评论区里聊聊吧!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27

标签:美文   同学   聚会   人生   俗话说   社交   人脉   照妖镜   初心   目的   朋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