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塘古镇风光
车到西塘,已是下午六点多钟。清明节刚过,古镇西塘的游客热似乎还没有完全消退。在车上联系的两家客栈,都没有可填单。有家民宿据说离景点不远,大家说先别定,到了看看再说。
车按卫星导航从古镇景点前绕了过去,过了一条街还没到目的地。天已黄昏时,只怕店太偏。无奈重新调头,去绕景点寻找住宿点。
也算运气好,返回不一会儿,就看见路边坡下有并排的两幢私家楼房,二楼的正面墙上都写着大大的“住宿”红字,其中一家的一楼还挂着“土菜馆”的招牌。吃住都能解决,门前的院子也有空位停车,就这儿了,车随坡开了进去。
问问老板有无可宿的两套空客房,一家说只剩一套在三楼;一家说只有一套在四楼,并且两家的房都无电梯,上楼需要爬。
出了客栈,正在犹豫。那家客栈门口站立的一位老妪走了过来,她约七十岁的年纪,佝偻着身躯,用近乎普通话的方言,慢慢地问我们说:“这儿不住了?”“不住了。”“我们家有客房,住吗?”“远吗?”“不远,就在后边。”
跟着老人蹒跚的脚步,从客栈楼一侧的马路上越过一架小桥,就来到了老人家的楼门前,那五层的小楼墙上依然也写有“住宿”的字样。这是沿河的一个村庄。与刚才的两家客栈比,那两家门前的坡上是公路,沿公路是一排民房,民房后是一条小河,那小河与他们的后院连成一体;而这边的房子,也是一排五六层的楼房,楼房门前是各家的小院,院子前的公路紧贴着那条河边。一架可过小汽车的护栏水泥小桥连接着前后两排人家,桥下流淌着并不湍急的碧水,那水在不远的地方拐了个弯,流向了更远的地方。
一条河,两岸的帎水人家大多都在做旅舍的生意。
这家的楼有五层,大约有四丈多宽,全是瓷砖贴面,显得干净气派。门前的空地除人行道外还可并排停四辆小车。老人家走到大门口,招呼我们进屋,她却没有进去。
同行的几位进屋去看房子,我站在车旁问老人:“这楼是自家盖的?”“是的,已盖七年了。”“当年盖房用了多少钱?”老人笑一笑,伸出一个指头说:“一百万。”我说:“那时的一百万可要比现在值钱呢!”老人点点头笑笑说:“是不容易呢!”我说,人一辈子把房子搞好了,就解决了生活中的大问题,后面的日子就好过了。老人说,现在还要供两个孙子上学呢!问老人有几个孩子,老人说就一个儿子。我笑着说:“你带我们来的,不给我们的宿费优惠点么?”老人笑着指指屋内说:“你们与我儿媳妇去说,我不管事呀。”说完,老人就从楼侧的胡同进去了。
老人的媳妇,一个四十岁左右的妇人,中等的个头,健康的肤色,劳动的身材,利利索索。说好住宿的价格,爽朗地说:“一楼有两间房子,不用爬楼,你们就住一楼吧!”她带我们走进一套房间,房内两张床,卫生间、电视机、电烧水壶一应具全,窗明几净,卧具干净整洁,我们甚是滿意。
吃过晚饭,我们要去古镇景点游玩。老人的媳妇坐在迎客的柜台内,笑着为我们指了路线,又说:“西塘的夜景三四个小时也许玩不够,我家这大门晚上是不关的,各位回来闭上就行了。”
出门过桥,就看见了景区北门。门前的闸道开着,也没有人执守。正如那媳妇老板说的,七点半后,景区就免费开放了。
早就听说西塘古镇的夜景著名,果真是名不虚传。整个景区巧妙地利用了多种灯光,从屋顶到广场、路面,从亭阁到泊船、水面,从廊棚到各家商铺的门面、柜台,都是灯光的装饰,尽是华灯的世界……
夜幕下的西塘花巷
夜幕下的西塘景色
西塘夜间游船
西塘夜景
我们游玩了近两个小时,似乎才走了半个景区。劳累了一天,无奈只好就近出景区返回宿处。
第二天清晨,室外的几声鸟鸣叫醒了我们。
拉开窗帘,映入眼帘的是这户人家的后院。昨日带我们来的那位老妪正拿着扫帚在打扫院子。院子里有一幢两层的小楼,其顶部与这幢楼建有空中通道,透过小楼一楼玻璃窗可看见是一个宽敞的厨房。院子的地面大都是硬化的水泥地面。小楼对面育有一架紫穗槐,半架的槐花开得正妍。小楼的入口摆放着几盆花草,也花红叶绿,生气勃勃。
再看看我住的房间,窗旁有道门与院内相连,打开门扭,就可进入后院。我推想,这家人当初盖房子时,是想自已住的,未曾想将这房改造成客房,自己做旅舍老板的。
看着院子里老妪把地扫完,回到了小楼。我们真的羡慕当地人的生活环境和条件。只是院子的一角竖有个半人高的空心水泥平台,我们却不知那是什么讲究?那长方形的平台约有一平方米左右,平台下个柜子,柜子门关着。
吃过早餐,七点半钟,离进景点收费的时间近了,我们又踏进了景区大门。
沿着与昨夜行走相反的方向,在西塘古镇的另一半我们开始了探访。白天的西塘撩开了自己的面纱,小巷、小河、石板路、石拱桥、沿河的街道、古老的建筑、河里的花船、长长的廊棚、琳琅满目的商品……这些曾似相识的水乡古镇元素,在这里独特环境中再次呈现或被放大了。不能不说,西塘古镇景区真是江南水乡古镇中的翘楚。
西塘古镇风光
西塘古镇风光
西塘古镇风光
西塘古镇风光
西塘古镇风光
西塘古镇风光
西塘古镇风光
又用了两个多小时的时间,完成了这夜间未能亲临其境的游览。
回到旅舍,看到房间的卫生已经打扫过了。透过窗口,我看见那媳妇老板正在院中的那块水泥台上洗揉衣裳,只见她在一个大盆中拿出已湿水的衣服,摊在水泥台上,用肥皂打擦后,用两只卷起衣袖的手,在台子上将衣裳反复揉搓,台子上是没有自来水的。衣裳揉搓好,她又揣着装滿衣物的盆去了河边——
面对老板远去的背影,我想,这楼内是通电又有上下水的。按这家的经济条件,买洗衣机是没有问题的,但这家人还是延续着手洗衣物,可见依旧保持着勤劳简朴地生活习惯。
清理好自己的物品,提包离开房间,那媳妇老板已在大门旁的沙发上坐着值班。交还了房间钥匙,她笑着说:“不虚此行吧!”我们表示认同。她说:“在我家住宿,你们白天晚上都游了景区,省去的景区门票费还比住宿费多呢。”我笑着说:“看来我们真的赚了。”
“一路顺风!欢迎再来西塘,欢迎再来我家住宿!”在老板甜美地祝福声中,我们离开了西塘水乡人家。
更新时间:2025-04-2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