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山人海"已经不足以形容今年五一假期的旅游盛况。当一波又一波的游客涌入各大景区,俨然成为这个小长假最生动的写照。
泰山景区里,年轻人为了看日出,在5度的气温中蜷缩在公共厕所取暖;
张家界天子山上,几千名游客因拥堵被迫滞留七八个小时;
洛邑古城内,想拍一张清爽的汉服照,需要过五关斩六将...
这些令人哭笑不得的场景背后,折射出的是我国假日旅游市场的深层问题。
当4.53万人在同一天踏上泰山,当75元一趟的百龙天梯成为"必须消费",当导游和商贩的宰客行为变本加厉,我们不禁要问:这样的旅游体验,值得吗?
有趣的是,那些抱怨景区拥挤的游客中,很多人正是在社交媒体"种草"下临时起意前往的。"青春没有售价"的口号催生了一批批"说走就走"的旅行,却也在无形中助推了景区的超负荷运转。
其实,景区"爆满"绝非单方面的过错。景区运营方需要提升管理水平,加强价格监管;而游客也应该提高旅游素养,做好行程规划。毕竟,一次愉快的旅行体验,需要双方共同努力。
当然,最重要的是要改变"节假日必须出游"的固有思维。生活节奏可以慢下来,旅行可以不赶在人流高峰。或许,这才是解决"景区爆满"困境的关键所在。
面对这个五一假期的"人从众"现象,与其抱怨,不如反思:我们究竟需要怎样的旅行?是打卡式的"到此一游",还是真正的放松与感悟?答案,也许就在每个人的心中。
更新时间:2025-05-0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