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因势利导”成就千年安澜|行走的发布会

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一个庞大的水利工程系统横亘于此。千百年来,它造就了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百转千回间,它跨越历史长河仍长盛不衰,至今仍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座已经持续运行了2281年的水利工程,叫作都江堰

日前,由四川省人民政府新闻办指导、四川发布主办的国内首档行进式互动发布会——《行走的发布会》正式启动。“发布会大篷车”第三站驶入都江堰,与发言人一起,解开天府之国沃野千里的流量密码。

都江堰,这个四川人从小就知道的名字,不仅被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也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它至今还担负着四川盆地中西部地区1165万余亩农田的灌溉、生活生产供水,以及防洪、发电、养殖等多项任务。

如今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游人如织,四面八方的游客来到这里,游览美丽风景、体验历史文化。鱼嘴旁,讲解员正为游客娓娓道来都江堰“四六分水、二八排沙”的治水智慧,阐释这座千年工程如何以“因势利导”的智慧实现人与水的和谐共生;登临伏龙观顶层,游客纷纷举起相机和手机,将岷江如练、青山如黛的画卷收入镜头;二王庙前,带着孩子的游客正拜谒李冰父子,感慨古人治水智慧……

都江堰景区

今年暑假,都江堰景区再度成为热门目的地,共接待游客198.87万人次。如今的都江堰,不仅能在30分钟的高空观光中鸟瞰千年水利工程全景,甚至还推出“空中求婚”“空中婚礼”等个性化定制套餐,将传统文旅体验与浪漫仪式深度融合。同时,沉浸式多维数字实景演出《白蛇·一念青城》也惊艳亮相,以科技赋能叙事,为观众带来视听与情感的双重震撼。一次又一次的创新,正推动都江堰文旅不断“出圈”,持续释放吸引力和影响力。

《白蛇·一念青城》剧照 图源都江堰发布

都江堰的转变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其内在价值和外在推动共同作用的结果。与纯纪念性的古迹不同,都江堰至今仍发挥着巨大的水利功能,灌溉着成都平原千万亩良田,这种“生命性”是其最独特的魅力。游客看到的不是废墟或标本,而是一个依然充满活力的伟大生命体。

功能为体,文化为魂。或许,都江堰吸引游客的,不仅是风景,更是穿越两千多年、依然澎湃的创造力与生命力。

都江堰的深度解读:

“其文化内涵为当今世界提供了宝贵的生态智慧”

不筑坝、不设闸,因势利导,成就千年安澜。都江堰,这个屹立两千余年的水利工程,早已超越了简单的灌溉功能,成了一个永恒的文化符号。

“都江堰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水利工程之一。”在四川大学三星堆与古代文明研究所所长、四川省李冰研究会会长彭邦本教授看来,都江堰水利工程背后折射的文化内涵更是深刻。

行走的发布会·第三集《都江堰的“流”量密码》截图

他认为,呈现出三层文化结构。在物质技术层面,都江堰采用河沙、卵石、竹子等就地取材的生态工法,价廉物美且环境友好,并且采取无坝引水的模式,工程技术操作起来相对容易。

而在组织制度层面,都江堰形成了合理的水政制度。当地人民根据受益的先后和大小,承担起维修岁修的不同义务。比如,一些非永久性建筑材料需要定时进行岁修,形成了一种可持续的维护机制,“这个制度是非常了不起的创新。所以使得都江堰作为一个水利工程,能够生生不息,永葆青春的活力。”

都江堰宝瓶口

而第三层,则呈现在精神哲学层面。彭邦本解释,都江堰的核心技术在于全程水流畅通,不改变河流的基本形态和水的习性,完美地保护了生态。这种工程模式的科学原理是“乘势利导”,而从哲学高度来看,则是“道法自然”的实践。都江堰不是对抗自然,而是顺应自然、利用自然,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都江堰体现的“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中华文明精神理念,在当今更显得尤为珍贵。“它很好地处理了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问题,处理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当今世界,一些地区正面临资源枯竭、环境破坏等问题,挑战着人类的发展。那么都江堰,恰好就给我们提供了这方面的智慧和范例,这也是我们中华文明对人类文明的一大杰出贡献。”彭邦本表示。

都江堰景区

文旅资源的创新表达:

让讲解“有意义”,让故事“有意思”

当下,都江堰的文化表达形式正在不断创新。这种创新不仅吸引了新一代游客,也实现了文化传播的“破圈”效应。

“我将自己的快乐带给他人,让他人更加快乐。”胡娇,都江堰的金牌导游,已经从事讲解工作26年,她将自己对都江堰的热爱转化为传播文化的动力。

胡娇的讲解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文化的传承。她善于从都江堰的工程细节中提炼出深刻的人生智慧。比如从竹笼杩槎中,她看到了团结精神:“单个的木头、竹子和石头作用有限,但捆绑在一起,放在该放的地方,就实现了世界上最早的水闸作用。”从卧铁的设计中,她解读出底线意识:“做任何大事情之前首先要考虑清楚,要设立标准、准则和底线。遇到再大的困难,有标准有底线就能迎刃而解。”

行走的发布会·第三集《都江堰的“流”量密码》截图

在胡娇的讲解生涯中,她最喜欢讲的还是“都江堰”三个字,“何为都江堰?正是水之都、江之源、国之堰,这几个部分我会讲得非常细致。我希望让游客来了之后,可以深入了解都江堰的贡献。”26年的坚守,胡娇早已将自己定位为都江堰文化的“传承人”,在一次次讲解中让历史“活起来”。“看到别人能感同身受我传递的文化与快乐,我就有很大的收获感。”

这份对文化的热爱与责任,仍在支撑着胡娇继续在文化传播的道路上前行。而“扇子有画”等多个创作团队,通过3D动画、多维数字实景演出等形式,让都江堰“火”出圈的实践表明,传统文化需要通过创新表达才能焕发新活力。

都江堰南桥

今年7月,成都遭遇暴雨袭击,“扇子有画”创始人钟伟应和他的团队自然而然地想到了都江堰的排水功能。他们决定用3D动画的形式,展示这一千古水利工程的工作原理。“我们团队最初不会制作3D动画,是边学习边制作。”团队前后攻克技术难关,反复修改优化。让他们惊喜的是,视频发布后,火爆全网,实现超亿播放量,许多观众评论,“言简意赅!终于看懂了都江堰是怎么运作的。”

行走的发布会·第三集《都江堰的“流”量密码》截图

钟伟应团队的成功并非偶然。他们发现3D动画受众基础非常广泛,男女老少都能接受。同时动画可以呈现出一些难以通过传统拍摄实现的特有画面,比如都江堰的动态修建过程等。另外,钟伟应敏锐观察,观众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越来越高,“伴随着民族崛起和文化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而像都江堰这种沉淀了几千年中国文化的伟大工程,我认为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了解和传承。”

文化传承的生命力在于其表达方式的与时俱进和情感共鸣。从胡娇导游二十六载如一日的深情讲解,将工程转化为温暖的人生智慧,到钟伟应团队借助前沿的三维动画技术,让千年古堰的原理以震撼视觉的方式“破圈”传播,都江堰的故事正通过“有意义”的文化内核与“有意思”的现代表达,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地方发展与文旅融合:

看青城山—都江堰的规划与实践

作为同时坐拥“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和“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三大荣誉的城市,都江堰不仅承载着千年历史的厚重,更在新时代不断探寻生态价值与文旅发展的融合路径。都江堰市文化体育服务中心副主任黄川林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当地通过系统性的遗产保护与创新性的业态拓展,正推动这座城市走向更可持续、更具吸引力的绿色发展之路。

行走的发布会·第三集《都江堰的“流”量密码》截图

在遗产保护方面,都江堰构建了一套系统而严谨的工程体系。2025年,专门成立了青城山—都江堰文化遗产保护党工委,统筹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景区管理及世界级旅游景区建设等工作,人员全面到位,机制运转有效。同时,《青城山—都江堰世界遗产保护管理规划》获国家文物局正式批复,为遗产保护提供了法治化、规范化的制度保障。黄川林特别强调,保护意识需从小培养,都江堰已将遗产保护教育融入中小学课堂,通过课程与科普活动,广泛传播保护理念,营造全社会共同守护遗产的浓厚氛围。

在坚守遗产底色的同时,都江堰不断探索文旅新业态,丰富游客体验。如何让都江堰的故事“活”起来?都江堰市并不只有水利工程和青城山两大传统IP,如今的都江堰把推进文商旅体深度融合发展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积极探索“文旅+”跨界融合,赋予传统文化新的表达方式,推动文旅品牌向文旅流量裂变。

成都热血奇迹

冰雪经济成为一大亮点——融创热雪奇迹滑雪场全年恒温开放,不仅满足游客四季滑雪需求,还成为谷爱凌、苏翊鸣等运动员的训练基地,并通过有轨电车与青城山、都江堰景区高效接驳,实现“冰雪+遗产”的联动体验。低空经济也蓬勃兴起,“15分钟环游青城山”“30分钟鸟瞰都江堰”等航线提供了全新视角,甚至还可定制“空中求婚”“空中婚礼”等个性化服务,让传统旅游焕发浪漫新意。此外,数字技术为文旅深度融合注入新动能,《白蛇·一念青城》多维数字实景演出,借助科技手段再现经典传说,为观众带来沉浸式文化体验,成为都江堰文旅的新名片。

值得一提的是,千年遗产的品牌影响力的持续提升还在于贴近当下年轻人的娱乐需求,青城山-都江堰景区通过与热门游戏、影视IP合作,以“游戏+文旅”“文旅+影视”的方式,让“流量”变“留量”。比如,与《新仙剑奇侠传》《忘川风华录》等游戏合作,将李冰治水故事融入角色设计;与电影《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联动探险活动,“白娘子”主题游,与《蜀门》手游开启联动,都深受年轻游客喜爱。

青城山景区

这些业态不是孤立存在,而是被纳入一个更大的“文旅+”生态体系中。都江堰注重交通衔接、周边配套与节庆活动的整体打造,如有轨电车接驳显著提升游览便利性,放水节等传统节庆活动则强化文化认同与体验深度,共同构建出“可观、可玩、可感”的完整体验链。

中华大熊猫苑

黄川林热情表示:“我们都江堰现在玩法很多,希望大家没来的尽快来,来了的继续来。”在保护中发展,在创新中传承,都江堰正以更年轻的姿态、更丰富的业态,迎接来自世界的游客,书写世界遗产地与现代文旅融合发展的新篇章。

来源 | 四川发布客户端 都江堰市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供图

记者 | 刘茜 许明智

编辑 | 张潇澜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01

标签:旅游   都江堰   安澜   因势利导   发布会   千年   成就   青城山   文化   水利工程   游客   遗产   景区   都江堰市   多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