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民间的浪漫爱情故事,其中有3个是和淄博有关的,即周村韩家窝的董永,还有孟姜女哭齐长城的故事,这次趁着七夕节,跟着市里举办“在e齐·爱在沂源‘网络中国节·七夕’大V采风”活动,来到了牛郎织女爱情故事的发源地,沂源。
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相信大家从小就耳熟能详了: 放牛的穷小子牛郎,靠家里老神牛帮忙,娶了天仙织女,还生了俩孩子,过上了没羞没臊的幸福生活。可王母知道后,把织女抓回了天。牛郎挑着孩子、骑着神牛去追,眼看要追上,王母拔簪划了道银河,把他俩隔在了两岸。
后来众仙劝说,王母才准许他俩每年七月初七,靠鹊桥在银河上见一面。 “七月初七鹊桥相见” 的约定,就像一颗浪漫的种子,在国人的心中深深扎根,而作为故事发源地的沂源,在山山水水间还能随处寻到这份藏在日子里的浪漫。
天上银河,地上沂河。沂河的两岸,牛郎庙和织女洞两两相望。
从来不用特意招呼,到了七月初七,天刚蒙蒙亮,牛郎庙的大门还没完全敞开,附近村里的老人就陆续来了 —— 带着着亲手折的纸扎,点上一炷香,嘴里念叨着 吉祥的祈福话语,祈福完了就围坐在庙门口唠嗑,方言带着暖融融的调子:“你这头发看着又黑了些,今年地里收成不错吧?”“ 你一言我一语,从来没提浪漫情话,却全是日子里的踏实欢喜,风一吹,都飘着对生活的盼头。
等日头慢慢升高,织女洞这边就热闹起来了。各村村民自发凑成队伍,敲锣的敲锣,打鼓的打鼓,穿着花衣裳的大妈们扭着秧歌,老远就能听见笑声。
集摊一溜摆开,绣球是用彩布缠的,摸着手感软乎乎;荷包里塞着晒干的艾草,闻着有股清香味;布老虎更逗,圆滚滚的肚子,还有布白菜,寓意百财。
非常幸运,在织女洞门口,刚好碰见七个老人双手合十唱着小调,我录了大部分,我的这种小调应该得保存下来。小调的歌词没几个人能听全,但调子慢悠悠的,像沂河的水淌过心里,看得出来,她们七个从小就是闺蜜,老了还是七仙女。
旁边的叶籽银杏还青着,还得等两三个月才会金黄,风一吹就轻轻晃,有人伸手摸了摸叶子,导游笑着说:“这银杏果长在叶子上,得等秋凉才熟,到时候来捡,这是牛郎送给织女的礼物。”
不远处的织女泉,泉眼不大,水却甘甜,不少人蹲在泉边,小心翼翼地接水,老人们说这是织女的眼泪化的,喝一口能添福寿;洗把脸,心里亮堂,看着都显年轻。
等天擦黑,情侣节就开幕了。沂河边亮起了河灯,一盏盏带着烛光的小灯顺流而下,小姐姐们站在岸边,看着灯影在水里晃,眼里满是温柔。忽然,烟花 “嘭” 地炸开,灿烂的花火在天上铺开,照亮了大贤山的轮廓。
就在这时,高胜美老师的《千年等一回》响了起来,熟悉的调子一出来,不少人跟着唱 —— 可咱沂源人有自己的说法:哪用等千年啊?老辈人早说了,地上一年,天上一天,这么算下来,王母娘娘其实是让牛郎织女在天上天天都能见面,还有一儿一女,凑成个 “好” 字,这不就是民间最圆满的日子嘛!
其实咱沂源的七夕,从来不是轰轰烈烈的浪漫,是老人在庙前的祈福,是大妈手里的秧歌绸,是泉边的一勺清水,是绕着九重塔转上一圈。没有那么多虚头巴脑的,却全是平凡日子里的暖。
要是您来了,准能明白:这儿的浪漫,不是传说里的鹊桥,是一辈辈人把故事过成了生活,把念想藏进了烟火里。也别忘了把这份暖转给朋友,让更多人知道,在淄博沂源,每一天的烟火气,都像七夕这样实实在在的欢喜。欢迎关注淄博游,带你看淄博风景,听齐国故事。
更新时间:2025-09-0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