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靠海,历史上,环城皆盐场,故而得名。
这个地方在唐代的时候就发展为东南沿海重要的盐业生产中心。
因盐而兴,盐业考古,就是有力的证明,比如缪杭遗址是唐代的盐业聚落,后北团遗址的盐业遗存为明清时段。
相较于盐业考古,盐城古墓葬,更为丰富,比如盐城市亭湖区五星街道东闸新村考古发掘,该地块共发现有近 300 座古墓,时代从汉至清均有发现,也是迄今为止盐城市区发现的最大古墓群。
不过,盐城境内,很多古墓葬,墓主人的身份,难以确定,要说历史名人墓,不算很多。
1、东海王墓
东海王墓在哪?
东海王是谁?
在盐城市博物馆有东海王铭墓砖,发掘于建湖县蒋营乡收成庄,今九龙口镇收成村,这是上世纪60年代当地农民开荒时无意间发现的古墓,经过考古发掘,一共有四座古墓,奇怪的是,并没有棺木,也没有遗骨,只有一些简单的陪葬品,历史上的东海王是司马氏,两晋时期就有五位东海王,建湖的东海王墓,应该是疑冢,据推测,墓主人应该是东晋的司马彦璋。
他是晋简文帝司马昱曾孙,琅邪王司马道子之孙,会稽忠王司马元显第二子,被封为东海王。
2、黄观墓
黄观是明朝官员,洪武二十三年,入太学,中解元,再后来,朱元璋亲发策论的殿试,高中状元,这个含金量很高,被民间俗称为“考神”,他本是池州贵池人,早年随母姓,名许观,洪武二十三四年殿试上,被朱元璋钦点为一甲第一名状元,走上仕途,深受洪武、建文两朝帝王的赏识,建文元年,属于御前重臣。
再后来,朱棣发动靖难之役,黄观投江自尽,贵池有黄观衣冠冢,黄观家属逃难到盐城,改为张姓,繁衍生息。
在盐城八营路附近有黄观墓,历史上有黄氏宗祠,可惜毁于抗战,当地以黄观墓为核心,建设了黄观纪念园。
3、朱升墓
众所周知,刘伯温、李善长是大明开国功臣,谋略超群,却往往忽略了朱升,这是大明开国谋臣,他通过镇守休宁的张思结识了邓愈,受到了朱元璋的召见,并首提“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方略,很多人以为是李善长所提出,一些影视剧,也将此功劳,归于李善长,其实,这是一个误解,真是首提此方略的人是朱升。
后来,朱升还称赞朱元璋“驱胡虏而复圣域,变左衽而为衣冠,再造之功于是为大,自开辟以来,帝王之兴未有盛焉者也!”
由此可见,朱升的谋略思想在当时,乃至中国历史上,可谓是顶级智囊!
洪武三年,朱升病逝,享年七十二,今盐城市盐都区龙港庄东首文曲沟北侧有朱升墓。
4、成均墓
成均是明代人,宣德年江南巡抚、浙江巡抚正二品右侍郎,据记载,旧时,浙江百姓为其立生祠祭祀,可见是一位深受百姓爱戴的好官。今盐都区学富镇中兴街道大成村有成均墓遗址。
5、陈琳墓
陈琳是建安七子之一,文采飞扬,袁绍令他作《为袁绍檄豫州》,大骂曹操,这个故事在《三国演义》有精彩的演绎,相信人们都印象深刻。今盐城大纵湖景区有陈琳墓,不过,其它地方,也有陈琳墓的说法,比如下邳、邯郸、宝应等等。
更新时间:2025-04-2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