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会去非洲去救难民,我先把自己的祖国做好,再去做别人!”
时至今日韩红的话含金量还一直在上升,中国有这么多人帮不过来,为什么要帮外国人呢?
一位网友在巴基斯坦的遭遇更是深刻得验证了这一点,斗米恩升米仇,有些人是永远喂不饱的。
老莫是个资深环球旅行博主,这几年背着相机,跑遍了大半个地球。
他的视频没有华丽的特效,就是实实在在分享旅行中的所见所闻,唠唠当地的新鲜事儿,这种接地气的风格特别招人喜欢,不少粉丝都等着他更新,想跟着他“云游”世界。
刚结束非洲坦桑尼亚的旅行,老莫就把目光投向了巴基斯坦。
那段时间,网上到处都是巴基斯坦对中国人友好的视频,什么“巴基斯坦人见到中国人就像见到亲人”“中国人在巴基斯坦享受贵宾待遇”,听得老莫心痒痒。
他想着,“巴铁”情谊这么深厚,去那儿准没错,说不定还能拍到更精彩的素材。
怀着这份期待,他收拾行李就出发了,哪成想,现实和想象差了十万八千里。
到了巴基斯坦,老莫第一件事就是找个住的地儿。
他想着找个性价比高的普通酒店,能省点钱。
可连着问了好几家,都被拒之门外,有的说没接待外国人的资质,还有的更直接,干脆就说不接待中国人。
没办法,老莫只能选了一家价格贵得离谱的指定酒店。
这酒店房间小得可怜,设施也很一般,就一张床、一个卫生间,电视、空调这些都是标配,可一晚上居然要105元。
更让人无语的是,开空调还得额外加40元一天。
住进去也没消停,上午11点多,工作人员就开始敲门催着续住,根本不管正常退房时间是下午两点。
出门就更闹心了。
老莫走在街上,一群小孩追着他喊“china,china”,伸手要钱。
他本以为只有小孩这样,结果没想到,还有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和妇女,也厚着脸皮要钱,怎么甩都甩不掉。
打车也被坑得厉害,老莫要去10公里外的地方,司机到地方张口就要4000卢比,是正常价格的四倍还多。
老莫用英语问价,还用翻译软件沟通,司机就装听不懂,摆明了要宰他。
当地一些不良司机专门盯着外国游客,尤其是看起来像出手大方的中国游客,想着狠狠赚一笔。
到了贫民窟,老莫本想看看当地的生活,感受一下真实的风土人情。
结果一群人听说他是中国人,就围上来要礼物,说之前来的中国人都给。
老莫说没带,马上就有人翻脸,一个小姑娘甚至说他不是真中国人,因为真中国人都会送礼物。
这落差太大了,老莫心里别提多难受了,更是在视频的最后发出“灵魂拷问”:到底是谁惯的臭毛病?到底是谁给他们养成的这种习惯?
原来,国内一些自媒体,为了流量,在巴基斯坦拍视频时使劲送东西,拍中国人慷慨解囊的画面。
视频火了,可也把当地人误导了,让他们觉得中国人来了就该给东西。
这就破坏了正常的民间交往,后面去的中国游客,都被当成了 “移动钱包”,这种影响太恶劣了。
这不禁让人想起韩红曾说过的话,她表示不会去非洲救难民,要先把自己祖国的事做好。
当时这话引发了不小的争议,有人觉得她自私,可也有人觉得她实在。
如今看看老莫在巴基斯坦的遭遇,韩红这句话的“含金量”还在上升。
咱们国内一些偏远山区,孩子们上学的路那叫一个艰难,教育资源严重匮乏,一个老师要教好几个年级的学生,书本也缺。
还有一些地区,医疗条件差到让人揪心,很多病人因为没有先进的设备和足够的药品,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在这种情况下,韩红说先顾好国内,真没毛病。
其实类似老莫这样的遭遇并非个例。
之前有新闻报道,一位中国游客在巴基斯坦也遇到了类似情况,在当地市场购物时,商家看到是中国人就提高价格。
还有中国志愿者在巴基斯坦开展公益活动时,也遭遇过当地人的过度索取。
这不得不让我们思考,在对外援助过程中,是不是让部分受援者产生了依赖心理?
就拿巴基斯坦这些向老莫要钱、要礼物的人来说,因为之前有人给礼物、给钱,他们就把中国人当成了“提款机”,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
我们在对外援助时,需要合理分配资源,既要保持友好互助的国际关系,又不能让受援者养成不劳而获、理所当然接受帮助的不良习惯,要寻找一个既能体现善意,又能促进双方共同健康发展的平衡点。
不过,咱也得理性点。
中巴关系这么多年,在经济、文化各方面合作都很好,中巴经济走廊给巴基斯坦带来了不少好处,就业机会多了,基础设施也好了。
大多数当地人还是友好的,不能因为遇到几个不好的人,就觉得整个国家都这样。
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人,有热情的,也有贪心的。
咱不能以偏概全,还是要珍惜中巴的友谊,不过去的时候也要留个心眼,保护好自己,别被那些有坏心思的人影响了。
参考来源:
更新时间:2025-05-0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