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公园“翻包禁食”,为何园方总学不会尊重游客

作者:守一

近日,有游客通过社交平台反映,其与家人在上海海昌海洋公园游玩时,遭遇入园安检人员“手工翻包检查”。园方以“保护动物”为由禁止游客携带食品入园,但园内食品售价远高于市场价。

9月21日,上海海昌海洋公园正大门入口处安检人员正在手工翻包检查©新京报贝壳财经

主题公园因为翻包检查和禁止携带食品而引起争议,让人不禁想起几年前的上海迪士尼。当时也是因为这两点,上海迪士尼遭到很多消费者的抗议。在舆论关注之下,迪士尼最后做了妥协,允许游客携带无异味食品入园,并增设X光安检机,减少手工翻包检查。当年这个案例已经充分说明,无论翻包检查还是禁止自带食品,都具有冒犯性,是不尊重游客的表现。

遗憾的是,上海这家海洋公园并没有汲取这个教训,他们的自辩理由是“保护动物”,称过去有不少游客曾向海洋动物投喂零食,导致海洋动物生病,最严重的还进行了手术。听起来似乎也有苦衷,但实际上这是转嫁自身的管理责任。试想一下,即便管住自带食品,那些低素质的游客难道不能用园区的零食喂动物?难道园区的所有零食,都是海洋动物可食用的?

可见,如果只是为了保护动物,园方更该做的是加强动物所在位置的管理,监督游客。甚至可以明确罚则,一旦发现游客违规投喂动物,视严重程度进行教育或者罚款,严重的追究法律责任。有的放矢,即便管理严格一些,相信多数游客也能理解。这是“保护动物”可以接受的管理逻辑。

而禁止自带食品,与其说是为了保护动物,还不如说是为了保护园内的高价生态。从媒体的走访来看,园区内汉堡、爆米花、烤鸡腿等常见食品,售价都远高于园外市场价。禁止游客自带食品,就必然会增加园区的消费。利益驱动之下,园方做出冒犯性甚至违法的翻包检查之举也不奇怪。

这种简单粗暴的管理方式,极大伤害了游客体验,长此以往,客流会产生负面冲击。一旦游客数量减少,园区食品卖得再贵,整体的营收也就有限,可以说这是一条恶性循环之路。要避免这样的共输局面,园方还是要想办法改善自己的服务、优化营收结构。

对于一个大型主题公园,如果收入过多依赖于食品等基本需求领域的强制消费,那不仅伤害消费体验,增长空间也有限。一些成功的主题公园,营收很多来自于游玩项目、文创产品等。通过打造优质的能收获情绪价值的产品和项目,让游客愿意主动消费,才是有发展潜力的方向。

在竞争很激烈的市场中,优秀的公园管理者应该认识到,园区的长远竞争力,一定不在于如何限制游客,而在于如何吸引游客。只有真正尊重游客,代入游客的视角去想他们的需求和期待,才能够改善管理和服务。而做到这一点的主题公园,根本不需要通过限制带食品的方式去赚钱。(守一)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25

标签:旅游   海洋   游客   公园   食品   主题公园   动物   安检   上海   零食   手工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