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华双炮楼:民国风骨藏街巷,百年守护融烟火 | 与你乡见


视频加载中...

乐从上华村的青石板巷深处,有两座红砂岩炮楼静静矗立。会星门斑驳的门楣、兴隆楼苍劲的“长庚耀彩”,将民国的风云凝在砖缝里,又循着烟火气,悄然融入今日村民的晨昏日常。

▲保存完好的会星门炮楼,如今已成为村民日常穿行的便捷通道,历史遗存与生活气息在此自然交融。

民国年间,乡野匪患四起,上华村民齐心集资,以红砂岩为骨、竹木为屏,连缀护村河,筑就9座炮楼,织成一张严密的守护网。奇妙的是,这些炮楼从未经历真刀真枪的交锋,仅凭巍峨气势便令盗匪望而却步。

如今9座炮楼仅存两座,功能却已悄然转变。会星门炮楼中央的通道,成了村民往来的“近路”:晨练的阿伯踏着晨光穿过拱门,放学的孩童踩着石阶追逐打闹,当年的防御工事,早已化作串起街巷烟火的“生活纽带”。

作为顺德区级文保单位,会星门炮楼成为村里“活着的建筑史书”,墙面密布的枪眼最是精妙——或方或圆,朝向各异,既是观察哨,亦是射击孔,先辈们将实用与智慧,细细揉进了每一块砖石。

▲兴隆炮楼的背面墙体上,镌刻着“长庚耀彩”四个金色大字,笔锋遒劲,在斑驳墙面上格外醒目。

村西的兴隆炮楼,四方形制,红砂岩所建,背面墙上“长庚耀彩”四字历经风雨仍清晰可辨。曾被挪作他用的兴隆楼,经修缮后重焕生机:红砂岩的肌理在阳光下愈发清晰,枪眼的轮廓投下细碎阴影,成了村民茶余饭后“聊古”的好去处——它不再是冰冷的遗迹,而是能“讲古”的时光老友。


文图、视频/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束维 通讯员陈浩柱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17

标签:旅游   炮楼   风骨   街巷   民国   烟火   长庚   兴隆   砂岩   村民   枪眼   斑驳   墙面   背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