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黄金周”的由来
1995年我国实行周末两天休息日,1998年我国遭遇东南亚金融危机,为了扩大国内消费需求,1999年国务院决定增加公民的假日时间达到114天,占全年365天的31.2%,加上带薪休假,人们的休闲时间增加了,于是就有了三个“黄金周”,即“春节黄金周”“五一黄金周”“十一黄金周”,形成了“春节回家看看”,“五一、十一出去转转”的“假期分工”。自1999年“十一黄金周”以来,至2025年“十一黄金周”,我国已经有62个“黄金周”,其中除2003年“非典”时,五一没有放假,以及2008年及以后取消“五一黄金周”。
二、“人从众”会降低假期效果
自1999年开始,我国有了“五一黄金周”,到2008年我国取消“五一黄金周”。根据2007年国务院修订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从2008年起,“五一黄金周”从原来的7天长假调整为3天(含调假),同时新增了清明、端午、中秋三个传统节日假期。此后,“五一”假期经过多次调整,2019年改为4天(含调假),2020年起延长至5天(含调假)。
根据2024年11月修订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自2025年1月1日起,我国法定年节增加2天(其中春节、劳动节各增加1天),由原来的11天增设为13天。
2008年取消“五一黄金周”的缘由是“人从众”十分严重,当时旅游景点及其服务和体验相对不足,难以满足人们集中度假的“井喷式”需求。为此,2008年及以后的假日调整,取消“五一黄金周”,主要是为了分散假期人流、缓解当时交通、住宿和景区压力,同时兼顾传统文化保护和劳动者权益。
2025年国庆节中秋节重叠8天假日的由来
三、解决“人从众”的政策建议
自2008年17年后,我国旅游景点及其服务和体验消产费品日益增多,实物商品、服务商品、体验商品多种多样供给,能够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旅游、体育、健康、养生的消费需求,因此,恢复“五一黄金周”的时机已经成熟。因此,我建议:
一是恢复“五一黄金周”,减缓“十一”“人从众”的压力,减少对交通、景点等旅游设施的压力。当前只有“春节黄金周”“十一黄金周”,如果增加“五一黄金周”,从而使居民外出旅游(“出去转转”)的黄金周由1个恢复变为2个,即“五一黄金周”和“十一黄金周”,从而使“春节回家看看”,“五一、十一出去转转”的搭配效果更佳。使春天“春游”有“五一黄金周”,秋天“秋游”有“十一黄金周”。因此,建议“五一”放假3天,调休后形成7天,在现有基础上增加2天甚至3天。
二是进一步优化发展服务消费行业,增加假日消费的有效供给,落实国家政策精神,如:3月1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形成了“1+n”的消费政策体系。即:
“1”是《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
“n”是配套措施,围绕重点领域细化政策:1月9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培育新增长点繁荣文化和旅游消费的若干措施》的通知;9月30日,商务部财政部先后发布两个重要政策文件,如:财政部、商务部《开展国际化消费环境建设工作的通知》《开展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试点工作通知》。具体政策涉及到以下多个方面:
(1)商品消费升级:如家电以旧换新、汽车报废补贴等;
(2)服务消费提质:文旅、养老、托育、家政等领域的专项支持;
(3)新型消费培育:数字消费、绿色消费、赛事经济、演艺和影视等创新场景;
(4)消费环境优化:金融支持、消费券发放、物流成本降低、营商环境改善等。
三是增加居民的休闲时间,如周末两天休假,探索国家法定七大节庆,如元旦、春节、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国庆节,国家传统的传统节日、地方和民族的传统节日,形成良好的节日结构。给予各地和企业休假的自主权和灵活性,如10多个传统节日、少数民族节日、国外引进的洋节日,以及许多新的商业购物节庆活动,如“双十一”“双十二”等。2015年以来,全国有10多个省份都在“促消费”的政策导向下,陆续出台过优化弹性休假制度、鼓励2.5天休假的政策。近年来,也有一些企业探索“请2休11”“请2休5”“请3休11”。
四是形成“带薪休假”“黄金周休假”“周末2.5休假”以及其他法定休假的多层次的休闲结构体系,从而进一步落实2025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落实和优化休假制度,释放文化、旅游、体育等消费潜力”任务。
实践证明,扩大假日消费政策是成本最小的政策,恢复“五一黄金周”具有“一石多鸟”的效果。
四、从发展趋势看恢复“五一黄金周”
(一)我国假日消费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消费升级的发展,我国假日消费将呈现8个发展趋势:
1、休闲化消费:“假日经济”趋势是“休闲消费”,从而推动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提高人们的休闲质量,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从而实现我国经济发展目标、生活品质目标、健康生活目标。
2、品质化消费:消费的品质化选择越来越来越明显,消费者更注重服务消费、体验消费、场景消费品质,数字科技的发展,使“人工智能+消费”各种场景越越来丰富。
3、多样化消费:以旅游为核心的“吃住行游乐购,商养学闲情奇”消费多样化更加普遍,多样化、个性化消费成为主流。我国人均GDP超过了13000美元的水平:2024年全年人均GDP达13450美元[ 2024年,中国人均GDP有多少?很多人都算错了,给您科普正确算法[EB/OL].财经慧聚圈2025-01-22 15:42],这是我国旅游业发展和旅游消费的黄金时期;
4、特色化消费:各地推出“特色经济”“首发经济”,通过特色产品、特色服务、特色体验(场景)供给,创造新的消费需求,以满足消费者的新型消费需求。
5、国际化消费:我国假日消费也逐渐国际化,如春节逐渐成为一个国际化节庆假日,全球有近20个国家将春节定为法定节假日,全球约五分之一的人口以不同形式庆祝春节。中秋节的国际化趋势也非常明显。同时,中国在对外开放中也引进了许多洋节,从而使中国休假国际化程度逐渐提高。
6、重文化消费:在生存消费满足后,居民更多地选择精神文化增服务消费,如电影、文化演艺活动成为假日消费的主要选择,跟着游艺去旅游成为时尚。
7、数字化消费:线上线下消费一体化、深度融合化发展,使消费更加具有便捷性、个性化、数智化特征。消费主体、消费客体、消费工具、消费渠道、消费环境更加数字化。
8、绿色化消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细则、反食品浪费法、以及电商包装盒再利用标准等,对于促进理性消费、可持续消费具有重要意义。
9、多业协同发展:探索“数农工商金文旅体健养”多业协同发展,提供假日消费的良好生态关系。实践创新呼唤“文旅+百业”、“百业+文旅”创新发展。
以上9大趋势标志着中国式消费现代化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全体居民消费、品质生活的消费时代已经到来。
参考文献:
洪涛.流通产业经济学[M]经济管理出版社2011
洪涛:再次呼吁恢复“五一黄金周”[EB/OL流通体系2025-10-6
王峰.“五一”放假调休争议背后:三大问题困扰休闲经济[EB/OL].21世纪经济报道2024-04-24
更新时间:2025-10-0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