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山脚下的艺术瑰宝:浑源永安禅寺元代大殿及精美壁画

深山古刹,跨越千年!古建唯美,落影成诗

行程安排

不觉间,北巡古建游学之旅即将接近尾声。一大早为了错开高峰我们先去了悬空寺。上午10点半回转到恒山脚下的浑源县城。适逢正月初五日,浑源县文庙在举办成人礼。

文庙前的成人礼

浑源县始置于西汉,定名于唐,因浑河发源于县境内,故名浑源县。浑源县文物古迹众多,文物保护单位29处,其中“国保”单位7处(悬空寺、永安寺、栗毓美陵园、大云寺、文庙、圆觉寺、律吕神祠)。今天介绍以传法正宗殿及其壁画闻名的永安禅寺。

我爱浑源的精神堡垒及后面的圆觉寺塔

永安寺前的牌坊和远处的鼓楼及恒山山脉

浑源永安禅寺,俗称大寺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城东北鼓楼北巷,始建于金代,后遭火毁。元延祐二年(1315年),重建浑源永安寺。寺院坐北朝南,沿中轴线依次为山门、天王殿和传法正宗殿,两侧东西配殿有观音殿、伽蓝殿、达摩殿、雷神殿及关帝殿。

看点:1、元代建筑传法正宗殿;2、正殿内壁画

初见:古寺的神秘轮廓

经过一番长途跋涉,我终于站在了永安禅寺的山门前。那一刻,时间仿佛凝固了,眼前的景象就像一幅古老的画卷,缓缓展开。

永安禅寺山门

古朴的山门庄重而沉稳,五开间的布局透着大气,黄色琉璃瓦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金色的光芒,宛如点点繁星洒落在屋顶,为这座古老的建筑增添了几分神圣与庄严 。山门两侧的琉璃八字扇面墙,更是让我眼前一亮,那精美的 “二龙戏珠” 琉璃高浮雕,栩栩如生,仿佛两条巨龙在云雾中翻腾嬉戏,争夺着宝珠,每一个细节都刻画得细腻入微,龙鳞、龙须清晰可见,让人不得不佩服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这琉璃墙不仅是装饰,更是历史的见证,它们默默诉说着岁月的故事,见证了永安禅寺的兴衰变迁。

从东侧们进院,来到山门内部

虽然此门不开,但是内门楣的“开门见山”四个金色大字遒劲有力。金色的阳光从门缝里投射下来,外面的世界阳光灿烂,精彩纷呈。

大红灯笼和碧蓝的天

屋脊天宫

怀着崇敬的心情,缓缓走进山门,仿佛穿越时空的隧道,踏入了另一个世界。一进院的护法殿和天王殿映入眼帘,护法殿面阔五间,进深两间,单檐悬山顶,黄色琉璃瓦覆盖,与山门相得益彰。殿外的八字扇面墙和精美的鸱吻、脊饰,无不展现着古代建筑的独特魅力。天王殿则是单檐硬山顶,虽然规模不大,但却有着一种古朴的韵味。殿内的布局简洁而规整,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与祥和。

单檐硬山顶的天王殿

天王殿作为一进院的主殿,虽然是清代建筑,但依然保留着古朴的韵味。它面阔五间,进深两间,单檐硬山顶,青灰筒板瓦布顶,正脊饰有二龙戏珠浮雕,坐龙鸱吻,花卉纹垂脊,庄重而不失典雅。走进天王殿,仿佛能感受到四大天王的威严气势 。尽管殿内的塑像已不复存在,但我依然能想象出他们曾经的模样:东方持国天王,手持琵琶,寓意着用音乐来感化众生;南方增长天王,手握宝剑,象征着以智慧斩断烦恼;西方广目天王,手中缠绕着一条龙,寓意着用净眼观察世界;北方多闻天王,手持宝伞,代表着能护持众生,保佑风调雨顺 。这些天王像不仅是佛教的护法神,更是人们心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寄托。

传法正宗殿的震撼

穿过天王殿,便来到了永安禅寺的核心建筑 —— 传法正宗殿。这座建于元延祐二年(1315 年)的大殿,是中国现存唯一的传法正宗殿,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价值,被众多古建爱好者视为瑰宝。

单檐庑殿顶的中国现存唯一的传法正宗殿

传法正宗殿坐落在高大的砖砌台基上,平面呈长方形,前设月台,三面出陛 。大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庑殿顶,彰显了其特殊的地位。殿顶中部以黄色琉璃瓦覆盖,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金色的光芒,宛如佛光普照。四边饰以蓝、绿琉璃瓦,正脊、重脊饰以琉璃团花,繁复华丽,光彩夺目 。正脊居中设有狮驮宝瓶,内书 “天地三界十方万灵真宰”,背书 “乾隆四十五年”,左右是白象驮宝珠,两侧置八仙、护法天王琉璃彩塑,每一处细节都展现着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和独特匠心。

正脊居中设有狮驮宝瓶,内书 “天地三界十方万灵真宰”,背书 “乾隆四十五年”

“传法正宗之殿” 匾额,为元代著名书法家、临济宗高僧雪庵大师的真迹

殿前檐下悬挂着 “传法正宗之殿” 匾额,为元代著名书法家、临济宗高僧雪庵大师的真迹。雪庵大师以擘窠大字见长,元代宫殿匾额多出自他的手笔,这块匾额字体苍劲有力,笔锋刚健,透露出一种雄浑大气的美感,与大殿的古朴庄严相得益彰。

可见木作柱头阑额普拍枋均出头,屋顶戗脊脊兽及筒瓦均为琉璃黄绿构件

稍间转角铺作与补间铺作做成鸳鸯交首拱,为元代都斗栱基本特点

斗拱分布于四面檐柱之上,一周共设 34 朵,补间斗拱除明间为 2 朵外,其余皆为 1 朵 。斗拱为五铺作单抄单下昂里转双抄计心造做法,昂为琴面昂,并有假华头子,瓜子慢拱均为隐刻,耍头为蚂蚱头,稍间转角铺作与补间铺作做成鸳鸯交首拱,整体形状简洁古雅,保留了元代斗拱的基本特点。这些斗拱不仅起到了支撑建筑的作用,还通过其独特的造型和精美的装饰,为大殿增添了一份古朴的韵味。

匾额两侧墙上巨大的 “庄严” 二字为元代寺院主持月溪和尚所书

匾额两侧墙上巨大的 “庄严” 二字,同样引人注目。这两个字为元代寺院主持月溪和尚所书,题字落款为 “太原龙山段士达” 。榜书高近四米,宽近三米,沿线条剔出凹边,使得字迹看似凸出墙面,苍劲雄浑,气势十足。站在大殿前,仰望着这两个大字,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敬畏之情,仿佛能感受到当年高僧们修行弘法的庄严氛围。

传法正宗殿内部构造与艺术:

走进传法正宗殿,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殿内独特的减柱造结构。这种结构将若干内金柱移向四周,使得室内空间更加宏阔,给人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抬头望去,当心间顶部的八角天宫藻井和南北两侧的六角藻井,让人眼前一亮。

内部梁架结构

藻井饰有二龙戏珠、团花牡丹和祥云图案

藻井饰有二龙戏珠、团花牡丹和祥云图案,四周为天宫楼阁,廊屋小巧玲珑,周围由小木作斗拱承托,色彩绚丽,繁复华美,犹如琼楼玉宇 。这些藻井不仅是装饰,更是古代建筑艺术的杰作,它们通过巧妙的结构和精美的雕刻,将实用性与艺术性完美结合,展现了元代建筑的高超技艺。

殿内的梁架和内檐铺作上均饰有彩画,虽然历经岁月的侵蚀,但依然色彩鲜艳,图案清晰。这些彩画内容丰富多样,有佛教故事、神话传说、花卉鸟兽等,每一幅都栩栩如生,生动地展现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人们的精神世界。

壁画的奇幻世界:

进入大殿并没有见到传统上的佛像彩塑,但最为震撼的,当属那满墙壁画。

南壁西侧水陆壁画

这些壁画面积达 180 余平方米,绘有 882 尊水陆人物,计 135 组水陆故事,是中国现存最精美的水陆壁画之一 。壁画分上、中、下三层,包含 “明王演法”“华生天道” 等八部分,各种神祇分类组合,每组上隅榜题神祇名号。

南壁东侧水路壁画

这些壁画既有释门礼拜的佛、菩萨等,又有道教崇信的仙官星君和帝岳诸神,还有儒家礼教中忠孝节义的典型人物,堪称 “中国古代宗教人物的图像大全”

往古儒流贤士众

严寒大暑兽咬虫伤诸鬼神众

北壁的十大明王像,无疑是壁画中的焦点。这些明王像高达 3 米有余,三头六臂或八臂,面貌狰狞,目光如炬,须发上指,手持法器,肌肉丰满,孔武有力,身披虎皮,骷髅为饰,呼之欲出,摄人心魄 。

北壁的十大明王像

每位明王脚下左右两侧均有两位鬼卒牵挽坐骑,上方左角圆光内。各画有明王的菩萨本相,慈眉善目,秀丽清逸,与明王的忿怒相形成鲜明对比。这种对比不仅展现了佛教中善恶、慈悲与威严的两面性,也让壁画的艺术表现力更加丰富。

撕脸明王:明王的菩萨本相,慈眉善目,秀丽清逸,与明王的忿怒相形成鲜明对比

参观完永安禅寺,大家都在问旁边的古塔的由来。王老师说,这是给大家的彩蛋。好的继续参观另外一个国保单位:圆觉寺。

圆觉寺

浑源圆觉寺塔,全称为圆觉寺释迦舍利砖塔,俗称小寺塔,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圆觉寺中,是金代的古建筑遗址。

金代的圆觉寺塔

圆觉寺塔建于金正隆三年(1158年),塔高九层,密檐飞拱,通体砖砌,平面呈八角形,全仿木结构建筑。塔基座四周是砖刻浮雕,总计有舞乐人像40个,塔身除第一层外,其余各层均无梯级可攀登。第一层四面辟门,唯正南为真门。塔顶上端安装莲花式铁刹,铁刹顶端有一翔凤,翔凤能随风转动,是古代天然风向标。浑源圆觉寺塔对研究古代民族文化,特别是北方民族的歌舞、乐器有一定的价值。

塔基座四周是砖刻浮雕,总计有舞乐人像40个

一层和二层细节

回望悠悠古塔可见,铁刹顶端有一翔凤,翔凤能随风转动,是古代天然风向标

今天的探索,永安禅寺就像一部宏大的史书,每一处建筑、每一幅壁画、每一个细节,都记录着岁月的沧桑变迁,诉说着古代工匠的智慧与匠心 。那些精美的琉璃、苍劲的大字、绚丽的彩画、震撼的壁画,都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在这里,我不仅领略到了古建筑的独特魅力,更感受到了历史文化的深厚底蕴,仿佛与古人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笔者学疏浅薄,壁画及古建知识如有不妥敬请指正!

#中国古建筑摄影联盟##山西##大同头条##浑源##晋见人文寻游#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01

标签:旅游   恒山   永安   浑源   元代   瑰宝   大殿   壁画   脚下   精美   艺术   明王   永安   壁画   浑源   正宗   元代   山门   天王   斗拱   殿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i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