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德国之后,英国也开始贴出“中文标语”?中国游客:不能够接受

随着生活条件的不断提高,很多国人都选择去国外旅行,但是却发现了一些不好的现象。

当出国旅游的时候,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突然看到汉字,心里本该是高兴的,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这种高兴反倒成了一种说不出的憋屈和愤怒。

尤其是在韩国首尔的一些饭店,或者英国伦敦的某些商店,看见“中国人禁止入内”这几个字明晃晃地摆在你面前时,那种感觉真的非常糟糕。

这已经不是一种提醒,而是赤裸裸的排斥,它用你最熟悉的语言,告诉你“这里不欢迎你”。这种专门给中国人看的标语,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是真的为了方便管理,还是骨子里就带着一种看不起人的歧视?

这股风气,最早是从德国吹起来的,大概在前几年,去德国旅游的人看见,柏林的博物馆区里开始出现中文标语,写着“请勿大声喧哗”或者“请勿触碰展品”,商场里,“禁止吸烟”的牌子也加上了中文,一开始,很多人还觉得这是人家服务周到,特意照顾中国游客。

但时间一长,大家就觉得不对劲了,因为这些中文牌子上的字,印得总是比旁边的德语、英语要大得多,特别显眼,有游客就在网上抱怨,说这种感觉很怪,“就好像一大家子人里,长辈专门把你拎出来,对着你的耳朵大声警告一遍,那滋味儿真不好受。”

德国方面对于这件事情的解释是,来自中国的游客更多一点,用中文提醒效率会更高,可这种过于“高效”的提醒,已经让人感觉不舒服了。

这种让人别扭的“关心”,到了英国就更直接了,在伦敦,从游客必去的大英博物馆,到塔桥边的购物中心,甚至连一些路边毫不起眼的小店,都能看到“请排好队”、“不能讲价”之类的中文提示牌,如果说这些还能勉强算是提醒,那接下来发生的事,就彻底说明了问题。

有游客在伦敦一家商场发现,同一个货架上,给中国人看的标签用词非常严厉,直接写着“不能触摸商品”,可旁边用其他语言写的提示,口气却温和得多。

更过分的是,在一家门店明确挂出中文不让在店内休息的牌子,却有中国游客亲眼看见,好几位其他国家的游客就安安稳稳地坐在那儿休息,这种做法,已经不是什么暗示了,这就是明摆着搞区别对待。

最后,这股歪风吹到韩国,就变得更加肆无忌惮了,在济州岛的景区门口,立起了“禁止随地大小便”的中文警示牌,这种侮辱性极强的字眼,简直是把脏水直接泼到了所有中国游客身上。

而在首尔明洞和英国的一些商店,更是直接拒绝中国人进入、甚至写上不卖给中国人物品这种标语,彻底把歧视写在了脸上。

每次这些事在网上吵起来,总会有人说,还不是因为有些中国游客自己素质不高?确实,我们得承认,一小部分人在国外的所作所为,的确给其他国家的人留下了不好的印象,这些行为,也成了那些商家挂出警告牌最直接的理由。

但问题是,能因为少数人的行为,就让所有中国人都背上这口黑锅吗?哪个国家的游客里没有几个行为举止差的人?为什么偏偏只针对中国人?

一些商家看到中国游客越来越多,想的不是怎么去好好沟通、平等对待,而是想怎么管理起来最方便,在他们看来,用中文写上几句严厉的警告,是最简单直接的方法,还能达到目的。

但这种“省事”的做法,无视了中国游客的感受,这根本不是平等的沟通,而是一种高高在上的管教姿态,他们一边想赚中国游客的钱,一边又打心底里带着一种傲慢,没有去真正了解和尊重对方。

这种又想捞金又想保持优越感的矛盾心态,才是这些歧视性标语出现的真正根源。

面对这种不公平的对待,中国游客没有选择忍气吞声,愤怒、伤心、觉得被侮辱的情绪,迅速在国内的社交媒体上传播开来,相关的话题一次又一次地上了热搜,无数人分享自己的经历,表达着心里的不满。

有位游客就写道:“我全程都非常注意自己的言行,却因为我是中国人,就要被这样无端指责,真的太委屈了。”

光有情绪是不够的,大家很快就付诸了行动,最直接的反击,就是抵制,网友们自发地把那些挂着不友好标语的商店、餐馆整理成名单,互相提醒“别去这些地方消费”。

这种来自市场的反应是非常有力的,当真金白银的收入受到影响时,那些之前态度傲慢的商家,才不得不开始思考,自己这种做法是不是真的错了,这不仅是在宣泄情绪,更是在用对方能听懂的商业语言告诉他们:做生意,首先得学会尊重人。

吵来吵去,这些关于中文标语的纷争,其实都在问一个最基本的问题:走出国门,我们到底希望别人怎么看待我们?我们又该如何与这个世界相处?

这事儿,从来都没有单方面的答案,对我们自己来说,能做的,就是让自己的行为无可挑剔,当绝大多数中国游客在外的言行举止都让人交口称赞时,那些带有偏见的标签自然就站不住脚了,这是一个需要大家一起努力的过程,也是最有力的自我证明。

而对于那些海外的商家来说,也该清醒一下了,做生意讲究的是和气生财,真正聪明的做法,是用同样友善和尊重的态度去对待所有客人,而不是耍小聪明,搞区别对待,毕竟,想赢得别人的钱包,得先赢得别人的心。

说到底,出门在外,谁不希望能被好好对待呢?当有一天,海外的中文标语不再是刺眼的警告,而是真正暖心的欢迎时,那样的跨国旅行,才算是回到了它本该有的样子。你觉得呢?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13

标签:旅游   英国   德国   标语   中文   中国游客   游客   中国人   做法   商家   中国   牌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