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物

      收拾屋子,发现有本书静静躺在床头柜的背面,估计得有年月了,折痕处灰尘已烙下印迹,怎么擦也掉不了...看了下书名<尤里西斯>,哂然,这种书被遗忘,也是无需自责的,当时硬着头皮往下读真是一种罪过啊...
      名著,这东西大都是让人难以下咽的.很多其实也只能在成年以后才能看懂,尤其是西方名著,且不说那些折磨死人的语言,诡异的语法结构,光那些绕来绕去的名字也能让人吐了血...
      前些时候慕名去书店买了一本<我的名字叫红>的,好吧,就算您结构上很有新意,内容也比较跌宕,语言也相当华丽,可也用不着一个场景就用去您几千几万字的笔墨,并且是一直在那来来回回重复着,读着您的我像是进入了一场荒诞的怪梦,一场永远也醒不了的梦...
      让我有负罪感的书还有例如<安娜卡列尼娜>,<追忆逝水年华>,<巴黎圣母院>,<百年孤独>等等等等,特别是俄国人写的(除<罪与罚>),看了都很崩溃,我承认我太庸俗,想要附庸风雅也没门了...  
      当然也有让我欢喜的<茶花女>,<呼啸山庄>,<永别了武器>,<洛丽塔>,<蝴蝶梦>,<荆棘鸟>......<傲慢与偏见>应该与<围城>并读,就像牛奶和豆浆,异曲同工,一样美味(可能是俺灰姑娘心里作祟)...其实外文书籍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和译者水平有相当大的关系,曾对狄更斯的一部小说非常有兴趣,就是<马丁瞿述伟>因为只找到一个版本的,那个版本把小说里的底层人民的口音全都译成东北腔,译者自己可能觉得很妙,但我却只能望文兴叹了...      
      扯得远了些,嘿嘿~~,把这本<尤里西斯>又翻了一遍,得出的结论还是和多年前一样:没看的时候不知道他讲了什么,看了以后知道了他什么也没讲...意识流这种写作方法,喜欢的人极喜欢,讨厌的人却是极讨厌......
      还是看看尼采得了~~~吼吼~~~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7

标签:日志   网友日志   尤里   尼采   译者   名著   安娜   马丁   外文   讨厌   版本   语言   结构   折痕   喜欢   茶花女   俄国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