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锅匠”

“锅匠”这行当,今天和以前那种“磨剪子炝菜刀”、“有破锅坏碗拿来补”的小贩儿是完全不同的东西,若说是不是有相似处,也就是也吆喝而已,当然今天的“锅匠”那是文化人。不过猫眼看世界,本来就是没文化的瞧文化,呵呵。

 

说这个之前先自我标榜一下,不知道是昨晚还是今晨,腾讯有向我老人家发一消息,大意是如果恋爱让你越变越聪明,那就是棋逢对手;如果让你越变越2,那才是遭遇真爱,呵呵,我老人家想当真是言之有理。因为我老人家自己在一片“血雨腥风”——情场如战场,虽不知情之所至,然已然是硝烟弥漫——之中,感觉自己越变越聪明,以前不会去瞧、去想的东西,现在也不得不想,不得不瞧,只是不知道对手而已,呵呵。而能看到的是别人的真爱。但无论如何,我老人家还是感激这个能让实验箱不那么沉寂的人。当然在文化人的看中,也许就是一个自作聪明的没文化人罢了。

 

要说吆喝,我老人家以为还是北京的小贩叫声最韵,一九八九年秋,去北京出过一次差,不记得是西单,还是东单,一长溜的小吃夜市把街巷塞得看不到头,小贩们在埋头苦干之余,也会吆喝两声,在外地人的耳朵听来那就是:个个嗓音宏亮,字正腔圆,那天最后就吃撑到了,呵呵。

 

因为不懂洋文,所以就跟对世界大同的理解一样,对洋人的社会生活也不甚了了。不知道人家那里的现代锅匠都在做些什么。但我们的锅匠们,电视上有专门的节目,甚至专门的频道,所以就算是不瞧不看,也常会有一句半句刮到耳朵里。虽然口音各异,远不如京腔京韵,但听着听着总觉得耳熟,听到激情处,忽然就念及京城里的夜市。

 

我老人家发现我们的现代锅匠有一特点,比如说某一产业的升值空间,鲜有对潜在消费人群的发展空间、可能的升值周期进行分析,以及对因此所需要的社会环境进行评估。而是把最终蓝图往桌上一放,权当样品,带着三、四十年代好莱坞电影里描绘出的华尔街激情,让你想象出银子流动的旋律。那无论是听起来是悦耳、还是噪杂的金属声中,偶或也会有一、两声,细声细气的产品说明,但很快就被大片的热情所湮没。总得来说就是“锅声”一片,所以他们自谓“锅匠”,我老人家觉得当真有文化人的见识,人贵自知阿。

 

今儿某匠Q发文,说中国的产品在美国涨价了,以前美国的低利率靠得是我们的廉价外贸品支撑的,现在我们的玩意涨价了,他们的通货膨胀会加速,人民币就得升值,回头还得冲击我们的外贸产业,我们是自己害自己了。

 

我老人家不是文化人,与现代锅匠这种高智商的行业,那更是连边都沾不上。但是万物必有其理,这是我们文化向来有的,就算没文化,也耳熟能详。商品流通,理如江河湖海,有堵有疏,但水利工程,显然不是锅匠的职责。因为锅匠顾名思义,也就是小范围的补漏,而与系统工程显然是挨不上的。记得郎先生说过,他不是锅匠,是金融学家,不知道算不算是这个行当的水利工程师,这我老人家不知道,但知道他有讲过关于流通领域的故事,我老人家于闲极无聊之际,有掏银子换了几摞纸,算是给高智商行业捧场。

 

记得前数日有一篇文章,肯定专家写的,我老人家因为对那些数据不了解,所以虽然也打酱油路过,只觉得有物,却没什么感觉。今儿看到匠Q后,忽然念及,专家有说我们国内的物流成本——这个我老人家深有体会,因为以前常在网上买东西,不过自打莫名其妙地走进实验箱后,购物常被检查,不能按时到达,所以就不买了,但网购虽然方便,运费的确是个问题——过高,且程序繁杂,费时费钱。专家好象说单位货物从广州运到太平洋彼岸的芝加哥,只比运到我们自己的上海只多2毛钱。当然专家没说,这些运费里面油钱是多少,运费机械的折损是多少,程序费用是多少,不知道这2毛钱是不是只是油钱,因为太平洋是公海,肯定没有程序费用的问题,但也有单位里程的机械折损问题。

 

下面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市场问题。美国人口可比我们少了去了,那么些东西运到人家那里,不用管卖得出卖不出的,总能换回绿钞票,全存在我们的国库里,等人家的印钞机一开,便又变回了纸,如果本来我们存着是为了科技进步的,可是人家不卖,存着那么多不就没多大意思?——当然这是小器的想法。

 

其实我们的商店现在也是琳琅满目,只是我们的消费习惯不同。比如金融危机那会子,为了减少租仓库的压力,很多外贸新产品是转内销了,五块钱一件短T,十块、二十块一件的长T,三、四块的小毛衫,我老人家买了一小麻袋,虽然也有穿一两次,觉得大、小不合式,扔了的,但好些这会子还在穿,特别是住进箱子里没了生计,那是非穿不可的。我老人家想这东西如果当真是卖到美国的,大约就是免洗的那种吧?不然,源源不断地去,怎么能换回绿钞票呢?好在他们那地儿比我们地广人稀,不然垃圾处理起来也费事。

 

我们既然有不习惯用免洗的物品,即便有银子,也不用那玩意,而是去买那种能增加金属流动激情的玩意。任何人工的东西——除了你有本事把它变成古董(当然,那需要一个极其漫长的周期)——一下生产线或出了作坊,就注定在贬值之中,肯定不存在保值的问题。

 

所以我老人家想,若是美国人民也和澳洲的某生物似的,也因生活压力改变了基本种生存习惯,具备了我们的美德,那么这种产品不就等于没了生存空间了么?那它是不是也得跟随世界人民的生存习惯的改变而改变呢?

 

传统锅匠这行业,在“文革”时期,那艰苦的日子里,是生活必不可少的行当,割资本主义尾巴的时候都网开一面,现在这行当不知道边远地区还有没有化石存在,但至少我老人家在邓大爷拉开国门的数年之后,就再也没见到过。所以我老人家想既然世界在变,很多行业和自然界的物种一样,在消亡和变异之中,我们的经济的发展是不是至少已到了仅有锅匠是不够的,而是更需要水利工程师、设计师的年代了呢?

 

我老人家又想,如果锅匠升级后,我们或许不用改变我们的美德,但一种新的生产理念也许能也能让这个世界达到一种新的平衡。大禹治水也是有疏有堵的,这尧之都、舜之壤、禹之封,凭什么要用免洗品去换人家的能听到银子激情的东西,更有甚者是人家自己都不用的特制品呢?

 

如果现代锅匠也成为了过去,我老人家想不知道能不能为我们的科技进步开一扇方便之门?我们为历史悠久的自豪大可不必流于恋旧与僵化之中,我们的先人们不是有说过,随时之义,方能救世之弊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3

标签:日志   网友日志   锅匠   文化人   老人家   东西   美国   银子   小贩   激情   专家   玩意   文化   运费   太平洋   世界   行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