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当窗外爆竹响过后。。。。。。。

        每年的今天,总是要让人感悟一次人间之情,那怀念、那牵挂、那祝福、那关怀、那期待。。。。。。等到零时齐响的爆竹过后,夜又变得非常宁静,我阅完友人最后一条祝愿的短信,坐到电脑前,点上一支烟,就如淡淡的烟气漂升,我的心也一样飘然而去,那些熟悉的面孔,会牵动许多回忆。不过,我并不愿让回忆过多深入往事,因为悠然的心情更是在新的希望中滋生,过去的一切无论是否如意都珍藏吧,我想还没到那个回馈往事的年龄。

       打开百度,再看一次“除夕”的解释:

       除夕是春节的前夜,又叫过年.有一种传说:在远古时候,我们的祖先曾遭受一种最凶猛的野兽的威胁。这种猛兽叫"年"(或夕),它捕百兽为食,到了冬天,山中食物缺乏时,还会闯入村庄,猎食人和牲畜,百姓惶惶不可终日。人和"年"斗争了很多年,人们发现,年怕三种东西,红颜色、火光、响声。于是在冬天人们在自家门上挂上红颜色的桃木板,门口烧火堆,夜里通宵不睡,敲敲打打。有天夜里,"年"闯进村庄,见到家家有红色和火光,听见震天的响声,吓得跑回深山,再也不敢出来。夜过去了,人们互相祝贺道喜,大家张灯结彩,饮酒摆宴,庆祝胜利。为了纪念这次胜利,以后每到冬天的这个时间,家家户户都贴红纸对联在门上,电灯笼,敲锣打鼓,燃放鞭炮烟花;夜里,通宵守夜;第二天,大清早互相祝贺道喜。这样一代一代流传下来,也就成了"过年"的活动。

       感觉吧,过年在农村更有欢快的气氛,今年的春夜电视晚会,拿“返乡回家”作为一个演出主题,记得前不久报上说,中国人口已近14亿,其中有3亿是流动性人口,主要构成就是离开农村在外务工的人员,难怪中国有特别的“春运”、城市总有持续的扩长潜能、沿海富裕的地区可不断吸引着低价的劳力。。。。。虽说这一社会现象有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特定的历史之因;但从发展的角度看也并非是一种十分公平合理的人口状态.今年春节晚会体现了对这一群体的关注与关怀,这确实也是一个文明社会应有的进步,真的感谢那些有社会责任有爱心的编导们。社会的和谐确实不能靠“粉刷”而成,我看对人性的关怀现代中国人真的需要回头向古人请教,希望生活在城市的人们,通过新的社区组织与活动还能再找回农村过年的感觉。现在的政府有对改善民生的责任,但并不关心人们的感受,即便是好官也总以会经济发展了、钱多了就是为民办事了,可是,已基本温饱的百姓们需求在合理升级,那便是上升到精神领域的被社会尊重、关注、认同、受教、发展等等层面。有种说法,2012年不是人类文明灭亡之年而是进入一个人类文明全新的境界。看来回头我们得好好探究一下中国的“大同社会”、西方的“共产主义”,还有“天下为公”之类思想的渊源与新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7

标签:日志   网友日志   社会   夜里   冬天   火光   门上   响声   除夕   村庄   通宵   人类文明   往事   人口   百姓   农村   感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