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鲠在喉

多年来,一向自信于吃鱼的本事,特别是淡水鱼,管他什么大刺小刺,横七竖八,一是懒得仔细挑选,二来也实在没有那种精雕细琢的耐心。

闻着香喷喷的红烧黄花鱼,看准一块,将肉与刺一齐夹来,塞入口中,大口享受着鱼肉的鲜美,然后把肉和刺一同嚼碎咽下,美其名曰:补钙。俗话说:常在河边走,没有不湿鞋。这次,鞋湿透了!

一边看电视,一边吃鱼,鱼的鲜香和幽默的剧情相得益彰,别有一番滋味。突然,一个喜剧的场景让我放声大笑,怎知悲剧应声而至——“咳”——糟糕!鱼刺扎进嗓子了!

汉朝的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鲠,食骨留咽中也。”从《汉书》以后皆作骨鲠,字从鱼,就是说留咽者鱼骨较多,看来,鱼刺卡咽的历史也颇为悠久。不过,眼下实在没有心情研究这种历史,就是想怎么把这根疯狂的鱼刺拔出来。这点小事,还真不愿意去医院。于是,馒头噎得直翻白眼,米饭撑得眼冒金星,米醋酸倒牙齿一片,可那根倔强的鱼刺依然稳如泰山,纹丝不动。心里一急,一跺脚,一个黑虎掏心,手指直通嗓子眼,“呕……”,(以下省略二百字……),阵阵眩晕过后,鱼刺不见了!这才放心地吐了一口气。

第二天早晨刚睁开眼。恩?怎么嗓子这么疼呢?这已经不是一根鱼刺的痛感,而是犹如吞了一个火球,整个嗓子都像火烤般灼痛。爬起来对着镜子一照,喉咙已经同朝霞一般红光灿烂了!原来,昨天的没事就是错觉!没办法,去医院吧。

打开聚光灯,戴上反光镜,拿着异物钳,医生小心翼翼地在喉咙深处寻找好像工兵在寻找埋在丛林中的地雷。我努力张大嘴巴“啊……”,天花板上的花纹甚是好看。“噢……”一阵恶心,泪水夺眶而出。医生扶了扶眼镜,坐直了身子。

“啥时候扎的?”

“昨晚上”

“怎么昨天不来,里面都发炎了”

“还以为没事呢……”

“……”

接着来吧,“啊……噢”,再来,“啊……噢” “啊……噢”,忽然想起了小时候村东头拴着的那头灰驴,它是不是经常被草梗扎到嗓子啊?

“好家伙,扎的够深的啊,再往下到喉咙,就得下喉镜了”,医生举着钳子,钳子尖上的鱼刺好像摩托罗拉手机的标志,又像一个嘲讽的笑容“谁让你昨天不来”。我擦擦眼泪,把那个笑容狠狠地扔进垃圾桶。

生活中,总有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如果粗心大意,就可能如鲠在喉,再不注意,就可能需要请“医生”妙手回春了。正如于右<?xml:namespace prefix="st1" ns="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smarttags">任老先生的字“小处不可随便”信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8

标签:日志   网友日志   鱼刺   嗓子   医生   喉咙   钳子   昨天   骨鲠   喉镜   红光   小事   大口   如鲠在喉   笑容   米醋   稳如泰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