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写的一些东东(共六篇)



  

      
      小的时候, 从来没有去思索过“家”的概念,只觉得家是我的全部,我的全部也只有家,因为家里有爸爸妈妈,弟弟妹妹,爷爷奶奶. 家是理所当然.饿了,回家吃饭,累了,回家休息,受委屈了,回家告状.
  家是母亲絮絮叨叨的责备
  家是炊烟袅袅中那哆哆哆的切菜交响曲
  家是夜暮降临时村头大树下母亲的声声呼唤
  ……
  后来长大了,离开那避静的小山村,离开了我曾经视为全部的家,走进了钢筋水泥的森林,工厂里那千篇一律的厂服,高楼大厦之间穿梭的车水马龙,让我在新奇的同时却感觉心里空落落的不知所从,于是工作之余最多的时间就是想家或者给家里写信,明明是提笔流泪却要假装轻松的在信里告诉他们我过得很好,然后就每天满怀期待的等着回信.把在家门口照的那张照片摆在床头,我仿佛看到门口里面母亲蹲在灶前烧火的背影,仿佛听到门口里面锅碗瓢盆的碰撞声,那些日子,照片是我唯一的寄托,它陪我入睡,陪我度过无数过孤独无助的夜晚.
  家是一缕牵肠挂肚的思念
  家是一份浓浓而又悠长的关怀
  家是支撑我勇敢面对人生的坚实后盾
  ……
  再后来,家在我的印象中渐渐变得模糊,我开始害怕,因为总有一天我会离开这个家,我总对自己说,就算离开了,这个家也将永远是我的家,可依然缓解不了我那种失落的心情,我总感觉要失去什么.
最终,在过完2007年的春节后,我离开了家,在奶奶的咛嘱声中我迅速的爬上了车,我不敢对视奶奶老泪纵横不舍的眼睛,不敢看父亲虽然沉默但表情复杂的脸,更怕我自己的眼泪会不顾佯装的笑容夺眶而出.
  从此,我的家变成了“娘家”,我也组建了属于自己的小家,农村有句俗话: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我必需要慢慢的适应这个小家,即便如此,我仍然三天两头打电话给父母,问他们吃了饭没有,农活忙不忙,更喜欢享受来自电话那一端遥远的关切,虽然在自己的小家可以当家作主,自由自在.然而,总感觉缺少些什么本该属于家的东西,或许,等我有了孩子后,这个小家才能算得上一个完整的家.



春雨潇潇梦依然
       窗外,下着潇潇细雨,窗内的我,揣着一颗湿漉漉的心。莫名的浮燥躲也躲不掉,关紧了门窗,它还是拼命地挤将进来,让人无可奈何。索性站到阳台上,让目光穿过雨帘,面向遥远的家乡出神(事实上,我已分辨不出家乡的方位,来到这座城市,我已迷失了方向,迷失了自己。)岂料身心就一下子平静下来,但取而代之的是无言的惆怅。
       回想离家的岁月,一无所获,唯一多了一份世故与成熟,还有被生活磨砺得略显麻木和受伤的心灵。
       曾经,我是一个爱做梦的女孩,童年的梦想像风雨过后的泥土,先被冲刷,渐渐沉淀,直至溶入生命的最深层,多年以后却更见鲜明。
      淅淅沥沥的雨声飘入耳际,丝丝缕缕的落寞袭上心头,轻轻的翻开昔日的日记,心底泛起了一丝丝凉意。
      回首,也许伤痕太多;
      回首,或许花香太浓;
      回首,才发现多少斑驳的往事消逝在冷瑟的寒风中;
      回首,才惊觉多少美好的时光从指缝间溜走。
      一切都已逝去,如今的我,像一条远航的船,已飘离童年和故乡远矣。只是,旧梦依稀人依旧,在午后,在黄昏,在子夜,童年的梦想会时常泛起,犹如天空的星星,真实,却很遥远。使我无数次告诉自己:生活可以平凡,但绝不能平庸,也许我的梦想无法实现,但我不会放弃对梦想的追求。
      暮霭笼罩的天空下,春雨潇潇梦依然





青草的味道
       春雨过后,云淡风清.    
       靠在江边的栏杆上, 远离街道的来来往往和闹市的熙熙攘攘,这样的时光对于我来说就像沙漠中的水源,弥足珍贵.抚去一天的疲惫,掸下一地的风尘,静静的享受清新的气息在脸上流淌的温柔,听着人们的脚步不经意的走来,不经意的驻足,又不经意的离去,剩下的只是微风吻过肌肤的冰凉和青草的气息在静脉里流淌.
       微风夹着淡淡的草香扑面, 使人仿佛置身于雨后的田野中,陡峭的山坡,林间的小路,乡间的田埂,学校的球场,无时无处不弥漫着野花、青草与露水的味道.在我对于童年的不多的记忆片断里,都是些与青草有关的活动和场景,那些山丘一样的草垛、和散发着浓郁香气的青草几乎淹没了我全部的童年时代,它让我在思维混沌的时候能够有一种清醒的认识,那就是自身与青草的血脉相通。
      长满青草的春夏秋冬,是大地最永恒的风景。人的脚步总会跨过青草或踏着青草覆盖着的岁月,从出生走向死亡。在青草丛生的地方,从来没有人会怀疑生命没有季节.
      聆听青草的声音,我知道我永远不及它的典雅与安然。在我成长中历数过的许多季节里,一直是青草,以盖过太阳的光辉洒满了我的生活。那个遥远的、贫穷的、孤独的村庄,就在青草的笼罩中,走过了一年又一年。



生活在别人的城市

    不知道别人什么感觉,在城市中穿行,我很容易想到一句话:别人的城市.        
       每每站在高楼,透过钢筋水泥构筑的窗口眺望这座美丽而陌生的城市,儿时的那些残旧的老屋,清澈的小溪,坎坷的青草坡,淳朴的笑容,血液流动般温暖而熟悉的乡音扑面而来.为什么入梦的不是暧昧的霓虹灯,川流不息的车辆和拥挤的人群呢?
       故乡是给了我们生命的地方,那是不容置疑,无法忘怀的来自血液的记忆,总在不经意间告诉我们:你从何而来,这样的感觉就像一根线牵着飘飞的风筝,无论飞多远,总与捏线的人紧紧相连,一刻不离.
       在别人的城市,寻找和追求着可望不可及的梦想,在别人的城市留下了我们太多的足迹,约会时的那棵树,工作的那张办公桌,购物的商店,每天回去的宿舍,天天在一起的爱人,那么多熟悉和陌生的朋友和同事,一切的一切……
       就这样,我们在别人的城市里生活,就这样,我们在别人的城市里想着自己的故乡.城市是别人的吗?故乡是自己的吗?我不知道,也不想分得那么清楚,只知道就算是在别人的城市生活和在梦里的故乡中穿梭,仍有一种东西感觉有点甜,有点酸,有点惆怅,仍有一些暖暖的东西在内心深处,像老家门前的小河悄悄的流淌,冲刷和温暖着被生活磨砺得略显麻木或受伤的心灵,让人舒服,让人感动.



寻找----感动

    一个人,如果连最起码的一种心态——“感动”都被生活磨掉了,那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我是这么认为。        
       现在,“感动”的字眼越来越多,但我对它的体会却越来越少。偶尔看到一些类似的话:“我看见一滴露珠从叶间滑落下来,突然滋生一种莫名的感动。”“感动”仿佛已经成为一种时髦,一句口头禅。可是,扪心自问,真的感动了吗?
        也许是长期沐浴在周围淡漠的眼光里,“感动”这个词已经从我的字典里消失,我不会为风花雪月而感动,不会为海誓山盟而感动,不会为昙花一现而感动,也不会为落叶归根而感动。很小很小的时候,我父母,还有亲戚都说我长大以后是个六亲不认、冷漠无情的人。因为我的两条眉毛之间连到了一块儿,这种印象一直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中,虽然我不相信这迷信的说法,但我还是经常有意识的努力去寻找去回忆自己在生活中表现出的亲和、热情的片段。
        生活中能给我的感动委实太少了,我害怕自己的心和思想被岁月磨砺得麻木和冷漠。因此我在每个可能的地方去寻找感动。
        读书时,怀里抱上一本《乱世佳人》或者《雾都孤儿》觉得挺神气,囫囵吞枣,但不知所云,因为我总是混淆里面那一串串大同小异的名字,就更无谓感动了,仅仅是虚荣心,是为了以后别人提起世界名著而不至于只当一名听众。刚出来那会儿,看到同事的床上一摞一摞的象记事本一样大小的言情小说,也拿来翻过几本,眼睛是过了一遍,但无法下咽。后来为了赶时髦,看了张小娴的《面包树上的女人》《荷包里的单人床》,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等等,咽是咽下去了,但没有消化(看来我的消化系统是赶不上时代了)。很多年长者喜欢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可我读来如同嚼蜡,毕竟不是同一个时代同一个社会背景下生长的人,也无法为他感动。
        有一种人,冷酷的外表下掩藏着一颗火热的心;有一种人,热情的笑脸后面却是一颗冰冷的心。我自认不是前者,是属于后者吗?好象我的胸腔里也并不是一颗冰冷的心。
        寻寻觅觅,“感动”已成为我的奢移。
        来自偶尔的一个启发:一个人的一生就是一篇长篇小说,每天身边都会有故事。回过头来,为什么一定要从什么书里、故事里去寻找感动呢?静下心来便不再惶惶然。几天前看电视,对里面一段独白记忆犹新:
        谁不希望在对的时候遇到对的人,得到一生的幸福
        而我却在对的时候遇到错的人,换来不堪回首
        你却注定要在错的时候遇到对的人,留下终生的遗憾
        没有故事,仅仅是为这几句话而感慨,当然,感慨不等于感动。但它使我终于明白,只要细心体会生活,就会发现总有一些短短的瞬间,会拨动你的心弦。一个从未谋面的朋友从遥远的家乡寄来一本我渴望已久的书,即使是一个小小的愿望实现,也会令我一晚上失眠。读着我们咸丰的作家吴运辉的《城乡边缘》,难道不会为那些朴实的真情流露而感动吗?
       从此,我不再寻找感动,因为她已经随时陪在我的身边……



一半明媚一半忧伤
风暖暖的吹着
初秋时节我的心变得烦乱
比任何一年的秋天都烦乱
路边的人行道上已经可见飘落的零星黄叶
交叉的脉络一如我凌乱的心
沉默着
拾起一片放在手心
冰凉若谷底深潭
从那个霪雨菲菲的下午开始
便宿命的坠入了这条虚无的谎言之途
你有如最无常的访客
未请已至
未送已离
企图欺骗思想把自己灌醉
把它当成沉闷生活中一道偶然的闪电
可心态有些自不量力
我终究抵挡不了西天的召唤
心却还留恋着东方的色彩斑斓
这注定了逢场作戏后心灵的折磨和忏悔
从此,我的心无法坦然……
你的脸上写满了骄傲
故做深沉的姿态和我交谈
拥吻的方式真诚得无懈可击
赞美的内容却跳跃着不屑的因子
即使在我面前表现得如此透明
可我飘忽的心却依然落地无凭
黄叶在秋风中飘落
桂花在八月里溢香
一半明媚
一半忧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1

标签:日志   网友日志   青草   城市   春雨   感觉   童年   遥远   故乡   梦想   烦乱   黄叶   麻木   家乡   门口   母亲   岁月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