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密,就让它一直是秘密——《生死朗读》观后随想

昨晚茜茜和我一起在家看了部电影,名字叫《生死朗读》,看完总体评价是很不错的,尤其是今天一早醒来再回味了一遍更是不错,突出的感觉是:“洗涤[/B]”。就像我自己全部思路被刚刚冲刷过一遍,特别清晰,特别舒服。­

这部电影大概是去年年底上映的,可惜没有在中国大陆公映,大概还是因为关于那场胜负已定,主旋律明显的第二次世界大战题材是容不得任何人改写,任何人为德国抹平伤痕的内容都不能出现在当今的电视荧屏之上。中国人,某些时候一些行为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不可取的地方要及时剔除。­

那一场惨绝人寰、荼毒生灵的人生惨剧不会再有,而那时候的法西斯热情,也早已荡然无存,战役的结局胜负已分,罪恶已判,难道1000年后还要人家背着骂名继续匍匐在地,任人践踏吗?我们的《国歌》第一句都是呼唤那些被奴隶的人们要站起来,何况一个民族,一个有着近半个世纪屈辱压迫史的现代发达国家和一群强烈欲望想重新站上国际舞台的奋进公民。­

于是就出现了第一遍我没有怎么看懂,后来想想确实还不错的电影感受,尤其是茜茜同学到最后都哭了,觉得影片中的女主角汉娜非常委屈和无奈。是的,我也觉得,无奈,是这部影片传达出来最重要的一个要素,自始至终都透露着无奈:­

男主角伯格从小在传统家庭中的倍受歧视的“关爱无奈”;­

伯格中学期间因传染病而得不到有效医治的“命运无奈”;­

大学时在传统思想影响与现时青春诱惑上的“选择无奈”;­

法庭旁听突然见到汉娜而又只能保持沉默的“规则无奈”;­

讨论课从几人到只有一个人聆听恩师教诲的“氛围无奈”;­

……­

以及更多的是关于另外一个主角——汉娜的无奈,而她的无奈巧妙的利用了电影的表现手法隐藏在男主人公的愤怒、沉默、紧张、回忆当中,使得整个电影似乎都在告诉我们一个与主题很契合的生活阅读习惯:朗读[/B]。­

关于朗读,汉娜作为一个曾工作于西门子公司后被纳粹政府抽调到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看守,和其他看守一样,她的职责就是看管囚犯。似乎这是很合乎情理的一项工作,但在那个时代,这个岗位还赋于了她们生杀予夺的权力,按照上面的指示要求,被关押的犹太人每天都要分批次进行“选择”,最终都要被上帝送进另一个世界进行赎罪。与其他看守不同,她要求每次被选择的囚犯在临走之前给她读一篇文章或一个选段。­

这似乎是一个和不可思议的习惯,而这个习惯就成为了她最后一次选择了接受死亡的命运。­

多年以来的一次法庭审判,由于她有这样特殊的习惯,众人都认为在某一次看管囚犯而因战争的炮弹烧死近百名囚犯的残酷行径的主谋就是她,是她下令在一份处决意见书上签名的。­

全部认罪的结果就是她的终生监禁,而其他几名看守全部减轻量刑。茜茜也是学法律的,平常时间经常沟通下最新的法律案情和量刑问题,我也略懂一些,主犯和从犯的量刑完全是两回事,而主犯和从犯往往又是那样的简单,只要从犯一致供认其中一个是主犯,那他就成为了主犯,而当主犯能供出其他协同者,而又证明其中某一个是下最后命令的,这样主犯也可以成为从犯,至于谁招出谁,谁就能获得从轻,是另外一种原则了。­

而与此同时就出现了一个秘密。­

法庭要取证当年在处决意见书上签名时的笔迹时,汉娜看着一张小书桌、一支笔和一页白纸时,放弃了书写笔迹进行对证的机会,就是因为这一个秘密,而这个秘密就奉送了她一生的希望和自由的权利。­

遗憾永远都是伴随秘密而来的副产品,是毒药,是迷香。每个人的一生总是伴随着遗憾,伴随的秘密,每一分每一秒都是处在秘密当中,只是有时候秘密变成了特殊的习惯,也就不觉得什么是秘密了,遗憾也正因此而变成了习惯。­

一直都喜欢听人朗读著作的汉娜,在监狱里度过了幸福的晚年,虽然即将出狱的前晚她写下了遗嘱离开了人世,但我觉得她是满足的,她让这个秘密永远都没有得到揭开的那一天,或许她本身一直不觉得这个秘密值得她去重视,一个只需要听朗读声音的人,不需要太多的解释,安静的享受书中的乐趣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4

标签:日志   网友日志   无奈   秘密   主犯   从犯   囚犯   习惯   法庭   电影   笔迹   遗憾   胜负   书上   法西斯   纳粹   生杀予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