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年随想记(十九)

        原本今天是小臭臭理论上的出生日,可惜,他正式留级了。
       赶早我陪着臭臭妈去医院产检,预约的还是杨医生,说小朋友好懒啊,就是不愿意出来,小脑袋还在外面滑动——这是没有完全入盆的征兆。
       不过,杨医生还是以经验来判断,小臭臭快出来了,估计也就是三天的事情。
       于是,我和臭臭妈只能继续等待。
       正如今天看到一句话说:有些事,不是看到了希望而去坚持,而是因为坚持了才会看到希望。
       所以,我希望的是小臭臭健健康康的成长,我们要一直坚持住。
       在等待的闲时,我还是将昨天那段的读后感再补充一点:历史的重复。
       这个主题的文章,浩如烟海,但我在韩老师的这本《五百年来谁著史》书里看到了更为深刻的一点,书的末页印的是这样三句话:
       一部新的《甲申三百年祭》
       回眸历史,横看东西,本书揭示了500年世界大势和中国“天下兴亡”的关键。——《人民日报》,2010年4月27日。
       韩毓海的研究证明:将货币政策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对时下中国改革开放的健康发展意义重大。——《华尔街时报》,2010年5月22日。
       这是中外重要媒体评论人给予的中肯评价,回到那个命题当中:历史的重复。之前我写过关于读《甲申三百年祭》后有感的短文,今天还是与这本书有关,因为我读的这一本新书的地位相当于《甲申三百年祭》的再次新版,而原版的《甲申三百年祭》的地位相当于党史研究的第一反思,无数共产党员都在这本书的阴影下去实现所谓的共产主义理想。
       它的意义不容小看,如果大家有时间,我建议都读一读。
       历史是有重复性的。书中是从明朝的张居正的改革开始着色,越写越深入,并分析出当时的中国为什么没有称霸于世界并且长期保持持续的强大,是因为明帝国的【国家能力】正在下降,比如说【官与吏】的关系,中国自宋以来,改变了官位的世袭和封建,但存在一个很庞大的吏集团,这个集团影响之深远,是多年来史学家未曾重视的地方。
       自明以来的若干皇帝,均有过改革的意愿,有的付诸实践,有的胎死腹中,但很少有持续的。这正是吏集团长期封建所造成的,所谓近代意义上的【国家命脉】——财税司法,500年以来其实都是吏来操持的,而进一步形成了久居地方,永无升迁的吏集团。与当下相比,是不是也是这样的现状。
       封疆大臣,通常都是在官商之间轮换,在省区间流转,但大量的地方官员,连任两届,三届以至于更多届,并有人在一个位置上从入职到退休,这样的吏集团,谈何解放思想,谈何深水改革。
       除了文革,不会有任何人愿意在自己身上动刀的,这是不理性的行为表现。一个人如此,一个国家更是如此,所以,一个政党从自身出发,是不可能有大幅度的深度革新的,只能在旧体系中时刻弥补。
       我想,现在很多学者在研究晚明历史的死后,都看到了一些与当代史很相似的地方。
       所以在中国这块土地,为什么没有形成欧洲议会的民主自由的土壤,正是因为华夏民族从孔孟时开始,将天与皇帝本人相联系,世界上只有一个天,其他人都是天的子民,所以很早的时候就没有了贵族这一层,这个组织体系下的国家,就是家天下。
       近两千年家天下的统治文化,让这块土地的人民生来就已经有了不平等的基因。
       何谈自由。
       从历史中,我们可以看到过去,看到无数次的反复,但在反复中也有进步,借助外因获得了许多变革的原始动力。
       漫长的19世纪,中国是在屈辱和挨打中度过的,从只有700人的英国木质大船攻入当时有近百万的京津地区,最终抢占到香港据点开始,庞大的华夏文化帝国的统治顷刻瓦解,如果我们仍然用西方列强的先进武器的优势来找借口的话,那就真是自欺欺人了。
        但对于曾经能够感召世界的中国先进文化来说,是什么地方出了问题?
        我想在这里就不说太明白了,那些依然长期从事文字工作而乞求圣贤明君的代表们,历史是会重复并且会不断重复的。
        话不能说太白,是以为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7

标签:日志   网友日志   中国   历史   地方   集团   家天下   华夏   帝国   国家   世界   封建   太白   华尔街   庞大   皇帝   明朝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