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龙年随想记(十)

昨晚睡得晚,今早却醒得比较早,我一直就想着赶紧补一篇昨天没有写完的随想。

这段时间看书很多,效率也很高,依然是35本书一起看,每天每本都会看上一段,这样的阅读方式不会感觉那么累。去年的龙年随想记我有写过这样阅读的方式和好处,再一次推荐给大家,保持着阅读的良好习惯是培养健康心态的基础。

不读书,不学习,人就会越来越老,越来越固执,思想就不能前行。

上个星期我把台湾胡同台妹—宫龄小姐的《从台北到北京》看完,正好我去北京的时候也是看的这本书,所以感觉是一样的,我们都是从远离京城的一个地方去到京城。并且这个地方有许多故事,对于很多从未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来讲,它总是那么神秘而又那么熟悉,尤其是在中国,一个有着中央文化一统江山的文化北京,首都的中心地位亘古未变。

我这一次去到北京,是参加北京邮电大学的电子与通信专业的在职研究生论文答辩,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学校里忙前忙后的,在学校里准备那些繁琐的手续和材料,以及对论文做最后一次的修改和答辩,什么事情都感觉是那么的匆忙和充实。

在职学习就是这一点不好,如果说课程内容在哪里上都是一样的话,感兴趣的就听得进去,不感兴趣的真难接受,在校和在职,网上与网下其实都差不多,但对于一个从没有在这所学校感受稳定而准时的生物钟和生活圈,固定穿梭在每一栋或新或旧的教室里的人,在职学习最为缺乏的就是与这个学校一起生活的经历和共同拥有的时间,哪怕什么方式最后都能够留有一叠不会被人翻阅的学生档案。

这就像体验过一夜情的人,谁能说这一夜这一人属于了谁吗?又或者天亮之后,谁都不记得谁昨晚去了哪里,谁还能记得那个谁是谁。

但是,既然选择了一边工作,一边上课,最终我也是很期待顺利完成学业的。

在完成了学校规定的各种论文答辩的必选动作以后,我们有一个难得的好天,前面说过仅仅三天当中,只有这个星期天的天空是蓝的,街上的人是比较多的。

早上我们一起约好了在学校打印最终的论文材料,等待的过程中我在《北邮书屋》买了一本已故的北邮名誉校长叶培大院士的传记,他是我国光通信及微波通信领域的先驱者,他总结自己的成功秘诀是他所信奉的座右铭——“勤奋刻苦,朴实无华。

看完之后他的人生履历之后,发现能够成功的人,都源于了他们的勤奋,无论是什么时候的勤奋,但一定要勤奋过方能成为人上人,这一点精神值得我们这些仍然在路上的年轻人好好学学。把眼睛总放在上面那些猴子的屁股,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而是要埋下头看清楚自己的下面,勤奋而坚持,才能确保自己的位置不被超越以及积累超越别人的力量。

我们都花了好长时间打印了成套论文,之后他们去了恭王府和胡同,我去了北京亲戚家看望刚刚出生的小朋友。两年前我们相见在北京,我们家的齐齐还在茜茜肚子里,亲戚家还没有开始酝酿小宝宝,这短短的两年时间,我们都有了很大的变化。

幸而我们能够都在异域他乡,得到了稳定的生活及其可以维持生活的一切。

下午我忙完事去恭王府找回他们,这一路从5环到3环的,基本顺畅。晚些时间一起去了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我们并不认识路,基本属于冒充学生的样子进入学校的,逛完清华之后的总体评价是北京大学的校园要好很多,曾经有老师说过,一个学校有水,就有了灵气,在这两个学校相比,北京大学因有了未名湖,所以更显得有灵气,明显游客也要多很多。

我们也在未名湖畔流连忘返,驻足拍照,这3月初的北京,居然在湖面还有薄薄的一层浮冰,真是奇迹,可以想象隆冬时节,这湖面定是可以成为溜冰的好去处。

当然,我能想到的还有老舍先生,1967年含冤跳湖自杀,这湖正是北大未名湖,再远一点的还有王国维先生,也是同样的方式。当我想起这些的时候,貌似给一个古老的大学里增加了一些不祥之兆,不过这都是这所学院的文化积淀。

而今,北京大学在大陆学术和文化界的地位,从目前大多数优秀学子所在的商战领域来看,曾经的民主与科学,曾经的五四文化,曾经的独立精神,曾经的自由思考,早已荡然无存,又或者说是与时俱进,各自找到了自己独立生存的方式。

也就在这个月,全国两会之后,北京大学的校长周其凤先生退休,原常务副校长晋升为校长(副部长级),是一个亮点新闻。周校长在化学专业的学术地位是很高的,从我原先接触到的化学专业课程的许多关于化工技术方面的内容,多有周校长的足迹和被引用的记录。而今,他也退休了,一个充满争议的人物完成了他的使命。

他的上一任许智宏先生于20093月退休时,最后他给全校师生唱了一段流行歌曲《隐形的翅膀》,在场师生多被感动的流泪。那一天,我在鼎培,写了一段音乐随想短文。

道不尽的北京大学,还有许多故事和积淀,同样也不是这几个校长能够改变的,一个校园的文化传承在乎的是每一个从这个学校来与去的人,以及他们所坚持的信念与人格,倘若这一切都随波逐流,或者说大多数人只是怀着一个过客的心态,那么这个学校无论有多么美好的传统和文化,都会流失,并且到最后什么都不会剩下,比如东岸博雅塔的虚伪与荒芜。

从北京大学出来,我们走到了清华大学西门(圆明园公园侧),蒙混进入学校,看着我们一行几个人全部是背着小书包的人,也没有人拦着我们。一路走了好远好远,没有太多的建筑,也没有太多的人,就是有点漫长的一条大路,然后走到了学校的正门,正门的广场很大,典型的苏联风格的行政大楼,两旁边是几个老资格的分院大楼。

连续两任国家领导人都曾在清华大学读书深造,全国各地党委政府都出现了很多清华大学的学生,曾经陕西某地还专门招聘清华大学的优秀毕业生为当地副县长级的官员,省却了好几年的基层锻炼的时间和经历,这都是清华大学在新世纪的转型。

我们从清华大学出来,时间已经非常晚了,天都黑了。匆忙间,我们还赶去了天安门广场,前一篇文章有写,这里就不再累述。

总之在这样一个敏感的夜晚,来到全国政治交流的中心,哪怕是看了会这里的建筑和气味,都觉得这个世界变得特别的渺小,亿万中国人的引领者将从这里诞生。

天完全黑下的时候,我们还去了著名的簋街吃火锅,体验了一下生活。

简短的将上面一段北京半日游的内容写在这里,这篇短文是从324日写起,到331日完工,中间度过了又一个不平凡的周期。

是以为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4

标签:日志   网友日志   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北京   学校   时间   校长   未名湖   勤奋   文化   方式   都会   随想   京城   这一点   正门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