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山随想

          今天,某同学去了钟山,最新消息表明迷路了,再后来已经失去联系,现在下落不明。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句诗多少表现了该同学的处境,有消息称该同学找不到吃饭的地方,一直在饥饿中前行,且钟山地形复杂。该同学多么出现有一位"牧童"出现,告诉她“酒家”在哪里。杜牧之此诗写于一千多年前的山西,而今日,确恰如其分地表达出了山西女孩的心声,实在是妙不可言。

         不知道她今天情况如何,前天去钟山,还是收获不少的。本来是去钟山上面的灵谷寺的,在通往灵谷寺的路上,看到的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纪念碑。白色山门中间是国民党青天白日标志,这使我颇为震惊。说实话能看到青天白日标志也只是在影视作品中,现实生活中实属罕见。忽然想起了前段时间看过的电视剧《雪豹》里周卫国誓死保卫南京的画面,其实那个时候看这部电视剧颇为感动。但电视剧毕竟不是真的,我想那些人物的原型,其实还是这些将士们。所以现在想来并不惊异于这青天白日旗的存在,之前之所以惊讶,大概是由于意 识形态引发的吧。毕竟在中国,看到的更多的是红色的国徽,对青天白日标志颇为陌生。

          从小到大,经历过不少的爱国主义教育,比如说扫墓。但是我们去扫墓的时候大多是缅怀八路军,新四军。但忽视了国民党阵亡的将士们,既然在西安事变后建立了爱国统一战线,那么只要是参加抗日的战士都是中国的战士,他们的牺牲功劳值得我们去纪念。建国后大陆和台湾的关系是紧张的,但是关系在一步步地缓和,两岸关系目前已经打开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双方官方和民间的交往不断,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合作不断加强。所以在这种的背景下,我们有必要去用一种新眼光去看待历史。

          在抗日的战争中,如果你去问一个小学生,他一定知道董存瑞,黄继光这些英雄人物。但是对于国民党军官,我想未必有几个小学生能说出来。其实别说小学生,就是初中生,高中生也不一定能说出来。长期以来,国民党其实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人们记忆中“反动派”和“蒋匪”形象。我记得我一位历史老师曾经讲过一件事:他曾经去看过一个有关于蒋介石照片展览,也觉得十分诧异,因为他看到的蒋介石是十分英俊潇洒的,而不是影视作品中一贯的反动派奸诈形象。其实有些不完整地历史教育和不客观的影视作品长期影响了大家心中的历史真实形象。现在并不是要去说谁对谁错,历史没有对错。就像武则天死后立了无字碑,功过自有后人评。

          从大陆和台湾的长远未来看,加强两岸人民对彼此的历史认知是重要的,这将促进两岸关系的进一步加强。努力让两岸人民知道,中国历史是两岸人民共同创造的,而非一方独自的功劳。在民族危机的关头,两岸人民曾经有过共度难关的经历,这将成为以后面对更多挑战的信心基石。

          所以,去钟山扫墓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并不否认去雨花台纪念的正确性,但是这些曾经和八路军新四军等共产党领导的军队一样抛头颅洒热血的将士,也应该被世人记住。其实,在学校组织学生去一贯扫墓地点的时候,同样是可以去钟山国民革命军将士公墓。在这一点上,其实并不会在像有些人所担心会涉及到意 识形态的问题,一国两制的成功践行就表明了意 识形态不会成为人民和睦交流的阻碍,因为一国两制本身就是一种充分尊重彼此政治经济文化的政策。所以,这种做法在政 治上反而或许会起促进作用,假设大陆的爱国教育中从某种程度上加大了对国民党历史贡献的教育,台湾人民或许会感觉到一种文化尊重感,认同感。中国古语云:攻城为下,攻心为上。从这显然是有利于两岸统一的,虽然这也许是绵绵之力,但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世界潮流浩浩汤汤,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两岸统一是历史的必然趋势,谁也阻挡不了。

          言归正传,不知道某同学钟山之行愉快否?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人安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9

标签:日志   网友日志   钟山   青天白日   两岸   历史   国民党   国民革命军   同学   台湾   将士   中国   影视作品   反动派   爱国   小学生   形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