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读鲁迅——重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感

      当“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成为鲁迅形象的代名词时,我深深的感到一种悲哀。

      我们大多数人说起鲁迅,恐怕想起的都是他的投枪,他的匕首,这实在是毫无美感。我不能不说,当文人成为政治的一种工具的时候,他在人们心中的形象就注定不是他自己。说起来,恐怕得从老毛“御赐”的那“三大家”说起,我们从小便被教导: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我承认鲁迅拥有全中国最硬的骨头,然而这不应当成为他的全部,神化的鲁迅成了一尊高高在上的雕像,上面刻着“民族魂”三个字。

      事实上,鲁迅是可以浪漫的,也是可以亲近的。再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完全可以触摸到鲁迅内心深处柔软的一面,那是一种任何平凡人都拥有的光辉,而不是当年小学时候老师所讲的“反映了鲁迅对封建教育制度的不满”这么荒谬而可笑的解读。其实我应该理解的,自古文人被政治拿来做正面或者反面的教材时,都让我感到悲哀。贯穿全文的都是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对大自然由衷的赞叹和对新知识的追求,我完全感受不到所谓对封建社会的不满,对封建教育制度摧残儿童心灵的批判。我不知道是不是我不懂鲁迅,还是有那么一些人很懂鲁迅。

      再说了,一个自身教育制度都不怎么为人所称道的社会竟然能大言不惭的对前人大肆批判,这实在是一件很滑稽的事情。看看现在小孩的生活吧,被逼着学这个,学那个,那才叫对童真的摧残,至少在三味书屋的时候鲁迅还可以和小伙伴们溜到三味书屋后面的小花园“折腊梅”“寻蝉蜕”,还可以描出一些颇有成绩的绣像,这些都是一种童真的体现。教育本身并没有错,然而现如今社会上大多数人是不知道教育的目的是什么。从家长到老师,从社会底层到上层,根本不了解教育的本质,所以这一切导致的是一种轮回,一种悲剧的轮回。不过话说回来,这也就是社会现实,因为你不可能看到一个社会没有好差之分,人人都是精英。

      鲁迅自己一定没想到自己去后会有那么多光环加在自己身上,于是我再一次为文人的不幸而悲哀。说起来,另外一批被冠以反动文人的学者们更是悲哀了:胡适,林语堂,梁实秋都是悲剧的一批人,相比之下,神化的鲁迅算是幸运的。纯粹的文人和文学都是悲哀的,你必须懂得适应当政者的思想,例如被称为“往往能得风气之先”的郭沫若。

      据说人教版的语文教材要大幅度删减鲁迅的作品,大体理由如下:鲁迅文笔晦涩难懂,小孩子不愿意学,另外鲁迅的思想已经不适应现如今的和谐思想。这在我看来恐怕又是另一天大笑话了,当初捧鲁迅的是你,现如今鲁迅便不和适宜了,于是终于要赶鲁迅下台了。不过也对,我想鲁迅要是活在今天,要么称为新时代正义的斗士,要么悲剧的被和谐掉,这是在是一件可笑的事。我们似乎也可以理解,再也不会有人说《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所谓“对封建社会的不满”了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日志   网友日志   鲁迅   文人   悲哀   现如今   书屋   悲剧   封建社会   童真   思想   制度   社会   郭沫若   胡适   封建   俯首甘为孺子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