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老师的方法

孙老师常说我只要学到了他的方法就OK,那么什么是方法呢?曾经跟桑师兄讨论过孙老师口中的“抓主要矛盾”,最终认为那些突出的,较特异的,能完全确立的证据就是病例分析的突破口。
最近又有新的发现。孙老师举了一个例子,有一次他去会诊,是个黄疸发热的病人,当时列出的可能诊断有肝炎,胆管梗阻,溶血,老爷子很囧,这三种疾病分别对应着肝性,梗阻性,肝前性黄疸。他的观点是,先定性,再去考虑具体的疾病,具体到这个病人,那就是先弄清究竟是什么机制导致的黄疸,再朝着这个方向去找证据。我很同意这个观点,这样一来,就不会出现南辕北辙的情况,当然,黄疸的原因可能不止一个,但起码可以找对一个,其他的还可以继续找,而且就算没有充分的证据指向某个疾病,也可以针对机制对症施治;这里面还有一点,那就是,没有什么是绝对的,比如最后的证据都指向肝前性黄疸,但是检查中的误差,潜在不明显的病理改变等等都会降低这个结论成立的概率,不过,不绝对不等于各种可能性概率均等,对于仅有1%的可能疾病,可以暂时不考虑,因为即使发生了错误,可能性也是很小的。
孙老师所说的先定性,在这里也就是从病生的层次去考虑出现症状的原因,这让我想起以前有人批评我“数字化诊断”,也就是用病人身上的具体症状与某疾病去对应,越符合,则越支持诊断,比如某病人,夜间起床小便后血压升高,有人认为是膀胱的异位嗜铬细胞瘤,理由是尿液排出后肿瘤受到的压力改变,分泌增加,可以出现这种症状,这个“可以”让无数的人想当然,而不去考虑诊断本身成立的支持点与不支持点。比如:夜起小便后血压升高,那么患者白天一样会小便,为什么没有血压升高?为什么不是每次夜起小便后都会血压升高?小便与血压升高是否真的有因果联系?他夜间起床后不去方便而是看电视,是不是过一段时间也会血压升高?须知时间上的先后顺序并不代表有因果关系。
但是“先定性”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比如孙老师的另一次会诊,患者长程高热,考虑结核,细菌感染以及肿瘤,但是这三个方面都没有有力的证据。他在排除结核为第一诊断时是这么说的:结核一般为亚急性过程,如此的高热(常达40 )与结核不符,除非是血液播散型,但是很少见;另外目前没有发现肺,胸膜有结核,另一个常见结核感染的部位就是肠,但肠结核不论是增生为主还是浸润为主,都有(孙老师口中的“都”一般指“大都”)回盲部压痛,这些患者都没有,所以结核的可能性不大。
如果没有对结核有深入的了解,是绝对得不出上述论断的。他的“定性”,还需要深厚的专业知识最为基础。
1.      抓主要矛盾
2.      先定性,再做具体诊断
3.      面对症状,不是去套,而要考虑如何确定引起症状的机制
4.      支持点与不支持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0

标签:日志   网友日志   结核   黄疸   血压   老师   症状   证据   疾病   病人   都会   主要矛盾   高热   可能性   患者   长程   机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