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修日志(六)

                        2010年4月16日         星期六          阴

 

研修小结<?xml:namespace prefix="o" ns="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一个月的研修接近尾声,回忆这一月来的学习过程,猛然又想到开学典礼上华师大教授杨小微铿锵有力的话:“这30天是我们一次专业的修行!”的确,在上海华师大度过的这30天,是紧张学习的30天,是思想不断碰撞的30天,是提升自身专业素质的30天。本次研修,共听了33次讲座,3次分组交流,3次论坛,在三所学校参观听课并进行了现场研讨,与一所学校进行了“课堂,让学习更精彩”两地教师同课异构研讨活动。内容涉及到语文课堂、数学课堂、英语课堂、基础教育改革、有效教学、备课、听课、说课、评课、课题研究、论文写作、语言沟通艺术、学生管理、学校管理等内容。为我们讲课的大都是华师大的教授,还有一线教师以及校长,从教育简史到今天的课程改革以及未来的教育走向,从最上位的宏观教育理论到最下位的微观教学实践,从直面教授的理论到进教室听课、聆听专家的评课,感受到本次研修充分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让我们的思想有个转化的过程,汇通融合,内化为魂,才会外显于形。我们更进一步感受到以叶澜教授为代表的教授们的博学多才,术业专攻,亲切谦和的人格魅力,特别是以中国教育改革为己任,忧国忧民的情怀,每天奔波劳累,坚定不移的精神更令人感动。本次研修,让我对于教育的内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树立了新的课程观、学生观、教师观,对湖北的课程改革和上海的新基础教育改革在对比中有一些新的认识和看法。

一、教育要培育生命自觉。

“生命自觉”是本次研修中教授们讲座中出现频率最多的一个词汇,意思是健康、主动发展的人。教育的主体是教师,客体是学生,毋庸置疑,培育生命自觉一是教师的生命自觉,二是学生的生命自觉。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对自我的生命自觉。简而言之,就是明自我。《论语》中说人在每一个阶段都有该完成之事,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例如三十而立,立什么?要什么?追求什么?信念是什么?著名人文学者钱理群说:教育就是立人!立人——立人!人要自主自觉立起来。就拿我们老师来说吧,每一个时期要明自我,观照自心,从而策划自我,明晰自己的优势、劣势、潜势,这样才能抬脚前行健康发展,而不是糊里糊涂弯来绕去,浪费生命的光阴。有许多老师抱着无力改变现状的无奈,“躲进小楼成一统”,逃避现实,或者是屈从现实,抱怨现实,这些对于自身健康主动的发展造成阻碍,因此,李政涛教授讲课时这样说:“我们要做一个现实的理想主义者,让理想变得更实在,做好限度以内的事情,让现实变得更美好。”

2、对他人的生命自觉。

对他人的生命自觉,简而言之,明他人,明学生,即对他人生命的敏感、尊重和敬畏。在生活中,我们要尊重每一个生命个体;在教育中,学生作为一个生命个体,需要我们更多关注生命的真实成长与发展。教育者要从对生命的关怀开始,培养出健康、主动发展的人!这让我想到慕名专程去拜访的北大、清华大学客座教授,演讲大师刘德强老师告诉我,他一辈子是做人的思想工作的,不管在哪里,来了别人欢迎,走了别人不舍,远了别人打电话问候或者登门致谢,没什么别的原因,就是两个字:爱心。对农民、朋友、陌生人、学生等等,他都是这样,尊重别人,真诚待人,无私帮助,不求回报,走进别人的心,赢得了别人的尊重和爱戴。

3、对环境的生命自觉。

对环境的生命自觉,即明环境。李政涛教授这样说,明环境要有一种前沿敏感,即对自身所处环境的不利因素有一个清晰的辨别,趋利避害,化解不利因素。对于我们教师来说,课堂上要努力做到:开放互动,努力捕捉资源,并且对于这些资源化进行利用、再生和再造,化不利为有利,营造灵动智慧的课堂,实现师生生命交汇成长。

二、挖掘育人价值,实现价值提升。

本次专家讲座反复提到的一个关键词是“育人价值”。 任何一门学科,任何一堂课,首当其冲的是挖掘文本的育人价值。育人价值内容很广,包括知识育人价值、情感育人价值、思想和精神育人价值、智慧育人价值、艺术育人价值、语言开发利用育人价值等等,因此,解读文本要有深度。我们一定不能忘了,育人永远是教育的核心价值,是教育的魂,是教育的根。例如,46日在 上海开元小学开展的同课异构中,湖北教师余国卿老师在上五年级课文《一曲胡笳救孤城》时,将育人价值的点放在“思乡”上,通过诵读感悟、听音乐、想象补白等方法让学生身临其境,深深感受到匈奴人的思乡之情,正是因为思乡之情涌动,西晋将领刘坤才可能取来胡笳和将士一起吹奏退兵。评课时,李家诚教授指出,解读文本的育人价值很重要,细细读文,育人价值得的点不在表面的“思乡”上,思乡的背后呈现的是“人性”,匈奴人也是人,远离家乡和亲人,听到胡笳曲,勾起思乡情,无心再战,军心涣散,于是退兵,思乡思亲这是人之常情啊。正因为如此,一学生在课堂上发出质疑:为什么一曲胡笳只勾起匈奴人的思乡情,难道西晋将士不思乡吗?西晋人同样是人,也思乡,只不过此时此地,赶走匈奴人,保家卫国更重要!这个质疑相当漂亮,如果老师抓住这个质疑资源,充分利用,学生在内容的理解上,在思维品质的发展上,在育人的价值上,会实现一个真正的提升,只可惜老师放走了这个资源。

三、基于学生需要,重心下移,整体构建。

基于学生需要,重心下移,整体构建,是本次研修我对上海新基础教育的一个理解。基于学生理解,这个理念通过本次一系列的研修活动,已深深植根于内心。新基础教育研究已进行了15年,上海闵行区明强小学是研究基地,进校参观听课探讨,我们发现他们从教学设计到课堂教学,充分体现出这个特点。他们的教案不叫教案,叫教学设计方案,没有教学重难点,而是具化为两个内容:1、内容分析;2、学生实际。从字词句段篇到育人价值上,分别对学生已有的和缺失的方面作了详细的分析,这比我们平常统而笼之的教学重难点更具有针对性。通过详实的学情分析,上课只讲学生缺失的,学生懂了的坚决不讲,这让我很受启发,并将贯之余我自己的课堂教学之中去。联系我们平常的课堂教学,拿到一篇课文,从0起点开始教,还生怕学生没学到,重三遍四,学生乏味,老师辛苦,有效的时间失去,直喊课上不完。这次研修让我明白,上课一定要基于学生的需要,基于学生的差异性开展教学,才是学生需要的课堂。

重心下移,整体构建,教结构,用结构,这也是我们本次听得最多的一个短语。这是新基础教育的重要理念,可以说是一个标准。简单一点说,就是教师要放手,教方法用方法。整体构建,即对于知识的系统把握,不能今天上这一课就只局限到这一课的知识点上,要以点带面,迁移创造到这个知识点涉及到的相关体系上,再进行综合设计有机融通。例如:例如数学中,图形认识与论证的知识结构就是:图形认识——一个图形的特征研究——两个图形的研究。而教结构用结构,结构包括很多内容:思维的策略、文本的构成、方法的运用、语言的特色等等。这个理念的运用很能体现一个教师对知识系统的整体把握,教育的智慧,文本的解读,对于教师的综合性素质有着很高的考量,因此,我们教师着实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充电,提高能量,才能有效把握课堂。

对比上海——湖北两地的课堂,听专家讲座,我们学员有一个共识,上海的课堂更趋于理性,注重实用性;湖北的教学更感性,注重情感的激发。例如语文课堂,上海相对来说,重说轻读,有时甚至不读,少读,认为适合朗读的就读,适合教写作手法的就教写作手法,什么课型就按照该课型的特点来教。他们强调语文课堂要上出“语文味”,即学生上了这种类型的课文,今后遇见类似的文章,就能会听读会写会用会思会想,也就是教给学生学习类课型的方法,今后学生就会用;因此他们无论语文还是数学或者其他,都作课型研究,哪一种课型适合怎样去上,分门别类,名目繁多,但都有相对应的上法。而湖北的语文课更注重读中感悟,情感的激发,整堂课都是书声琅琅,读得荡气回肠,学生体会人物情感和内心活动相当到位,老师指导朗读的过程更是相当精彩,化有形为无痕,水到渠成,妙然天成,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有层次的朗读中一步步得到升华。这也让我产生疑惑,到底一节语文课的育人价值如何来体现?注不注重读呢?或者说适合朗读的才去读,不适合朗读的就一带而过而落脚在文本别的育人点上?上海是新基础教育研究的前沿城市,以叶澜教授为首的大批教育专家已研究15年,并取得了卓然成效,他们亲临指导而呈现给我们的课堂应是新基础教育理念的核心体现,况且这次湖北省教育厅斥巨资送我们到上海进行长达一个月的学习,应是让我们来学习上海的新基础教育,这样说的话,我们就该学习他们的课堂,重用轻读,或者说上出类课型的特点,那么,我们湖北的注重读就该避重就轻吗?其实湖北的课堂朗读是非常有特色的,该如何取舍呢?或者说不分彼此,相互有机融合,但是如何融合才有效呢?会不会顾此失彼相反不伦不类变成尴尬呢?到底哪一种上法更好,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呢?诸如此类的思考还有很多,例如低年级识字教学,湖北的要求是一节课必须有1——2个难字的指导书写,学生当堂课有练写,如果没有这个环节,再好的课一票否决。而上海的课堂没有这个环节,到底需不需要这一硬性规定?今后该如何去反观我们以及教师们的课堂?一节课如何定论是好课,我们该如何评价一节课的好坏呢?一脑壳的问号,得不到正确答案,有迷惘有困顿,同时释然,有疑问说明我在思考,这也是一种收获。这些疑问需要专家们,需要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去获得,有些疑问或许能在一段时间得到解答,有些疑问或许需要穷尽一生去追寻答案,但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只要我们拥有一颗不断追寻的心,持有一种科学的态度,我们就是一位成功的教育者。

一个月的学习,转眼即逝,我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学习,有兴奋,有迷惘,有期待,但我的心丰实了许多,我将带着一颗沉甸甸的心踏上归程,将收获的种子播撒在那片希望的田野上……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6

标签:日志   网友日志   学生   价值   生命   上海   课堂   湖北   胡笳   教师   自觉   教授   老师   基础教育   匈奴   文本   内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