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摄通山】—51 文明秀美西坑村(摄影·文字)

通山县西坑村地处鄂赣两省交界的四面山下,由原七个自然湾全村8个组,通过异地搬迁。合并3个自然湾,196户,986人,50%的人口居住在四面山腰中,全村山林面积1.3万亩,耕地面积300多亩,是一个山多地少的深山苏区村,由于我村山高路远,地利偏僻,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村民生产生活条件非常恶劣。如何在这样的一个边远偏僻的山区村抓好生产发展,整村推进,圆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梦呢?近几年来,我们按照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明主”的二十字方针,借助国家扶贫开发的机遇,整合资金资源,扎实抓好我村的新农村建设,取得一定成效。西坑自2007年被县定为全县整村推进与新农村建设重点村后,全村整村推进扶贫开发的规划逐步实施,到2009年基本实现“五个五”,即“五个一”,五有、五改、五通、五无。具体目标是有一个支柱产业,户有一个致富门路,每户转移一个劳动力,每户有一个明白人,年人平纯收增收1000元以上,“五有”即有一个村活动室(党员活动室),有村民文化活动室,有卫生室,有村规民约,有一个强有力的班子;“五改”即改路、改水、改厨、改厕、改圈;“五通”即通路、通电、通水、通沼气、通信息;努力做到“五无”,即无温饱贫困户,无辍学儿童,无计划生育,无社会治安案件,无乱脏差。我们的作法是:

一、坚持以地方资源为优势,抓好生产发展

1、两年来我们以人平8亩竹园为依托,借鉴外地经验,科学管理,首先抓竹园改造,半垦8000亩,全垦3000亩,增加楠竹产出由原来(三年前)产值65万,增加到100万元,人平增收350元。

2、巩固村办厂、户办厂、联户办厂的办法,转移劳动100余人,村级集体经济由原来的5万元增到10万元,村民办厂人平收入由原来的500元增到1000元。(1)全村人平纯收入由原来的2400元增加到人平3600元;(2)贫困户由07年59户减少到19户,贫困人平收入由原来860元,提升到3000多元。

二、基础设施建设,从“五改”、“五通”作手

1、借村级公路硬化的机遇,用两年时间,除国家政策补贴外,村级投资80万元修水泥路面10公里,达到组组通水泥路。

2、抓饮水安全工程,投资9万元建拦水坝一个,水塔一个,澄净池一个,按水管6000余米,全村80%户用上自来水。

3、改厕、改圈138户,达80%以上户。

4、拉通了省网闭路电视175户,入户率达90%以上。

5、拉通光纤进村、安装程控机、通有限电话126户,(宽带网)入户率达90%。

三、丰富村民文化生活和巩固办学条件,达到五有:

1、建村级活动室300平方米,设有党员活动室、农家书屋、图书阅读室。

2、建医疗室120平方米。

3、建便民超市120平方米。

4、建文体广场2500平方米。

5、改善教学条件,改造危房校舍250平方米,确保适龄童入学率达100%,巩固率100%。

四、认真落实异地搬迁政策

三年来西坑村根据西坑居住分散的实际,选准三个集中居住点,尊重村民意愿,实现异地搬迁户46户,全部住上了小洋楼。

五、整村推进建新村

我村通过小组并大组,小湾并大湾的办法,结合异地搬迁政策,将三年前的七个自然湾并成三个自然湾,以抓好西坑自然湾(一组)为起点,带动全村每个自然湾的新村建设和村庄整治。目前以完成西坑自然湾河堤1400立方米,铺贴彩砖2000平方米,绿化面积8000平方米。计划原用两年时间,全村绿化面积达1200平方,居住绿化率达90%以上。

六、推进民主进程,扩大基层民主

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民主议事制度,做到村民有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成立了“两会一组”,即村民理事会和监事会及民主理财小组,村里兴办福利事业实现村民公决,村级财务收支由村民代表核帐,重大决策及时召开村民听证会:镇长做到民主决策,民主管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日志   网友日志   村民   全村   自然   异地   民主   新农村   贫困户   通山县   修水   条件   澄净   政策   偏僻   搬迁户   党中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