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摄通山】~66~芦苇荡,花非花的旧梦重生(摄影-散文诗)


芦苇荡,花非花的旧梦重生


摄影
/撰文  雪雁鸣


    我总是牵挂那片芦苇荡,或在岸边的行走,或借小舟之脚匍匐在她的水面,涟漪依旧,岁月已久。一季的花开,朝天怒放,不屈的意志,生长铁丝般的腰杆,撑起白色的旗,但绝不是屈服于贫苦和卑贱的色素,一湖岁月的信号,开满世界的古老。又一季,花非花。

    再次的践行,是上午九点的诺言,暖阳的糖分甜蜜一路谈笑,一路开心。季节让这片泽国安静下来。风吹雨打的场面暂时偃旗息鼓,风樯阵马,那是来年。桨橹的诞生,是小舟长出的肢体,是顺水而生,欸乃的声音,古老的音乐,还能听见几遍?多的是机器的轰鸣,惊飞谈情说爱的鸟儿。这里的音乐,那么新鲜,让你怀古,让我常新。号子声声,桨痕道道,笑语阵阵,走不完水乡的路,赏不尽水长的花。

    花非花,这就是她的故乡,或是白鹭的歌鸣,还有游禽在水纸上写字,一阵泼墨,一幅画的天成,铺在芦苇荡,太阳晒不干,风也吹不走,只有水的荡漾,抖动画的页码。小舟的穿行,让芦苇敞开了门,一叶带水,一路芳菲,也放飞了思绪。风吹起,片片舞蹈和倾倒,此起彼伏,发放水族的歌谣,和岸上人家的山歌交汇。巡游,在宽宽的湖面,在窄窄的芦苇水道,想穿过这条条水中的街巷,穿过铁丝网般的城墙,在这里歌扬。芦苇插在湖的液态里,站成水的城墙。

桨橹拍打水花,还有垂下的芦叶,哗哗作响,瑟瑟有声,尽情地倾吐着各自的方言,知道行人都能听懂,因而格外提神。水上的休闲任小舟信步,那是古老的闲庭,亦如浮动的小屋,桅杆上的灯笼与月光盈握,船头上的油纸伞与太阳一样的行装,一步一步的挪动,不是回忆昔日的沉重,而是今宵的轻盈,聚歌而起,蹈舞而蹁,从唐朝的诗行一直生动到今。这一片泽国的丛生,是香山居士的“苦竹林边芦苇丛,停舟一望思无穷”,是梦得老人 的“芦苇晚风起,秋江鳞甲生”,是碣石山人的“芦苇声兼雨,芰荷香绕灯”,是樊川居士的“秋声无不搅离心,梦泽蒹葭楚雨深”。润湿的夜晚,让月光回潮,或相思,或忆旧。

在芦花上飞驰,飞驰的不光是时光,还有牵挂,还有希望,还有梦。芦花的肩膀太沉重。

长长的堤岸,高高的瘦林,延伸何处,直到远边。森林硬铠,芦苇软甲,倒立的影子,与谁述说?

   芦苇上的月光撒下一片银,涂满芦花的洁白,芦苇中的村庄,被包装成古朴、静谧,听不见的炊烟,不会说话的炊烟,用腰肢用长臂,打着手势,与自然对话,在交叉地带缠绕,在湖巷中巡回,风上台报幕,芦苇的呼啦是大型合唱,水鸟的拍打,最是激动的掌声。

不择境而栖,不畏苦而立,水养长穗,光照开花,蓬蓬勃勃,挺挺拔拔,不知名利,不矫而柔,看似柔弱,但最刚毅,看似朴实,但最灵性。横走的根茎,纵横交错,织成坚强的网,优雅的身影,是泽国的君子,是水族的千金。

一根小小的芦管,吹出水乡曲,一阵温柔,一阵缠绵,几多辛酸,几多幸福,都从笛音中飞出。港湾的学堂,是音乐的天堂,人鸟共欢,少男少女在水岸徜徉。或春光烂漫,或夏日水的欢畅,秋天芦花灿烂,冬日雪花在芦苇荡登场。

   避邪而去,苇索是芦苇扭结而成,是庇佑农家的灵神,在门楣,在窗棂,在远离家园的游子身上,在已去的老人的手中。拜天拜地拜芦苇,朝向这一片芦苇荡,烟雨蒙蒙,若隐若现,站立的村庄,在芦苇之上,是永不磨灭的影像。
 

【洪港之行,感谢舒氏药店老板、通山文化名人舒思文先生的全程接待!】



洪港下湾
芦苇荡链

http://user.qzone.qq.com/100713933/infocenter#!app=2&via=QZ.HashRefresh&pos=1351185118——芦苇,是上天栽种的神笔


http://tstvrsl.i.sohu.com/blog/view/247698099.htm——苇花深处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97b6df0102e1fw.html——芦花深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5

标签:日志   网友日志   芦苇   芦苇荡   泽国   芦花   小舟   水族   古老   通山   炊烟   月光   居士   风樯阵马   城墙   游禽   村庄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