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家》

晚上去看了华轩剧社的年度大戏,话剧,《家》。看完之后感觉非常好,固然本子是一代经典,更重要的是华轩剧社那些业余与半职业的演员们演的也好,算得上是我今年在悉尼享受到的最丰富的一次华语精神大餐了。

本来还有个选择,是刘德华在悉尼的个人演唱会。买票的时候犹豫了一会儿,想到一边是刘德华独领风骚,另一边是巴金原著曹禺改编,最后还是放弃了和同学一起去看刘天王的演出,选择去感受那两位更大的大师。

此外,话剧的名字也可以算作是个原因,因为每个海外华人——不管是暂居抑或久住——对于家这个字总是敏感的。哪怕是标榜自己从不想家的人,也偶尔会在闲暇的时候,于脑海的一角闪现家或者是家乡的景象。虽然这出话剧描写的并不是家庭的和睦,还恰恰相反是个专写家庭中冲突的悲剧,这个名字对我依旧是亲切的紧。

事实也证明了我选择的正确——虽然我没有去看刘德华的个唱不知道那里精彩成了什么样子——随着演员们的演出,我的情绪渐渐被带入剧中的场景,真正在演出过程中经历了一番起起落落。尤其是对觉新,我相信我真的感受到了他一次次的不甘,却又在衡量再三之后的无奈,更进而从心底泛起一阵虚弱的无力感。就像他说的,只有当全家人都出去躲避兵乱的时候,‘这个家才第一次真正像一个家,因为他们都走了’。

在我看来,觉新夫妇一次次的无奈和妥协正是全剧的神髓。因为他们刚好是大家庭内所有对立面的缓冲。当传统文人遭遇五四学生,当保皇党遭遇造反派,当老成持重遭遇书生意气,当爱情遭遇家族利益,当一团和气遭遇兵荒马乱……他能做的,除了边陪冯老太爷卖弄风雅边偷偷塞钱给弟弟们办新式报纸,别的只怕也有限了。他不是没有自己的态度,而是如果觉新真的下了决心,不管偏向哪一边,都将会导致家族的直接分裂。这大概就是为什么他总是说,‘我是为了这个家’吧。

终究,觉新为了维护家族明面上的祥和,献祭了两个深爱自己的女人。然而家族并没有因为他的努力维护而繁荣,相反,彻底走向了凋零。这个结果无疑觉有极大的讽刺意义,因为在向祭坛里投入了数条鲜活的人命后——如果包括那两个可怜的丫头的话——发现一切的祈祷没有任何作用。菩萨没有来,救世主也没有来。老爷子死后,小妾这个不具有掌控能力的人终究是不能把这个家族带的更远的。

这个剧本有它特定的历史环境。上世纪初正是各种思想相互冲击的时候,动荡的年代往往不允许一个庞大的和平的存在,新的秩序需要在打破旧有陈规的基础之上建设。所以觉新的悲剧看起来才会带有一股子不可避免的味道。刚走出剧场的时候我还有些郁闷这不可逆转,不过转念想到现如今家族体制早已消散,婚姻包办基本上也已退化成了相亲,至于纳妾等等更是只能在历史书和口头笑话中找到缩影。换句话说,这个本子中的故事,也许百年之前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悲剧,那么百年后已摆脱了命运悲剧的宿命,更多偏向于个人性格产生的悲剧,是由于当断不断和犹豫不决而会发生在某类人身上的不幸。

不知道这种解释算是什么,不过想到这里我心情已经好了很多。做了几个深呼吸,撑起伞,往回家的路走去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日志   网友日志   家族   悲剧   悉尼   话剧   演出   本子   保皇党   兵乱   当断不断   老成持重   演员   老太爷   无奈   意义   两个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