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励志的文字,好文章。吼吼

     网上看到这段文字。觉得不错,袭之……

    上高中的时候,教我们语文的老师姓王,30多岁老土,不修边幅,鳏寡孤独,一人吃饱全家幸福。王老师脾气古怪,喜怒无常,对专心听课呈痴迷状的学生,他会象对爹一样尊敬,碰到不认真听讲的,他会毫不客气地把人家轰出教室。王老师鼻孔超大,坐前排的学生普遍反映,老师雄伟的鼻孔,犹如双管猎枪令人望而生畏。其实王老师不但讲课精彩,他的习惯动作也令我们难忘,王老师喜欢抠鼻屎,课讲到生动处,但见他右手的食指齐根没入鼻孔,整个鼻子上的皮肤随着手指的游动汹涌起伏,看的我们都呆掉了。
高中三年,我们班的语文成绩一直是全年级统吃,而且大家学着很轻松,语文课45分钟一眨眼就过了,考试不用复习全都直奔高分而去。王老师要不是有这两手,估计学校早把他踢到校办工厂当保安去了。
高中时候学《滕王阁序》,王老师说起王勃写这篇文章的典故,神采飞扬,几乎把鼻子抠破。
于是我们知道:当时滕王阁上名流云集,主人阎公请客人们为滕王阁写序,大家都不敢出手纷纷推辞,只有15岁的王勃却突然冒了出来,主动题序,全没有一点谦虚礼让的意思。阎公一看这小孩子出来搅局,虽然很不高兴,却也不便发作。
第一句,“南昌故郡,洪都新府。”
阎公摇摇头:老套。
第二句:“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阎公嘴一撇:一般。
接着,“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再接着,“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接东南之美。”阎公已经沉默不语:小子,厉害哦!当写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阎公一拍桌子,霍地站起,禁不住叫道:“小兄弟,秀才中的战斗机!呕也!”
在王老师满怀敬仰、情绪激昂的讲解中,我们被感染着,似乎带着阎公一样的赞赏目光,拜读《滕王阁序》,学起来自然理解到位,印象深刻。
王老师后来说的兴起,又讲了骆宾王的《讨武曌檄》。这是天下一等一的檄文,据说武则天听手下读此文,一开始还嬉笑自若,听到文章骂她“入门见嫉,蛾眉不肯让人;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满不在乎地说“那又怎么样?!”后来听到“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安在?”,便坐不住了,说:这样的人才我为什么没有用起来?宰相失职啊!王老师说,这样的人才被忽视掉,换了我,非把宰相杀掉。原来王老师喜欢好文章,到了不惜故意杀人的地步。
受王老师影响过重或者中王老师流毒太深,我们那一班学生都挺喜欢阅读除婉约派之外的文章,越够劲的,越是看着爽。
《讨武曌檄》,“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气垫如虹,爽!
《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23个字,征服天下的豪情,衣锦还乡的荣耀,基业万世的期盼,一代枭雄,壮怀激烈,爽!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开门见山,直奔要害,两个提问,一个回答,区区三句话,已让我们环顾四周,跃马横枪,用温暖拥抱同志,以长矛与敌相向。斗争要明明白白,杀人要痛痛快快,实在是爽!
在图书室里,翻过一本很破旧的书,《中国国民军年鉴》,里面记载着国民党第57师师长余程万发出的最后一封电报:弹尽,援绝,人无,城已破。职率师部,扼守一屋,作最后抵抗,誓死为止,并祝胜利。整整30个字!从注释中了解到:1943年,常德会战进行到极为惨烈的阶段,中国守军在期待援军无望的情形下,抱定战死常德的决心,与日军拚死搏斗。战至后来,余程万师长率残部死据城西南一角,给蜂涌而至的日军以最后一击,用最微小的声音发出最嘹亮、最震撼的呐喊!司令长官孙连仲收到电文,当即泪如雨下。这是让人心情无比沉重的一段文字。
混在江湖,太多的假话、大话、空话和套话,没有激情、没有感动、没有智慧、没有真诚、没有勇气、没有情趣、没有思想。。。。诚是时代的悲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6

标签:日志   网友日志   常德   鼻孔   宰相   高中   日军   喜欢   学生   天下   中国   文章   国民军   鳏寡孤独   鼻子   师部   语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