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成功,战术失败。---宋江招安之路

        重读《水浒》,感悟颇深。小时候,常为宋江热衷于被朝廷招安,不思打到东京做皇帝而遗憾。现在看来,宋江选择招安之路,在战略上是正确的,但在战术上,也即具体操作上犯了一些致命错误,一招走错满盘皆输,梁山泊聚义兄弟各散,宋江也落得服毒后在蓼儿洼凄凉地走到人生终点。

        梁山基业始建于王伦,后林冲将其火并,晁盖入主,后山寨之主为宋江。王伦治下的梁山泊还是规模不大的绿林组织,晁盖带好几位弟兄加盟,使其规模迅速壮大,并且还负有大案,已经引起了朝廷关注。而等到宋江加盟,带来的弟兄就更多了,使梁山泊由小山寨发展成了在区域内能与朝廷分庭抗礼的大规模绿林组织。此时,梁山带头人宋江不断思考着山寨的前途与命运。水泊梁山面临着三种选择:其一,招兵买马,积草屯粮,壮大自己,与大宋为敌,图谋霸业。但在当时看来是不现实的,宋朝江山还比较稳固,宋江他们也不过依仗梁山泊地利与朝廷周旋,一旦朝廷举大兵征讨,很难保全。其二,解散队伍,化整为零,多占据一些山头,尽量避免引起朝廷注意。但在当时已经不可能了,兄弟们喜聚不喜散,就像滚雪球一样,队伍越来越大。其三,走招安之路,将聚义厅改为忠义堂,打出替天行道的旗帜,反奸臣而不反皇帝。壮大自己的队伍,在与朝廷军队作战时多打胜仗,增加与朝廷进行招安谈判时的筹码。宋江权衡之后,选择了招安之路。招安战略也逐渐成为了梁山好汉们的共识。应该说,梁山招安战略的选择是务实有效的。

        好的战略必须辅以好的战术来贯彻执行。当时宋江也有三条路可走:其一,通过官方途径,投降书递顺表,明确提出自己的要求,说白了就是一种有条件投降。其实此一道路未尝不可走,大可试一试,但可能担心被天下人耻笑,或内部有人反对,阻力太大,或怕要求不能得到满足,终究没实行。其二,走皇帝路线。宋江柴进他们也是这么干的,到东京汴梁找到李师师的门路,由李师师将宋江们的衷曲告诉皇上。也即心系朝廷,反奸臣而不反皇帝。宋徽宗自然非常高兴,就自上而下推动朝廷接受了水泊梁山。值得一提的是,浪子燕青的执行能力超强,立下了汗马功劳。其三,走权臣路线。当时以蔡京、高俅、童贯等为首的权臣掌控着大宋朝政。宋江应该清醒认识到,要么与大宋朝廷抗争到底,如果想被朝廷招安,这几大权臣是绕不开的。宋江当时没有下大功夫走这几大权臣的门路,不太清楚是何原因。但有一点可以断定,这跟道德判断没有关系。高俅带兵攻打梁山战败被俘后,受到了极高礼遇。看来宋江们不是反奸臣,是反小官不反大官。其实这也无可厚非,招安战略决定的啊。

        宋江选择了皇帝路线,当然也托高俅了,但没有施以重礼,基本可以忽略不计。须知要想打动奸臣,尤其是大奸臣,不送大礼是不行的。招安固然是启动了,但也埋下了巨大隐患。蔡京、高俅们始终把梁山好汉看做眼中钉肉中刺,必欲除之而后快。宋江等梁山好汉平辽立下大功,未被封赏就又开赴征方腊的战场了。方腊团伙虽被剿灭,但梁山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也十损七八。其实,宋江在平辽后,大可将缴获的金珠宝贝抽出一部分来送给权臣们,其余的上缴国库。但宋江没有这么做。权臣们对宋江更加怀恨在心了。以后的事态发展也证明了这一点。正是以蔡京、高俅、童贯为代表的权臣们给了宋江们以致命打击。招安之路如此坎坷,终究没能走通。由此可见,宋江招安之路的正确选择应该是走权臣路线,或者权臣路线与皇帝路线兼走,方为上策。看来,宋江的招安之路在战略上是成功的,但在战术上却是失败的。他们没能找准决定他们招安之路成败的关键人物,也即腰带上挂着钥匙的人。现实就是如此残酷,虽然你不喜欢蔡京、高俅、童贯之流,但你却不得不与他们打交道,因为他们决定着你的命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5

标签:日志   网友日志   梁山   朝廷   权臣   奸臣   皇帝   路线   战略   山寨   好汉   绿林   战术   东京   门路   汴梁   队伍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