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给1983年前后农村出生的朋友们

小时候,踩着乡村的泥泞,徒步十几公里去偏远村庄的另一个角落上学。穿着草绿色的解放鞋,背着草绿色的帆布单肩包,包里装着的是几本包着大纸的书,我上学那时候甚至连铅笔盒都让人羡慕。
课桌椅是清一色的酱黄,在某些角落能找到一些没有上漆的老凳子。矮楼,瓦房,杂草丛生的草坪让我们这帮娃娃欢呼不已。粉笔是新鲜事物,稍微大一点的时候,会偷偷装几根回家摆摆酷。
撕下纸张,叠成一小枚子弹,用橡皮筋一拉,发射出去。用纸张交叉,叠成“四角板”、“三角板”,卯足劲要掀翻对手的“板”,大一点的孩子用大大的纸张叠成“老饱”,气的更小的孩子龇牙咧齿。将自行车链条拆卸下来,用应铁丝穿成铁枪,装进火柴的硫磺,威力可不容小觑。用一根小小的竹筒,装进揉搓成团的小纸粒或者栗子树上的小果子后,用筷子制成撞针,两边一堵,一捅出去,啪一声。。。。
码上一块砖头,上面铺上一分两分五分的硬币,站在两米开外的地方用一枚铜板瞄准,打掉多少砖头上的硬币就可以拿多少,打完所有硬币一轮结束,有一枚硬币很难打到的话可经商议实行扔远近法则争夺。
到粘性泥土地里挖一些土,做成碗状,在村里少有的水泥场地上使劲摔,“砰”一声石破天惊后,泥土飞散开去,破了的地方需要竞争参与者用自己的泥土补上,这就是传说中的“泥巴炮”。还有就是在一片相对松软的泥土地里,用铅笔刀瞄准地面射,以扎住为准,形成包围,以对方无路可走为胜。
跑很多路到村里的有钱人家家里看黑白电视剧,后来动画片“忍者神龟”,“小龙人”,“灌篮高手”等流行后,出了系列小画片,一大张上面有很多小人物,用剪刀一张张剪下来,和小伙伴们玩画片,一般有三种方式——弹出式、拍打式、手扇式,妙趣横生。玩弹珠的流行好像是后来了,在泥巴地里挖几个小坑,用弹或者扔的方式,采用击打或者入洞的方法赢取对方弹珠。
“过家家”很让人缅怀,在地里挖一个坑(用石块垒砌也可),用蚌壳当锅,就那么煮菜做饭不亦乐乎,以至于风大时会烧了田野里的草垛。吹口哨那时候也相当的流行,不会吹的就借助道具,也就是柳叶竹叶等制成的片片,后来还有人学会了用竹筒吹曲子。到后来才接触了横笛竖箫,但是学会的人并不多。
小时候流行歌曲很简单,印象中很深的有那么几首“北京的金山上”,“南泥湾”,“东方红”,“新鸳鸯蝴蝶梦”等等,再大一点伴随着“少年壮志不言愁”,“再回首”,“从头再来”,“水手”,“壮志在我胸”,“亲亲我的宝贝”一路走来。那时候的歌和现在最大的区别是里面没有太多的恩恩爱爱,多的是哲理和激昂。
小时候的天是湛蓝的,水清澈的可以数下面的鹅卵石,那时候冬天会下厚厚的雪,河道里会结厚厚的冰(注:我们这里是浙江安吉)。冬天穿着胶鞋去上学,一不小心会走到沟沟里,结冰的时候会用木板制成滑板,在冰层上推滑。那时候,乡里很融洽,经常在树荫下纳凉说一些古老的故事。
我们多数会做农活,会用镰刀收割水稻,会蹲在那里插秧,有时候手会被割破,有时候脚上会叮上三五条吸血的蚂蝗和水螅。我们会做饭,会炒菜,会赶着一群鸭鹅去草地里。那时候池塘一片蛙叫,在露天里躺在竹榻上数天上的星星。
现在的社会越来越富裕,精神却越来越贫穷,空洞的就像一具在物质领域的苍蝇,到处乱撞,朝着腐朽蜂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5

标签:日志   网友日志   硬币   泥土   壮志   装进   画片   草绿色   竹筒   南泥湾   小时候   泥巴   砖头   村里   水螅   安吉   纸张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