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围论--在进退中求恒

  如果不是前些天偶然看到了这本书,我可能早已将它忘却,也不会写这篇文章.可能,这就是所谓的偶然中的必然?
  其实钱老写此故事并不是要苍白地叙述一件事情,从而骗取那少的可怜的稿费;万物都有它存在的理由,即使是一篇无人问津的火星小说,骨子里却还是流这生命的血液.
  对于为何叫它为<围城>,这就要从两方面谈起:第一个原因,便是因为杨绛,哦,也就是钱夫人所题的卷首语:城里的人想冲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这一番言语已为全文定性,钱老还能怎么做?也只能顺着此举延伸写一步算一步;第二个原因,应该是是我的猜想,那便是:钱老想在此文中,表达一种现象,一种状态,只是困于当时社会现状不可明言``或是想从小处中引出大问题`供后人考究.总之,这本书中始终有一个主题,它贯穿全文,甚而汇集于整个社会,无论你身居何处,总能找到它的身影.
  在此,我就不再卖官司了--这个主题就是,围.
  众所周知,围,需要两个条件,那就是围,与被围.借用杨老的话,那就是需要"城里的人"与"城外的人".两者在不断的进退中,产生摩擦,继而产生了生命,从而构成了整个社会.这,就是题目所说的,在进退中求恒.
  这个主题在书中屡见不鲜.先从小处的围说起:故事的主人公,方鸿渐,便是一个围所产生的人物.由于爱妻早逝,其岳父便将嫁妆拿去供鸿渐留学.在国外,鸿渐并无心读书,倒是岳父常寄书信,打探虚实,鸿渐想如不弄到博士学位,怎向家人交待.于是出于无奈,便诱骗了一份假的来充数.在此看来,鸿渐无心读书,家人却想让他在彼岸学有所成,这便形成了一个"围".还有`于情感方面,留美博士苏文纨一直对方有这不明不白的感情,方对此不以为然,仍以朋友相待;却在无意间爱上了苏的表妹堂小福.这种三角关系便又形成了一个围.此围一直僵持在那里,直至苏与堂"同仇敌忾",一起破了方的围,才以堂与方的分手而告终.
  叹围中,矛盾无处不在.从这些小处,我们甚而能够窥到社会的大围:国民党软弱的亲日政策,万恶的小日本的强硬态度,以及中国媒体急于了解欧洲,甚至世界的局势,却不知自己的国都已丢,大半山河已经失陷.这层层的冲突构成了整个社会,构成了中国所特有的人文与风气.
  写到此时,忽而想起从历史老师口中听到的一个词:基本矛盾.当然,这种现象算不上基本,只是人在长期的生活中,交际中不断提炼升华出来的一种本性,丝丝矛盾相互纠缠,构成了这个如网状般神秘而美丽的世界.
  也许,此文可能是因为鄙人才疏学浅,理解不透而产生的误读,但从这本书中,我却学到了很多`包括`````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日志   网友日志   小处   社会   岳父   进退   城外   主题   中国   城里   基本矛盾   家人   矛盾   现象   原因   火星   生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