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漓江,拦截后的泪水

到了阳朔,人们不会做一个匆匆的过客,因为这里好看的东西实在很多,就连十多年前红得发紫的电影导演张艺谋也来到阳朔,在刘三姐丢绣球的大榕树一带搞了个人工实景,叫“印象刘三姐”。
印象刘三姐,就是把许多农民的棚船(特制的)堆积在夜晚的漓江上,让它们都亮着明晃晃的灯。这些灯光倒影在水面,泛着悠悠的黄、抑或是张艺谋似的红。再加上几只穿透力很强的冷光从下往上,照射在岸边喀斯特山石上,使整个场景变得光怪陆离、很热闹的样子,像个水面夜市,却又不是漓江农民的真实生活,所以才叫“印象”。虽然一张门票180元,热得烫手,但去寻找那种“印象”的人实在不多。不是追求热闹的人,不看也罢。
可是当地人却引以为豪,对我的选择表现出不可理解的样子。“来了阳朔,你都不去看呀?这是张艺谋呀!”朋友旅店那个年轻的女服务员满脸狐疑地望着我说。殊不知,张艺谋的电影早已走出我的生活了。
不管怎样装饰、怎样渲染,阳朔真正给人美的印象,还是漓江。只有漓江和它两岸百态千姿的山峰,才能承载阳朔所有的美和招引力。不信我带你去体验一把。
漓江的女人,仿佛约好了一般,大清早便一串串排在岸边搓衣捶裤。如果不是机动船突突的马达声,一定听得到两山间回荡着的木锤锤打水面的声音。漓江边的男人则划着小木筏子,在漓江上撒网捕鱼,过着悠闲的生活。更有成群的牛儿,在漓江里漂浮着觅食。看它们,个个都是潜泳好手,一个猛子扎下去,衔起一把水草,然后露出头来,在漓江上慢慢消化……
坐在船头,晨光暖暖地拍在脸上。漓江两岸奇妙无比的景色和着他们原生态的生活,就这样依次进入眼帘,仿佛是在梦里,正翻看着20年前朋友送的一张漓江的老照片,脑海里因此浮现出许多陈旧了的美好的记忆。
这就是我看见的漓江,不能过多地去描写它,只能用心慢慢去体会。
丽江旁边还有一条江,对游客开放不到两年,叫遇龙河。与“百里画廊”的漓江比较,当地人夸它是“十里画廊”,可我更愿意叫它“小漓江”。
在阳朔旅游,非常适合自助餐这样的形式,因此这里有许多向导。头一天在阳朔车站围住我的那群妇女就都是向导,她们向你推荐住处的同时也揽下了另一桩生意,就是陪你骑自行车游览阳朔。我的向导自然就是那个肤色黝黑的农村妇女陈梦君了。在她引导下,我骑自行车行走在风景如画的阳朔农村,把十里画廊的遇龙河逛了个够。我这里看看,那里转转,还在一棵千年古樟的树阴下听她讲阳朔的故事。
遇龙河虽小,但“发展”速度可不慢。为了在河面上设卡收费,在遇龙河风景最好的5公里河道内,当地村民在河面上筑起了十多道堤坝,一个村建一道,甚至还有个人联合修建的,每一处堤坝,都成为一个掘金的码头。清清的江水被拦腰斩断,遇龙河支离破碎不再完整。
在人气最足的朝阳码头,100多条竹筏赤裸着躺在河边每一处可以安身的草地上,炽烈的太阳晒着,快中暑的样子。船主们都躲在凉棚里,用长纸牌消遣时光。看见游客到来,他们总把“十里画廊”说成“十公里”来吸引你。
乘船顺流而下走完这段十里画廊,约一个钟头,官方定价每座240元。但如果你不诚心上船,那些打长牌的艄公可以给你对折,让你在翻越十多道堤坝那里,体验十多回心跳。他们把这个叫做“漂”。
我站在岸边张望,任随别人怎么游说就是不下水。这时有两个旅人谈好了价钱跳到竹筏上。因为水的流量不大,竹筏在堤坝前犹豫着不肯往下跳,另一位艄公从堤坝上踩水过去帮忙,竹筏才晃晃悠悠从一米多高的堤坝上跳到了下一段河水中。竹筏上顿时传来一阵女人尖叫的声音。这,恐怕就是他们说的要送你的那种“心跳”吧。
但正是因为有这些堤坝的分割,我看不到“小漓江”美在什么地方。好好的水,被弄成这样,真真是可惜了。


    在桂林,有一条百米画廊,那就是美丽的漓江,而在它旁边,有一条开发不久的河流叫遇龙河,这条被称为“十里画廊”的河流被我叫做小漓江。为了给到上面漂流的游客制造“跳”的感觉,小漓江十多次被人用水泥和石头拦截起来。
    天蓝水绿,但小漓江涌动的河水更像少女哭泣的声音.。作者自评)
※本文作者:千夫※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2

标签:美文   散文   抒情   漓江   阳朔   艄公   竹筏   堤坝   岸边   画廊   向导   水面   泪水   印象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