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落开平寺

上午八点要去西芹开平寺,已是凌晨两点仍无睡意,于是起床推窗,夜半倚栏听春雨。
透过街道微黄的灯光看丝丝飘洒的春雨,想到杜诗”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描写很传神,但在当今的城市中,沉寂了的夜半时分春雨无声地飘落润物,我们却能从窗外楼顶滴落的水珠打在墙外空调上滴答声和不时有车轮辗过路面带起的刷刷水声知道,春雨来了。春雨飘飘春来临时就预示着新的生命开始旺盛地生长,同时也就证明了衰老的冬的不存在。想到这是因为同学金的母亲在这春雨飘落的季节过世,上午八点去开平寺是去为她老人家送行。
金现在省城金管学院任职,上中学时与我家是邻居,两家人都很熟。金母八十四了,纸厂姜的妻说她走的那天正好是观音生日,也是个有福的人了,那我祝有福的老人在这南平城最后的一段路走好,祝他来生幸福。
车行走在沙溪河东岸往西芹的路上,这条路原是南平往邵武、三明的必经路,现由于西岸的公路开通而车辆少,保养得也差了,路面坑坑洼洼,连沿途的一些厂矿企业都象这路面一样给人破败的感觉:松香厂、合成氨、化工厂过去产品都在省内国内挺有名气的,现都成了明日黄花,磷肥厂的车间顶上几个巨大的漏洞长满了绿苔,七三一八是个兵工厂,最后一次让南平人印象深是在1996年的台海危机中,那年3月8日凌晨,从南平西芹发射的东风15导弹,据说是落在基隆外海目标区,于是我们又再次想起这有个七三一八厂。
隔河看西岸路边却一派新兴景色,宽阔公路笔直通往沙溪口,高速公路桥横跨公路和沙溪河,高新枝术开发区、嘉联化工等给人兴旺繁华的感觉,在春雨中就如那蓬勃向上的新生命,而过去那只是一片青山。在濛濛细雨中品味两岸反差真给人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感觉,有冬春交替的味道,这和送葬的感受还挺接近的。
西芹镇离城区十公里,是我省明星乡镇和闽北十强乡镇,经西芹左折进入电机厂、林学院路段给人的感受比前述更深。南平电机厂当年名噪一时,是我市机械行业的骨干企业,生产的发电机,水轮机誉满东南亚,但自民营企业兴起后敌不过闽东电机而衰败下来至今门前冷落尚余残喘;林学院是培养林业技术人材的摇篮,是我市唯一一所正宗的高等学府,任何大学门前本都是热闹非常的,和南平师专一样,当年校园外街道两旁的餐厅、ok厅、录相厅天天爆满,现师专迁往武夷山,林学院迁往福州,校园外一个个店门紧锁,街上行人稀少,往日的繁华活力现不仅是说破败,还露出死相,没点生气。看学院漂亮的大门依然风韵犹存,只是铁门紧锁,门内一座座教学楼、学生教师宿舍楼空空荡荡,绿色的山衬着现代的荒凉,紧闭的门透出昔日的书香。由于不再有众多学子来往于这条路上,于是校门外原本宽敞洁净的柏油路面现在是一片烂泥路,汽车驶过溅起的泥浆很随意潇洒地飞向两旁。
这原林学院后边就紧挨着南平古代名寺开平禅寺。据《南平县志》记载,“开平寺五代梁开平四年(公元910年)建,旧名报国显亲院,元改为寺。明洪武三十年毁,三十四年重建。后有泉曰佛智,旧有凤凰亭,自在轩,光绪间寺僧倍元建金刚殿门楼,僧莲茂重修佛殿,复建旁楼”。开平是五代梁琥帝年号,开平寺取名开平即是由此来。开平寺自始建至今有一千多年历史,是南平最古老的一座寺庙。
开平寺是佛教禅宗内南宗(先为曹洞宗后为临济宗)的一个寺庙,历代香火不断,经久不衰。明代洪武年间虽遭火焚,但重修建后仍保留了相当部分唐、五代时的建筑风格。寺庙大门两侧红墙上“阿弥陀佛”四个大字,每字五尺见方,大门上方竖额楷书“开平禅寺”系清道光皇帝勅赐,横额书“凤山古刹”,寺内名僧辈出,近代如虚云(解放后为中国佛教协会名誉主席)、妙莲和尚,两人都曾为福州鼓山涌泉寺的方丈,两人也都是在开平寺出家。妙莲和尚曾行脚于南洋,建业于远海,故南洋一带亦多知南平有开平寺。
开平寺内原供有如来、阿傩、伽叶、四大金刚等一堂佛象,造型逼真,神态各异,寺内藏经丰富,寺后堂有朱熹手书对联。但在文革其间,开平古寺遭到严重破坏,所有佛像、藏经、寺钟等古物都大劫难逃,在重建前我到过开平寺,当时寺院仅剩一破烂的空架子。1980年,在全国佛教会议上,乌兰夫、班禅额尔德尼等中央领导接见了开平寺住持宗道,1982年,顿空禅师从莆田回南平负责开平寺重修工作后又任住持。在党的宗教政策和政府、广大群众、信徒支持下,经过重新修缮的开平古寺才又重焕光彩,重修后不久,在1984年3月7日,日本真言宗参拜团就到该寺参拜。
我们一说起古寺就是“群山环绕,古木参天”,但今天雨中再见开平寺,虽说它是座落在山坳里,但对天天生活在山城开门见山,出行就爬山的人来说,却也不见得就群山环绕,如何雄奇,寺周围的山都不高,也不见有多少古树名木。过去南平资料上说开平寺寺庙建筑庄严典雅,在我省各大古刹中,仅次于涌泉寺,南普陀等如何如何,但在八十年代后各地大兴土木重建、修葺寺院之后,可能许多的寺院都建得富丽堂煌,如再以规模来比,那是决排不上前几位的。处在幽静肃穆,古色古香之内,看寺边雨中竹林在春风里摇曳身躯,望着寺外山岗水田就有脱胎忘俗之欲,我觉得开平寺能给人的感受不在于大,也不在于周围的景色有多美,而在于他悠久历史和千余年来在他身上留下的伤疤给人的启示。
寺后山上有两座火化炉,那是当地信佛教徒走向另一个世界的通道,今天金母就是要从这里走进极乐世界,当年我的岳父岳母也是从这里升天的。炉外葡伏着的金家后辈泪眼婆娑,嚎啕不绝,二十来个僧人在咿咿呜呜地不知道唸着什么经。看着炉内熊熊火焰,想到凤凰涅磐,祝走的人带着美好的愿望走好,祝他们在极乐世界里永远幸福。
雨越发大起来,从山上看开平寺全景,全笼罩在雨幕中。远望开平寺内高大的观音石雕像,让人感到,这雨水不是上天为人间走了一个慈善老人的悲戚泪水,而是观音手中杨柳枝从甘露瓶内洒向人间的甘露,是洒给每个活在世上的人们为明天生活得更好的信念,是四季开始之初大自然更新万物的必需,是四季更迭的必然,人类的生息繁衍也如四季,不必太悲。

                                     3月20日事,3月22日写于延城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0

标签:美文   散文   抒情   开平   南平   南洋   春雨   佛教   住持   寺院   寺庙   路面   观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