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型超声波在单侧唇裂术后评估中的应用探讨

B型超声波在单侧唇裂术后评估中的应用探讨

口轮匝肌的修复重建是唇裂整复术中极其重要的一环。但对其修复重建后的研究较少,对口轮匝肌重建修复效果和口轮匝肌瘢痕愈合情况的研究尚为空白。本文以B超对36例单侧唇裂术后患者的口轮匝肌进行观测,分析口轮匝肌的变化与术后唇部外观的关系,尝试将口轮匝肌重建修复效果及瘢痕情况作为唇裂术后远期疗效的评估的一个客观指标,现报道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2仪器:美国GE公司生产的型号GE-LOGIQ9的彩色超声探测仪,探头频率为10 14MHz,图像处理软件为TruAccess原始数据处理技术。

1.3研究方法

1.3.1测量方法:受检者取仰卧位,口唇自然微闭,于上唇及超声探头上涂布超声耦合剂,将探头横置于上唇检测,以获得清晰的上唇口轮匝肌超声图像且人中凹及左、右侧人中嵴的弧度未见明显变形为标准切面,在B超声像图下测量口轮匝肌瘢痕的宽度、厚度。测量健患侧鼻翼唇峰距之比、健患侧鼻翼口角距之比、健患侧唇峰口角距之比、健患侧人中嵴高度之比、健患侧鼻小柱基点-口角距之比以及健患侧鼻小柱基点-唇峰距之比,与B超下测量的口轮匝肌瘢痕的宽度、厚度进行相关性分析。 1.4统计学处理:应用相关性分析及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均以P 0.05作为有统计学意义的检验水准。

2 结果 2.2唇裂术后上唇白唇部的超声声像图表现:健侧上唇白唇部尚可清晰分出各层组织;在患侧口轮匝肌缝合处,瘢痕组织几乎全层生长,可见到口轮匝肌浅、深层连续性中断;部分病例可见瘢痕两端口轮匝肌处于相同水平位置,无明显错位;部分病例可见瘢痕两端口轮匝肌错位生长(如图3)。

2.3外观测量指标与口轮匝肌瘢痕的宽度、厚度相关性分析:将唇裂术后患者健患侧鼻翼唇峰距之比、健患侧鼻翼口角距之比、健患侧唇峰口角距之比、健患侧人中嵴高度之比、健患侧鼻小柱基点-口角距之比以及健患侧鼻小柱基点-唇峰距之比分别与口轮匝肌瘢痕的宽度、厚度进行两两相关分析(见表1)。6项指标均与瘢痕宽度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 0.05,存在正相关关系;而无一指标与瘢痕厚度存在相关性。

2.4外观评价与口轮匝肌瘢痕程度的关系:从结果看,随着外观评价的优劣(等级)不同,B超下观察口轮匝肌瘢痕宽度和口轮匝肌重建修复效果亦明显不同(口轮匝肌重建修复效果及瘢痕愈合情况分级越低,外观评价越高);从表2中可看出,优组患者,分级程度明显低于其他两组,有统计学意义(P 0.05)。

3 讨论

唇裂是一种常见的口腔颌面部先天性畸形。其本质问题是上唇组织移位及组织较少,其中口轮匝肌移位是唇裂上唇动、静态畸形的主要原因。1983年,Nicolau[4]及Kernahan[5]提出口轮匝肌功能性修复的理念,目的是最大限度的对错位畸形的口轮匝肌进行复位重建,使患者唇部在静、动态时均能达到理想效果。然而唇裂手术后随着年龄的增长,由于局部组织发育异常及一期手术方法、技巧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会出现不同程度唇部畸形,需行二期手术[6]。近年来,基于对正常人及唇裂患者口轮匝肌的研究,国内外学者认为唇裂修复术后,患者上唇口轮匝肌环状解剖连续性中断与唇部形态不自然、运动不协调有关[7-9]。离断口轮匝肌的异常附着,重建口轮匝肌的连续性,可使术后患者上唇饱满,唇弓连续完整、自然生动[10-11]。可见,口轮匝肌的修复重建在唇裂整复术中极其重要。然而,对口轮匝肌重建修复效果和口轮匝肌瘢痕愈合情况的研究则未有报道。在本实验中,6项外观测量指标均与口轮匝肌瘢痕宽度有统计学意义(P 0.05),存在正相关关系。这说明瘢痕的宽度是影响单侧唇裂术后疗效的一个因素,而采用B超下观察口轮匝肌重建修复后连续性及瘢痕宽度情况并进行分级记录,是切实可行的。

单侧唇裂患者术后效果评价至今未能完善解决。有的依据主观观察来评价,有的进行客观的测量评价。前者方法简单,但会因审美观的不同,不利于对术后畸形做出明确判断;后者的评价指标多是针对唇裂术后鼻部或上唇形态的评价,使评价结果准确性受到影响。因此,笔者认为没有哪一种评价方法能统一单侧唇裂术后疗效评价的全部,而是需要多种方法或指标进行全面评价。本实验在B超下观察发现,口轮匝肌连续性好,瘢痕宽度小的,外观评价优;口轮匝肌连续性差,有明显错位,瘢痕宽度宽的,外观评价差。因此,笔者认为可利用B超将口轮匝肌重建修复效果和瘢痕宽度作为一项评价单侧唇裂术后疗效的客观指标。此外,在二期手术修复时,常使用带蒂口轮匝肌肌肉瘢痕组织瓣[12]或口轮匝肌粘膜瓣[13]矫正唇裂术后继发的唇部畸形,但术前的局部浸润麻醉使局部组织肿胀,外形改变,不利于术中对口轮匝肌的观察。因此可以利用B超在术前对上唇进行探测,观察口轮匝肌重建修复的连续性、有无异常中断、瘢痕生长情况等,为二期手术修复提供确切可信的数据。同时,B超观测简便、经济,无创无痛,可反复多次多点的观测,利于临床推广。

本研究结果表明:利用B超声波观察单侧唇裂术后口轮匝肌修复重建效果和检测瘢痕宽度进行唇裂术后效果评价,与临床观察结果相符,是一项较好的客观评价的指标。

[参考文献] [2]王伯钧,秦小云,周 思.口轮匝肌的纤维解剖和临床应用[J].广西医学,2006,28(3):347-350. [4]Nicolau,P.J.The orbicularis oris muscle: a functional approach to its repair in the cleft lip[J].Br J Plast Surg,1983,36(2):141-153. [6]黄晓红,葛志红.单侧唇裂术后继发畸形的修复[J].中国美容医学,2008,17(7):1004-1005.

[7]吴安荣,何祖波,刘普岑,等.上唇口轮匝肌重建理念在唇裂修复中的应用[J].贵州医药,2008,32(9):813. [9]Matic D B,Power S M.Correction of the cleft lip lateral bulge deformity using anatomic muscle repair[J]. J Craniofac Surg,2011,22(2):514-519. [11]韦 强,于海生.改良皮肤切口及口轮匝肌功能性复位在双侧唇裂修复中的应用[J].中国美容医学,2009,18(12): 1759-1761.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论文   声学论文   声学   唇裂   术后   瘢痕   唇部   统计学   畸形   超声波   宽度   评价   效果   上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