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初中历史教学

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学好历史,可以说是大家经常思考的问题。从表面上看,这是一个教学方式和手段的技术性、技巧性的问题,但实质上这些都涉及到有关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也就是说,它体现了深层次的教学理念问题。笔者现就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的一些感悟,作如下抛砖引玉之见。

1.明确目标,拓展视野

按照素质教育的标准,学校的教育目标,是要使学生通过学习活动,不仅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学习、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学会发展、学会交往、学会审美等。中学历史教学虽然涉及的是历史上的事物,但也同样肩负着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发展的重要使命。这是因为通过历史教学,既可以使学生掌握历史知识,了解人类的过去,又能够促进学生历史学科能力的发展和历史意识的生成,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丰富学生的人文精神,使学生能以全面、客观、辨证、发展的眼光来认识人类社会。这需要我们历史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能够跳出学科的局限,把教师职业这一角色,放在社会发展与人才培养的大视野中来定位,把教育教学观念转到注重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上,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宗旨,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笔者以为,只有把这种教育理念渗透在我们的血液中,成为我们的潜意识,我们的教学方法才有明确的方向和坚实的根基。

2.用活历史课堂教学教法

历史课堂教学,往往要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述法、讲解法、谈话法、图解法、讨论法、角色扮演法等等。至于在历史教学中到底运用哪些方法效果最好,关键在于老师,老师它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知识累积程度,自己的学术水平、性格、能力,以及学校的教学条件等因素,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方法组合,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在此介绍几种重要的历史教学法:

2.1 讲述法。此方法有利于学生了解历史的过程和内容,适于向学生传授新知识,也适于复习巩固旧知识,可分为叙述、描述和概述三种具体方法。运用叙述时史实要确凿,教师所述史实应来自可靠的史料,这样才能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表象;叙述要具体生动形象,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学生,使学生如亲临其境,感受历史真实场面。

2.2 讲解法。比如讲解历史上的政治制度、经济结构、法令条约和科技文化等内容。讲解的具体方法主要有释义说明、举例论证、分析综合、比较、对比。

2.3 谈话法。谈活法是师生双方以谈话或问答的形式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能促使学生主动地思考、理解、掌握知识,还可培养学生的思维、表达能力。

2.4 图示法。图示法可快捷地向学生展示或提供完整的知识结构,调动学生的感官,以加强学生的记忆;同时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法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方法。

2.5 讨论法。讨论法能促进学生参与教学,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合作精神、积极进取的态度等等;鼓励学生自由发表意见,最后通过具体史实向学生阐明正确观点。

3.善用历史教学技巧

教学技巧的运用在初中历史教学中也是十分重要的,可以采取以下方式:

3.1 参观教学。结合本地区的有利条件,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

3.2 演讲活动。结合所学知识举办演讲活动,开展"人人学历史、讲历史"的演讲活动。

3.3 知识竞赛。例如可以举办历史科学改正错别字比赛、鸦片战争时期历史知识竞赛、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知识竞赛、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知识竞赛

3.4 课外写作。指导学生做课外阅读札记、知识卡片,撰写历史小论文,开展历史小论文征文比赛。

3.5 办历史手抄报。各班建立历史手抄报兴趣小组,在教师指导下可以进行评比,各班同学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4.让学生成为主体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只有当教育建立在孩子的基础上时,它才会成为一种现实的力量。主体性是人作为对象性活动的主体所具有的本质特征。它集中体现为人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具有主体性的人能正确认识客观事物,认识自己,掌握规律,改造世界,实现自己的目的。

尊重学生最重要的体现是信任和理解,另外还有支持,相信学生能自我调控、自己解决问题。信任学生也是教师的一种修为,也可以说是一种美德,它蕴涵着教师对学生的理解和爱。只有尊重学生,才能使他们真正成为教育认识的主体,实现他们的社会化和个性化,才能真正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真正实现学生生动活泼的学习和主动的发展。

还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差异客观存在,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阅历、观念、学习倾向、方式、兴趣爱好及生活习性。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就是平等地关注每一个学生。给他们以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及表现、发展自我能力的机会。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基础、智力和爱好的不同,适时调控内容、程序、方式与状态,使他们都能参与教学活动。

更要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学生具有很大的潜能,在学习过程中,他们有独立的思维方式,不时闪现出创造的火花。他们大胆求异、质疑、挑战教材、挑战老师,这正是新课程所追求的目标。我们不要受传统教育的束缚,要勇敢地鼓励学生挑战教材、挑战老师,使学生的求异创新,甚至荒诞离奇的思维也受到保护。

5.点滴做起,渗透积累

初中生知识占有量有限,过程性学习不能急于求成,它要求教师要沉下去,耐得住寂寞,这是新课程中的一个重要观念,重在学习过程,实践证明过程抓好了,其结果也就不言而喻了。为此我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从点滴做起,逐步渗透积累。学生要占有大量材料,就必须增加课外阅读量。教师要有选择性的推荐阅读书目,指导登陆相关网站,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归纳、对比有所取舍,联系旧知识获取新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要求基本知识不死记,但要求记死,结合学生心理特点,可要求他们将学的内容用讲故事的形式复述,学生没了背书的压力,心理解放了,能力反而提高了,这实际上是让他们从另一个角度理解记忆问题,掌握了知识目的在于运用知识解决问题,针对性的练习不仅能使学生深入地掌握历史基础知识,而且能帮助学生提高解题技巧。在指导学生做练习时,首先要让学生学会审题,提高对解题关键作用的隐含条件的挖掘,排除无效信息,提炼有效信息。平时的练习要一题多练,如选择题,要充分挖掘四个选项背后的历史知识,四个选项可以当作四道题来做;用同一种思路解多道题目,要求学生做一道题就会做一串题,举一反三,多角度分析,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达到落实课程能力目的的要求。

总之,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要求下,教师要研究学生,开发教材,适应新时代的要求,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动活泼地进行课堂学习,把学生引入历史的圣殿,塑造良好的品质、健全的人格、科学的精神,使其成为具有独立思想、审美能力、人文精神,爱祖国爱人民的一代新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1

标签:论文   语言论文   历史   目的   史实   教学方法   观念   初中   能力   教师   方法   知识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