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发声学习中易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歌唱发声学习中易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摘 要]:本文针对歌唱发声学习中容易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阐述,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纠正方法,从而能对初学者学习声乐和声乐教学实践提供有效指导。

[关键词]:声音概念 呼吸 位置 喉音 鼻音 颤抖音

在声乐教学中发现初学声乐的人,特别是没跟老师学过的人,往往是模仿录音、电视、VCD的声乐节目进行学习。由于初学者鉴别能力低,很难分清声音的正误,故酿成一些不良的发声习惯。一但习惯成“自然”,不良声音根深蒂固,那么就有可能损伤发声器官的生理机能,严重影响歌唱的表现,根据科学的发声理论和多年的教学经验,自认为容易出现的问题有以下几种:错误的声音概念、不正确的呼吸、声音位置偏低、压喉头喉结上提(喉音)、鼻音、颤抖音、白声等。

一、错误的声音概念

声乐的学习,首先要强调声音概念和方法的重要性。错误概念的干扰,会使听觉出现毛病,导致发出错误的声音。培养对声音辨别能力及听觉训练在一定意义上讲,比学习方法、呼吸和共鸣更为重要。美好的声音应该是结实、明亮、集中、柔和、圆润、高位置、有穿透力等。没有经过声乐训练或是有错误声音概念的人,会认为“大嗓门”(挤、压、卡、撑喉咙)喊上的声音是好的声音;有的喉咙、嘴巴张开的过大,声音“散、闷”,喉咙紧声音不集中,却感到自己的声音很大、动听;有的人声带不能完全闭合,怕“紧”,想躲开声带歌唱,造成喉咙紧,声带松,使声带得了“软骨病”,结果声音空虚,窝在喉咙里出不来,显得暗淡无力,声音位置不统一等。对此,其本人反而会自我感觉“良好”,感觉唱的很“舒服”、很“好听”。

纠正方法:首先要克服原来的错误概念,提高对声音的辨别能力。多听歌唱家的演唱,始终坚持以混声为主体的唱法,按正确的方法进行训练。教师要用正确的和错误的发声进行对比,去提高其对声音的鉴别能力,对于对错误声音概念根深蒂固的人,更需要有意识、坚持不懈的按正确的方法进行练习,直至新的正确的习惯养成并得到巩固。倘坚持不改,则百病难除,声乐永远难以进步,永远唱不出优美动听的声音。

二、不正确的呼吸

正确的呼吸是嗓音永葆青春的基本要素之一,与日常生活中的呼吸有很大差别。歌唱中的气息要饱满、舒畅、有威力,是一种较难掌握的技巧,分四个步骤:吸气、保持、呼气、恢复原状。如果呼吸不正确,就会发出难听的声音,甚至毁坏嗓子,大概分两种:一是气息浅:有人想把气息吸的深一点,张开大口、耸起肩膀、挺紧胸部使劲吸,结果适得其反,只浅浅的吸到了上胸部一点点,喉咙同时也卡住了。解决的办法是:吸气时上身要完全放松,两肋向外扩展,上腹部和后腰同时也自然向外扩展,使气息很自然进入肺底部,整个腰围象个气圈充起来一样,两肋、后腰处有饱满舒畅之感,胸部始终要保持松弛、空荡的感觉。另外打哈欠状态也是一个很舒畅的吸气过程,气息不在多,要在于深。二是气息僵:初学者容易把气息理解成是静止的,歌唱时横膈膜一味下沉,气息完全处于僵化状态,保持气息成了“僵持”“迸气”,这就严重地破坏了发声系统的正常调节。改变的方法是:发声时应从丹田发起,歌唱时要始终保持吸气状态,而不是在静止的气息上歌唱,要保持气息上下流动、通畅,控制“呼‘的技巧,才是歌唱的真谛。

三、声音位置偏低

声音有高位置、有亮芯、要集中是歌唱时所要求得到的。高位置是声音的共鸣焦点位置,即歌唱时声音的高低音都要有头腔共鸣的位置,否则声音会是低位置的含在嘴里的声音,缺少竖着管子的感觉。这样的声音容易使吐字不清、高音困难、发音不准、声音不灵活、音区不统一等等,而且容易发出尖、白、浅、紧的声音。

解决的办法是:要想获得高位置的共鸣,深呼吸是支持歌唱的重要手段。要充分适当的打开喉咙,使喉咽腔、口腔、鼻腔同时积极张开,找好丹田处的呼吸支点与口腔上腭上下贯通,形成歌唱中的“气柱”感。声音要一直送到上腭处,面带微笑感觉声音,从眉宇间或鼻梁处出来,而不能在嘴里和喉咙里找高位置。

四、压喉头、喉结上提(喉音)

喉头或称喉结,在歌唱发声中放置的位置十分重要。歌唱时,喉结不能上提喉部不能紧缩,不能用力挤压舌根,以处于自然活动范围内稍下的位置为宜。否则会使声音生硬、沉重、干涩、缺乏音色变化,声音表现力不够,使声音的青春过早的苍老。

纠正喉音的方法:歌唱时喉结下放、稳定,下颚松弛,用半打哈欠状态,彻底下放气息,使喉咙放松、打开,感觉下腹到眉心处有一条通畅的空管道,使声音从眉心出来。练声时先不要盲目追求音量、音高,应先在中声区范围练习。闭口哼鸣也可以帮助克服喉音。检查是否有喉音的方法是:用大拇指触摸下颚中后部,如果是硬的、绷紧的,那么说明舌肌没放松,就可能产生喉音,如果是松弛、柔软的,那么就属于正常的。

五、鼻音(不是鼻腔共鸣)

鼻音是由于软腭肌肉过于松弛使悬雍锤(小舌头)和软腭下垂到与舌的后部相接触,堵住了声波通向口腔的路,从而使软腭和后咽壁空间加大,声音流人鼻腔,进而失去了口腔、咽腔共鸣。鼻音音色闷暗、无光彩,听起来不悦耳。如不纠正,甚至会发展到唱歌不出声。

纠正鼻音的方法是尽量少用“m”、“n”等字音,要多用“l”、“t”、“b”等为好。同时还要少练归鼻韵的字,如“an”、“en”、“in”、“ang”、“eng”、“ung”(翁)、“un”、“yong”(雍)。检查是否鼻音很容易,只需在歌唱时用手捏着鼻试一下即可,如捏着鼻孔前后声音不变,就表示没有鼻音,否则就有鼻音。

六、颤抖音

简称声乐痉挛病,是由于呼吸的强烈冲击或模仿发声时形成的自然音波而造成的羊叫状“波动”。这种声音气息不通畅,喉咙有点撑,而且声音容易偏高或偏低,给人的感觉是很吃力烦躁而不稳定。

纠正的方法是:少练长音,多练短促的顿音或下行练习曲。声音颤动幅度过大的人要多练“i”、“e”母音;声音快速小抖的人要多练“a”、“o”、“u”,母音。

七、白声

即原始的未曾加工的声音。这种声音单薄松散,无穿透力,缺乏共鸣。如果长时间用大白声喊叫,必然会导致发声器官出现病变(如声带息肉或小结等)。

纠正的方法是:多练哼唱,闭上嘴哼,强制声音全部进入鼻咽腔,充分运用鼻腔共鸣。练声时多练“m”、“n”先在中声区范围内练习。

八、漏气www.LWlm.CoM

漏气是由于气息和喉头未协调一致,导致声带未正常闭合而造成。这种情况下发出的声音空洞、暗淡,缺乏明亮的金属色彩。

纠正的方法是:多练弹跳音,先将声门牢牢地闭合,然后训练长时间、均匀的控制呼吸。应先练“i”母音,然后练“e”、“ia”、“io”等母音,真正使呼吸、声带和咬字三者结合起来,来逐步获得圆润、明亮的声音效果。

总之,如果没有正规的声乐教师指导,或是对正确的声音概念辨别不清、对声音的听觉有毛病,或是不了解、不能针对自身的声音条件和声乐基础进行练习等,就会导致一些发声上的错误与毛病,甚至会发生嗓音病变,从而丧失掉良好的嗓音及学习机会。因此,我们要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总结、分析、纠正、解决歌唱中的问题,立足于真声充分发挥真声的本来具有的漂亮音色,有机地结合好假声获得混声,才能真正成为一个科学的歌唱者。

参考文献: [2]翟社泉.歌唱基本知识与实用指南.现代出版社,2000,7.

[3]赵梅博.歌唱的艺术.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11.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7

标签:论文   声学论文   声学   喉音   鼻音   声乐   声带   共鸣   对策   气息   呼吸   声音   位置   方法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