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提高记忆能力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提高记忆能力的前提

1.精心设计导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俗话说的好: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会让学生产生一探究竟的愿望,从而沿着老师导入新课时留下的悬念,进入课文内容的学习。新课导入的方式多种多样,如问题导入、故事导入、音乐导入等等,教师应根据不同教材、不同学生,精心备课,认真设计导入环节。如:学习中国现代史海峡两岸的交往一课时,我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进行教学,我告诉同学们:太仓作为中国十强县之一,有着优越的区位优势和良好的投资环境,这些企业都是在我们太仓陆渡投资的台资企业。通过PPT出示一组照片:见诚自行车有限公司、桂盟链条(太仓)有限公司、佳兴紧固件工业(苏州)有限公司、得泰医疗卫生用品(苏州)有限公司等,请同学们说说企业名称。因为课前已经布置过预习作业,让同学们找一找陆渡有哪些台资企业(可以向父母咨询或进行网络查找),所以同学们很快就找到了答案。然后我进一步补充:在我们陆渡的台资企业已突破100家,我们学校每年入学的初一新生中都有台湾籍学生,现在大陆和台湾(海峡两岸)的交往日益频繁。这样导入新课,学生感到亲切、自然,对所要学习的课文内容也产生了浓厚兴趣,自然这节课在他们头脑中留下了深刻印象。

2.巧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学习欲望和兴趣的产生往往是由疑问引起的,因此在历史教学中通过设疑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造成悬念,激发求知欲,是行之有效的。例如:在学习南北战争林肯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这一内容时,老师可以层层设疑,如《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这一法令的内容是什么?法令的颁布起到了什么作用?为什么法令只规定废除叛乱各州的奴隶制,而不是南方所有蓄奴州的奴隶制?法令的颁布,凝聚了人心,扭转了战局,为什么在战争初期林肯没有马上颁布法令,废除黑人奴隶制呢?这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一步步深入地研究教材,最终使学生明白了林肯作为总统,维护国家统一是他的首要任务。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设置一些疑问,把它摆在学生面前,学生会在这些提问的引导中对问题剥丝抽茧,从而增强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3.加强合作学习,提高学生创新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引导学生大胆质疑,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和独创性的见解,使教学过程变成师生以及生生合作探究的过程。如初一古代史的学习中,对秦始皇、汉武帝、曹操等历史人物的评价往往褒贬不一,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布置课前预习作业,请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了解这些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在课堂上请学生根据自己的观点,进行分组学习,寻找相关的论据。针对初一学生争强好胜的特点,组织小组学习竞赛,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意识,学生在组内合作、探讨,组间辩论的过程中一次次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最后在老师的引导下,使同学们认识到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我们应该采取一分为二、全面客观的评价方法。

二、指导学生掌握记忆方法是提高记忆能力的关键

1.历史知识树记忆法

有些同学在学习历史时,往往是只注重某一历史知识点的学习,而忽略了整个单元、整本书的知识结构,正所谓是一叶障目,不见森林。而到最后总复习时,满眼都是零零碎碎的知识点,这样回答问题时很容易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要根治这个顽症,就必须让每个学生在心中栽种一棵历史知识树。以一个单元设计历史知识树为例,单元主题就是树根,每课的课题就是主干,每课中的框题就是树枝。这样,一个单元的内容知识点理顺了,就更直观形象,便于记忆。例如在复习九上世界史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理清主线,建立结构框架,如: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构成: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文艺复兴、新航路开辟)资产阶级革命的狂飙(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统治的进一步巩固(美国南北战争和俄日资产阶级改革)资本主义进入最高阶段(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重新瓜分世界一战爆发)。一旦整理出准确的知识结构,知识点也就牢牢地固定在了知识结构的枝干上,从而使知识点在学生头脑中由点成线,由线成面,由面成体,构成基础知识的立体之树。

2.列图表记忆法

列图表记忆法是根据历史事件的特点,用表格图示形式使同类知识前后连贯起来,形成一个系统,使众多史实、纷繁内容脉络分明、条理清晰,收到化繁为简效果的一种方法。列表法最大优点是简明、醒目,是帮助记忆的一个有效方法,尤其在记忆复杂史料方面作用更明显。如古代政治改革、科技文化成就;近代史上外国侵略者五次侵华战争;中国近现代史上党的重要会议;世界史中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两次世界大战、三次科技革命等。

3.比较记忆法

有比较,才有鉴别。所谓比较,就是对性质相同或相似的历史事件进行对比,找出异同。让学生通过比较历史,加深对历史的理解和认识,进而形成历史的比较思维。比较记忆法是历史学习中一个重要的记忆方法,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种:①把性质相同而特点不同的历史现象进行比较,如秦、隋相比较等。②把某些表现相似而性质不同的历史现象进行比较,分清不同性质,形成不同概念。③把性质相同但发生在不同时期的历史事件加以综合比较,区分异同。如中国近代许多不平等条约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等。④中外比较。如中国的戊戌变法和日本的明治维新的比较,两者都是资产阶级改革,日本成功了,而中国却失败了。通过比较,学生了解到了两者的前提条件不同,方法、途径不同,国际环境也不同。

除此之外,还有归纳记忆法、歌诀记忆法、趣味记忆法、顺序记忆法、联想记忆法、专题记忆法等,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加以选用。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记忆能力的保障

1.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有人这样形容预习的重要性:预习是决战前的火力侦察、预习是摘取金牌前的预赛。预习是学生自己摸索,自己动脑,自己理解的过程。实践证明,经过预习的同学在上课时比一般的同学显得更有信心,接受新知识的反应也显得更快。所以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记忆力和理解能力等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2.培养学生认真思考、主动回答问题的习惯。课堂是教学工作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在教学过程中,不论如何高明的教师,都无法代替学生学习。每个学生都应该成为学习的主人,认真思考问题,积极主动地回答问题,从而促进知识的掌握,加深理解,增强知识的记忆。

3.培养学生课后复习的习惯。复习是指重新学习已经学过的知识的过程。俗话说的好:温故而知新、重复是学习之母。通过复习,知识得到巩固的同时又能获得新的认识和体会。复习还有助于掌握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在头脑里逐渐形成知识结构。新旧知识之间本没有什么鸿沟,但由于学习是分阶段进行的,所以新旧知识之间好像隔了一堵墙,只有经过多次复习,旧知识掌握好了,吸收新知识的能力才会增强,新旧知识才会融会贯通。

总之,记忆力是学生学习中一种至关重要的能力,它是后天的努力而不断发展的。作为历史老师,我们要让学生感受到历史课的魅力,产生学习兴趣,同时通过方法上的指导和点拨,使学生增强学习能力,成为学习的主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4

标签:论文   语言论文   历史   太仓   林肯   记忆   能力   学生   知识点   法令   资本主义   知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