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学生参与到历史教学中来

摘 要:研究性课题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是素质教育的表现,也是当前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一中有效的教学模式。在这背景下,历史教学的方式以探究性学习为主,而将课题研究引入历史教学中,就符合了这一精神主旨,将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独立思考能力。

关键词:课题研究;研究性学习;高中历史“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教学的目的即便带有再多的功利性――应试高考,但月不能将学生当成一个容器,只做简单的装填。所以,感悟历史应该是历史教学的最高境界。我们需要做的不仅仅是带着学生走马观花的欣赏历史的瑰丽,更多是引导学生在这种瑰丽的震撼下虔诚的去感悟历史。简而言之,要教会学生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去探究,从而得出自己的结论。这个结论不是框定好的,而应该是学生自主思考的结果,不抄袭、不简单模仿的结果,有着学生自己的浇铸了学和肉的精神果子。

学生的主动参与是历史教学的成功一面,只有他们主动融入到历史教学与研究中,才能开展更深入的、更宽广的历史教学活动。因此,吸引学生参与教学研究尤其显得重要。当然,这种吸引不能是说书般的趣味渲染,不能简单的将学生当成听众而充作耳资。我们要做的应该是让学生投入到舞台剧的编排中,让他们成为编剧、演员,甚至导演。这就需要设局――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与学生生活贴近的研究课题,交给学生去完成。以小论文的形式操作,自己收集材料分类整理并独立完成。

我尝试过这样做,高一一开始就要讲到宗法制,我给学生的第一个任务是:绘制家族谱。要求学生以图表的形式将上溯五代以内的家族族谱整理出来,同时要在图表中突出地长子继承制。这样,就把第一堂课交给了学生自己去完成。因为这贴近学生的生活,关乎学生的亲情,他们会认真的去查资料、询问长辈,进行实地考察,由此,总族谱上的每一代人的名字都会详实的展现在他的脑海中。通过这个作业,学生深刻的认识到了宗法制的含义,也弄懂了地长子继承制。同时也增强了学生与家长的交流,并培养了责任感。这就是教学目的的所在。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渐次给学生布置了本人姓氏的来源、宗族堂口的渊源等,从而将学生个人的家族历史与古代历史紧密的联系起来。学生通过研究宗族的来历转而去关注历史,认识历史变迁给宗族带来的影响。比如班上许多同学家的神龛上有宗祠堂口的记录,其中有“南阳堂”、“汝阳堂”等,我给学生说明,这些堂口的记载反映的是宗族的发源地,如“南阳堂”,说明本支宗族祖籍河南南阳,循着这个轨迹,学生会去探寻宗族的迁徙史。而这支宗族从河南南阳迁到贵州的历程足以让学生去关注古代历史的变迁。

这是最初的步骤,目的是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引导学生参与到历史教学研究中来。接下来要做的是培养学生的技巧,找到认识历史、分析历史的方法。同样是采用布置课题研究的方法,也算是研究性学习吧。当然,这样的课题同样要与学生生活环境联系紧密。因为学生的历史知识基础薄弱,没有形成整体的、完备的知识体系,他们需要一个过程的积累。因此,乡土历史最合适现阶段的高中学生去探究。我给学生规定过一个研究性课题:思州历史的变迁(贵州省岑巩县,古名思州,古言“先有思州,后有贵州”)。这个课题要求学生参阅多方面的资料,涉及到对资料的整合、线索的贯穿,以及历史观点的培养。做这样一个综合性的课题有助于从多方面去培养学生的探知能力,也能树立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操。

研究性课题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是素质教育的表现,也是当前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一中有效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突破了传统教学的框框套套,让历史教学变得更加灵活和充实。教学的目的不是学生学了多少,而应该是会了多少,掌握了多少技能,只有学生参与了教学过程,并在实践中去体会、去思考,才能培养出个性化的头脑。

当然,课题研究运用到教学中,不是忽视老师的作用,老师更重要的作用在于依据教材,以新课程改革精神为基准拟定好研究课题,并指导学生去完成。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将一些基本的技能教给学生,如历史的编纂体例、史料的分门别类、实地考察研究、主要的史学观点等。只有让学生知道了这些方法技能,他们才能顺利的去完成规定的课题研究任务。更有甚者,教师还需要在研究性学习的总结性阶段疏导学生的观点,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文明史观,这也是历史教学的责任。作为一名历史教师,我们肩负的是对学生进行精神品格的培养,一个事件,学生可以得出不同的看法及观点,我们在充分肯定学生不同思考的同时,应当将其引导到正确的价值体系中,帮助学生塑造一个健康的人格精神,由此,凸显出教师的作用及使命是重要的。

研究性课题的实施必须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1)难度系数必须符合学生实际。要充分顾及学生的知识程度,如不然,则会挫伤其积极性,结果事与愿违。如高一学生本身的历史知识基础就很薄弱,可能更多的只停留在感性阶段,即过多的驻足于史实,缺少理性思考,在这样的背景下,你让学生去探究高难度的研究课题,就有些勉为其难了。

(2)主题要紧密联系教材知识及学生的生活环境。与教材相关,一则学生可以直接参与教材中的方法和观点,降低难度,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另外,也能促进教学进度,以至于不影响到正常的课程教学。

(3)要给学生做课题的合理时间,主题应具有代表性。不管是从课题研究的内容方法,还是学生的能力来说,不可能是信手拈来的简单事件。从课题资料的搜集、整理,到成文立新,都需要一定的时间。比如我给学生布置的“绘制总族谱”这一研究性题目,给了学生三个星期的时间,因为我的学生大多是从农村来的,涉及到祖上的史实他们只能从老一辈那里去获取,而学校的封闭式管理让他们只能在周末才能回家探寻宗族历史。四、整理成册,激励进取。每一次的研究性学习做完后,经教师的修订整理,然后装订成册。这样做的目的是增强学生的荣誉感,帮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同时,也可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以便能以更积极的心态去承接下一个课题研究。

课题研究对学生来说或许有一定的难度,但如果我们将课题设置得当,从易做起,循序渐进,合理引导,这的确能够增强历史课的亲和力,促进历史教学的长足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8

标签:论文   语言论文   历史   南阳   目的   宗族   族谱   学生   课题   观点   精神   方法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