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过音乐教育提升形体美

从艺术价值上看,音乐是最富情感的艺术,是最容易激发和调动情感的,并能很好地体现个人的修养。尤其在学生青春期的特殊阶段,是帮助引导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课程。需要我们多利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完成课程任务,同时提升学生的音乐修养。音乐对人的素质的影响是极深远的,在培养学生的同时,以音乐为手段,上好每一节音乐课。根据当代学生的心理特点,并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在音乐课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是至关重要的。如何在高职高专教学中用音乐提高学生的形体美,使学生站在哪里都有有一种气场,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从多个角度进行音乐的欣赏

促使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对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这就是音乐教育最重要性,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本人在音乐教学实践中,除了正常的音乐教学外,为了密切配合学校的中心工作,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我选择不同的歌曲给他们听,每当新生到校,我总要教新生学会唱由我作词作曲的校歌,首先让新生们了解学校,从而喜欢学校,相信这种环境对自己的成长有一定帮助,同时在日常的音乐教学中,学生们常被我选的一些有节奏和充满音乐律动的歌曲感染,不由自主的随着节奏拍手、跺脚、捻指、拍肩甚至扭动身体等,使他们对音乐课产生浓厚的兴趣,不再是教他们一些音符和如何唱,把枯燥变为丰富,学生自然而然的在身体的扭动中掌握了应该掌握的节奏。在美丽的音乐中把自己变成了公主和王子,从而增加了美的自信心。

二、音乐欣赏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音乐虽然是听觉艺术,然而在音乐欣赏中如果能结合视觉功能,发挥视听能动性的作用,我们要创设优美的音乐情景,这样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会更容易些,只有视听结合,学生才会如身临其境,不仅感受到音乐美,还享受到剧情美,背景美,语言美,形体美。学生的听觉、视觉、思维和情感同步。老师要走出单纯演讲的角色,成为学生的指导者、激励者、促进者,而不是一个评断者。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她通过旋律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在大脑中产生音乐形象,给人直觉的形象思维。因此,开发右脑离不开音乐,更能开发智力。

首先,要让学生明确一个观念,那就是技巧,学生如果没有做到对我国的历史文化和习俗习惯等方面有较好的了解,就难以完成形体训练的各项要求,也难以表现和塑造合乎要求的舞台艺术形象。

其次,形体训练课中要充分让学生了解舞蹈形体本身丰富的内涵,还要将人体各部位的动作、技巧所能表现的形体语言给学生讲透彻,并加强对这些动作技能的训练。

再次,舞蹈的形体训练,还可以借鉴一些优秀的民族民间艺术的一些艺术内容,使舞蹈带上鲜明的民族风格使学生在感受音乐语言美的同时,还能够从音乐作品的题材,风格,格调当中理解音乐的内容形式,审美意识和良好气质的形成是舞蹈才能实现审美教学。利用情感与音乐紧密相联,更能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对音乐的兴趣提高,从而寻找到适合于自己,并与自己性格相吻合或有差异的音乐去聆听、感悟。

三、音乐欣赏可以配合体态律动

体态律动的基础仅仅是人在生理水平上对音乐欣赏的第一反应,这些反应是肌体紧张松弛的本能感受,然而基本的音乐情绪在这一水平上已开始感受到了。每一部优秀的音乐作品都是一个完整的精神生命,一种情感的表现形态,体态律动促使人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深入到音乐情绪体验之中。体态律动亦可以是对音乐作品非常高水平的反应形势,犹如一个指挥家用准确简练的动作把握了整部交响乐。可以结合手势和肢体画旋律线的模式,帮助学生利用肢体动作来理解记忆,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音节正确率。体态律动并不是取代听觉训练,但它极大地强化了聆听音乐的自觉意识,为音乐听觉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体态律动正是在真实的情感体验和正确聆听音乐的基础上产生出来的。作为聆听音乐者主动参与音乐的第一个最自然的行为表现,体态律动在学习音乐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形体美养成不可缺少的因素。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灵活运用体态律动的主法进行教学,对学生形体美的影响有:(1)打破传统单一的音乐教学模式。在对音乐的教学过程中,传统教学模式只存在教和听的静态部分。而我们用体态律动教学法让音乐课堂也律动了起来,实现了课堂的动静结合,更符合学生这阶段的情绪特点和学习特点。(2)韵律辅助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通过体态韵律的辅助教学,能够让学生更真切的通过身心去体会音乐当中的内容,提升学生对歌唱、音乐欣赏和音乐创造的能力,更快速的达成我们想要得到的教学效果。

四、教学中要渗透舞蹈文化意识。

为了提高学生内在气质以及不良肢体习惯,加强其肢体表现力,很多大专院校对音乐专业的学生均开设了形体课程。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培养优美的仪态、挺拔的身材和高雅的气质;另一方面,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另外,形体舞蹈的训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毅力和不骄不躁的精神。最后, 在正确的指导下,学会运用和表现自己的肢体,提高自身舞台形象、表演表现能力。阳光向上、朝气蓬勃、健康健美才应该是每个大学生的基本外在形象,而内在美又是外在美的核心,因此在提升外在形象的同时,要更加注重内在气质的培养,注重心灵美的实践。在音乐审美教育中却要求人们必须能分辨真善美与假恶丑,欣赏教学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也可以促使学生在审美过程中去伪存真,扬善弃恶。

五、结语

音乐教育的意义,远远超出艺术的范围,是陶冶高尚情操的有力手段,而德育和美育正是她的灵魂,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音乐教育呈现出更急积极的社会意义。音乐教育成为一种社会的文化和教育现象,形体美在一定意义上表现了一个人积极向上,文明开朗的精神面貌,气质具有可塑性,我们完全可以通过教育和训练手段,克服先天的不足,发扬后天积极的因素。重视音乐教育,有效地发挥其功能,提高学生的形体美,也是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的职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5

标签:论文   声学论文   音乐论文   音乐教育   体态   形体   听觉   肢体   舞蹈   情感   艺术   学生   音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