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教学中学生音乐人文探究能力的培养

一、前言

当前,钢琴教学改革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重视钢琴教学的育人 功能,但在目前的钢琴教学中,部分教师还未认识到对学生人文探究能力进行培养的重要性,一味地给学生传授钢琴演奏技巧,导致学生钢琴演奏音乐性不强,不但难以提高学生的钢琴演奏水平,而且难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钢琴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钢琴教学中人文精神和探究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在钢琴演奏技巧的教学中向学生讲解相关的历史背景、文学意义等精神,并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思考钢琴曲中蕴含着的思想内涵,提高钢琴演奏的音乐性和审美性,从而增强钢琴演奏中的人文内涵,提高学生应用钢琴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能力。

二、钢琴教学在人文探究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忽视了人文探究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在钢琴演奏中,学生需要具备相应的音乐基础知识,才能准确对音乐作品中的思想感情进行解读,并应用钢琴把这些思想感情表现出来,让观众在其中获得情感上的共鸣,从而实现钢琴演奏的价值。而在目前的钢琴教学中,部分教师过分强调学生练习手指力度和速度,没有给学生讲解相关的音乐基础知识。虽然说在钢琴的音乐教学中,让学生掌握基础的演奏技能、技巧是演奏钢琴的基础,但掌握了技能与技巧之后,学生需要应用这些技能和技巧把音乐作品中的情感表达出来 [1]。因此,在钢琴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美育,既要注重锻炼学生的钢琴演奏技巧,又要让学生把握音乐作品中的人文内涵,在亲身体验、深层解读音乐作品的基础上,演奏出更具审美性的钢琴作品。

通常情况下,在钢琴的演奏过程中,要弹奏出更加优美的旋律,必须要合理把控弹奏速度和表现力度,表现出节奏感。但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具备人文素养,如果没有深厚的人文素养,学生就会单一地专注于技巧表达中,导致演奏带有 机械性,学生不会表现出跃跃欲试的表达欲望,钢琴演奏缺乏表现力,难以感染观众。

(二)缺乏人文探究能力考核机制

在钢琴作品中,总是不可避免地包含着作曲者生活时代、成长经历中的情感因素,从一定意义上来说,钢琴作品其实是作者当时思想感情的浓缩,作品蕴含着浓郁的时代特色与生活特征。因此,教师应该给学生讲解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让学生深入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产生 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准确、自如地把其中的感情色彩和人文精神表现出来,让钢琴演奏更加具有内涵 [2]。但在现阶段的钢琴教学中,无论是学校,还是培训机构,在钢琴教学的考核中均未涉及到人文探究能力的考核,过分强调演奏技巧,学生也自然而然地忽视了对钢琴作品的情感解读,导致钢琴演奏太过干涩,没有灵魂。

三、在钢琴教学中对学生人文探究能力进行培养的重要性

在本质上,音乐是文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与文化有极其紧密的联系,钢琴作品也是如此,作品中既有音乐历史发展的影子,也包含着社会发展的缩影。在演奏钢琴时,不但需要具备熟练的演奏技巧,还要具备深厚的文化修养,在充分领悟作品中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应用演奏技巧把这种内涵自如地表现出来,引起听众的共鸣。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该在技巧讲解和训练中融入人文知识,让学生投身到文化素养中,探究其中的思想感情和文化内涵。由此可见,在钢琴教学中对学生的人文探究能力进行培养,不但能够提高学生表现音乐的能力,让学生演奏出的钢琴更具审美性,而且能够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练习钢琴作品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修养 [3]。

除此之外,随着现代教育改革的深入,人们越来越重视各科教学中的素质教育,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钢琴教学也不例外。对于学习钢琴的学生而言,要应用钢琴演奏出具有灵魂的音乐,不但要具有娴熟的钢琴弹奏技巧,还要具备人文修养与综合素质。而在钢琴演奏教学中对学生的人文探究能力进行培养,有利于实现钢琴教学中的素质教育目标,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培养,丰富学生钢琴演奏的内涵,提高学生钢琴演奏的艺术性,从而提高学生钢琴演奏水平,实现理想的钢琴教学目标。

四、在钢琴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探究能力的策略

(一)更新教学观念

纵观我国的钢琴教学史,大部分教师使用的教学模式都与音乐学院的钢琴专业教学有一定的相似性,教学形式不够丰富,单一地强调技巧训练,忽视了钢琴教学中演奏情感的教学。而在国外及部分国内钢琴教学中,教学重点已经逐渐从单一地强调技巧训练转移到了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中,在教学中既注重培养学生的演奏能力,又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与人文精神 [4]。对于学习钢琴的学生来说,要想获得更好的发展,需要具备一定的钢琴演奏能力,而这种能力不仅体现在能够演奏出较难的钢琴曲目上,还体现在准确理解音乐作品、表现音乐作品、传递音乐家情感上。而要培养出探究型的钢琴人才,钢琴教师应该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摒弃灌输式的教学方法。

首先,教师应该把人文历史文化知识的讲解贯穿于整个钢琴教学过程中,在给学生讲解某一钢琴作品的过程中,给学生讲解作品创作之时的社会背景、作曲家生活状况等,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从而提高钢琴演奏的人文性和艺术性。其次,在钢琴练习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应用情境教学、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钢琴作品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以合作的形式分析作曲家的生平、相互探讨钢琴演奏的技巧。例如,在选用贝多芬的《献给爱丽丝》这一钢琴曲的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在给学生讲解了相关的演奏技巧后,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引导学生相互合作,从贝多芬创作这一钢琴曲的社会背景、贝多芬当时的生活状况等方面入手,自主探究、解读《献给爱丽丝》钢琴乐谱,在解读完成后,融入自己的思想感情,逐一练习。这样,不但能够实现良好的钢琴练习效果,而且能够增强学生钢琴演奏练习中的思想感情。最后,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拓展训练,钢琴作品的解读和训练不能局限于课堂上,在引导学生学习了一个钢琴曲后,不但应该要求学生在课下自主练习,还应要求学生阅读相关的音乐文学作品,引导学生充分应用多媒体、图书馆等资源,查询相关的钢琴知识,以丰富学生的音乐内涵。此外,教师应该对学生的课外活动进行一定的干预,引导学生观看音乐会、参观音乐作品艺术展览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积累音乐知识,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应用钢琴表达思想感情的能力。

(二)优化钢琴课程设置

1、优化钢琴基础课程的设置

音乐是一种具有综合性的声乐文化,是人类历史文化发展进程中的一种文化形态,只有基于文化背景下,音乐才能发挥出其中社会功能,否则音乐只是单一的声响,毫无社会意义可言 [5]。因此,在钢琴教学中,教师应该以人类文化为视角,把音乐与文学、音乐与历史、音乐与民俗等知识结合在一起,为学生设置出科学、合理的钢琴课程,在提高学生演奏技巧、演奏能力的同时,丰富学生的文化内涵,从而实现钢琴演奏的社会功能。

2、增设人文课程

钢琴具有悠久的历史,在长时间的发展历程中,各个国家、各个时期的钢琴家为学生留下了大量优秀的钢琴文献,在这些钢琴文献中,由于作曲家生活时代、思想观念、作曲方法等因素的影响,钢琴作品有着一定的差异性。要实现良好的钢琴演奏效果,把钢琴作品中的内涵准确表达出来,需要了解作曲家的艺术风格,而了解作曲家的艺术风格需要从历史、文化等方面入手。可见,在钢琴教学中增设人文课程已经成为一种不可违悖的趋势,在钢琴的人文课程中,学生既可以清晰掌握钢琴发展的脉络,了解不同流派钢琴曲的特点,掌握不同钢琴作品之间的关联性,又可以在钢琴文献阅读中获得情感体验,学会在钢琴演奏中合理融入、运用自己的情感体验,从而增强钢琴演奏的情感性。

3、完善钢琴教学中的人文探究能力考核机制

在完成一个阶段的钢琴教学后,教师通常要对学生进行一定的考核,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果。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在演奏能力、技巧考核的基础上,增设人文探究能力考核环节,并把此作为学生钢琴水平评价的一个依据,让学生在钢琴演奏中积极融入人文素养,弹奏出更具审美性和生命力的钢琴作品。

(三)注重情感教学

在钢琴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演奏情感的训练,引导学生在充分研究钢琴作品内涵的基础上,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其中,不能刻意去模仿作品中蕴含着的思想感情,而要全情投入,把自己在作品中的情感体验表达出来,以实现良好的钢琴演奏效果。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钢琴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因此,教师应该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注重学生人文探究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自主探究能力,提高学生音乐素养,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钢琴演奏水平,增强钢琴演奏中的审美性和艺术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9

标签:论文   声学论文   音乐论文   钢琴   人文   能力   音乐   中学生   内涵   教师   技巧   情感   作品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