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堂中体态律动的尝试

体态律动的主要目的是训练学生如何有效的利用听觉去感受理解音乐,并根据音乐速度、节奏、力度、句法、情绪等变化,将整个身体当做乐器,有控制的做出各种幅度和力度的动作。利用这些动作可以帮助学生表达出他所听到的音乐。律动是一种新奇有趣的学习方式,提高音乐课堂的教学效果。

1.体态律动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1.1 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著名教育家巴普洛夫说过:"在课程开始前,要进行一些有趣的设计,以便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音乐教学中,通过恰当地运用体态律动,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我在教授《粉刷匠》这一课,学生对这一首歌曲已经是耳熟能详。为了使这首歌曲再次变得新颖,我根据乐曲编了一套体态律动,在上课一开始展示给学生,立刻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于是积极主动地一遍聆听音乐一遍模仿我的动作。学生不是被动接受熟悉的旋律,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如果只注重知识的灌输和学生的"跟唱",长此以往,学生的动力就会大大减少。音乐教师可在教学时适时地采用体态律动,充分将音乐和形体相结合,这样的音乐课堂既生动又有趣,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得到有效提高。

1.2 使音乐知识更形象。小学生对于抽象的概念,没有足够的理解能力,尤其是对于音乐中的音调、速度,节奏节拍,仅仅靠听觉上的教学是完全不够的。这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体态律动,将教学变得生动易懂。如学习音的高低过程中,教师可过编不同的动作如拍腿、叉腰,拍手、拍肩膀,通过这种形象的肢体表现,能够让学生更加轻松地理解和记忆音乐知识。

运用体态律动,使孩子们在通过自己的听觉来感受音乐的,学会用心感受音乐的韵律变化和情绪的起伏,体会音乐作品所展现出的人们的情感,用身体的动作展现音乐作品,通过动作将自身的感情融于其中。

2.音乐课中体态律动的运用与尝试

合肥市申请了省级课题《中小学音乐课堂编创与活动(实践与创造)教学方法的研究》,瑶海区承办的是其子课题,研究体态律动和打击乐器的部分,2016年3月份我有幸参加了瑶海区子课题展示活动,聆听了体态律动部分的展示课《我是草原小牧民》,并听取了展示课教师的对整节课的讲解。

首先,在导入环节,教师播放蒙古歌曲并做律动的动作。将蒙古族的一些独有的动作如挤奶,骑马,摔跤的动作融入律动的动作中,并教授学生动作要领。在初次聆听乐曲《我是草原小牧民》时,教师带领学生做挤奶、骑马等动作,引导学生从动作中体会乐曲二四拍的节奏。歌词学习环节,教师引导学生边按节奏朗诵歌词边做律动动作。教唱环节,从律动动作入手,运用动作辅助解决乐曲节奏难点。拓展部分,引导学生进行动作编创,培养学生编创能力。

这节课尝试将体态律动融合进每一个环节,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整节课以表演形式进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律动带动歌曲节拍的学习,歌词学习时帮助学生准确掌握节奏,以律动体会节奏难点,解决难点。最后以律动动作为基础引导学生编创动作。将律动融入每个教学环节的尝试值得我们思考。

首先,我们要明确的是,体态律动不同于舞蹈,是将身体作为乐器来培养学生利用听觉获得节奏感为目的的,而舞蹈是将动作作为主导与核心,来抒发情绪情感。律动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引导学生感受音乐,律动只是走进音乐的一种方式。在导入环节,以舞姿的导入的时候,教师并没有提示学生要关注什么,学生大都注意力集中在教师的表演上而不是在音乐上。

体态律动有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认真听,感受音乐。因此,体态律动所教授的内容,除了完成基本的音乐基本的教学,着重训练学生接受音乐的经验。因此,在教学中,老师讲的少,训练听与做的多,学生要注意力集中,把所听到的音乐用身体动作表达出来。

第二,在教学生体态律动的一开始,要告诉学生声音是流动的,有线条,有起伏。用身体表现声音的动作要能反映出声音的断连等典型特征。在学习歌谱,解决节奏难点的环节,老师用动作表现的是附点节奏,学生跟着模仿,很快就掌握了这一节奏难点。这就是动作反映出这一声音的典型特征。这样体态律动才会更好的融入音乐教学之中。

第三,展示课的编创环节,学生基本是在重复老师的动作,没有明白自己的编创任务和编创方法。在教学中,老师要首先要是学生明白律动的目的与要求。只有使学生知道为什么要做这些律动,要达到怎样的要求之后,才能对练习产生积极性和自觉性。其次,要让学生掌握正确的练习方法。开始时,老师要进行讲解与正确的示范,要求学生掌握正确的方法。并在教师指导下及时纠正不正确的地方。这样,在学生进行自主编创时,才能编创出有效的律动动作,而不是无目的的动作。

第四,课堂可以以游戏的方式展开,学生可以在教室中自由走动,学生的各种相应的动作都是通过老师精心的设计像游戏似得教学方式来进行授课。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接受能力,律动可以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从单一的动作到复杂的动作,从模仿到半独立性的动作练习发展到创造性的动作。

体态律动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乐感、节奏、听觉记忆力,还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和积极的表现力,创造出活泼的学习气氛。这几点在展示课中都有所体现。但是这一教学不是靠一节课或是一个单元的课程来完成的。这一教学方式应贯穿和融入日常的音乐教学之中,在不同年龄和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之中都可以有效的运用。

3.小结

各种教学方法之间,作为音乐教师要学会运用和融合,这是课程改革对教室的基本要求。突出学生的综合艺术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发展学生独立个性,这一切要求教师必须在课堂上采用相互讨论的和研究性的方法,这次的展示课就是一次尝试。这次的活在实际的教学中,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适应的范围和程度。律动教学这启发我学习更多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我会保持一种积极探索和学习的心态,在音乐教育的学习之路上努力向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8

标签:论文   声学论文   音乐论文   体态   音乐课   听觉   难点   环节   课堂   节奏   动作   教师   学生   音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