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学习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摘要:小学数学作为学生在小学阶段的重要学科,对其思维能力的拓展、想象能力与创造能力的提升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现代教学的理念来看,通过合作学习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小学数学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实现数学能力的提升,更好地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

关键词:合作学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21-0163-01

随着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意识到将合作学习带入课堂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合作意识,更有利于促进学生在互相帮助与互相协助之中实现知识的获取与能力的提升。

1.合作学习对小学数学教学的促进作用

将合作学习融入到小学数学教学之中,不仅可以使课堂教学的形式更加丰富,还能够使学生在相互交流与合作之中实现积极的交流与互动,提升课堂教学的互动性,而教学形式的多样性与互动性是现代课堂教学的重要评价标准。对于小学生来说,教师教学的最大难题就是学生的课堂注意力集中时间多短,而将合作学习融入到小学数学教学之中,课堂教学在形式上就更加丰富,学生的注意力就可以将集中听讲与协助合作相结合,更好地实现劳逸结合,更好地实现紧张与放松。与此同时在与同班的交流合作中,还能够帮助学生补充因注意力分散而错过的知识点,因此将合作学习与小学数学教学相融合,是能够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是能够实现高效课堂构建的。

2.合作W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那么,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组织合作学习才能使其发挥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效果呢?笔者认为以下策略值得尝试:

2.1 在课前预习中发挥合作学习作用。

课前预习对于学生课上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但从实际调查情况来看,很多学生由于自身惰性或是预习畏难情绪高等原因是很难独立完成课前预习的,而如果教师能够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的形式来完成课前的预习,就可以使学习小组在内部互相监督的压力下实现课前的自主预习。为此教师可以通过在每天自习课中将第二天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提前告知学生或是将已经设定好的教学相关问题抛给学生,鼓励其完成预习,并要求各小组组长调换去检查其他组员的预习情况为本小组争取更多的加分。例如教师将预习任务设定为:认识三角形,找到你生活中的三角形图案,在第二天的课堂教学之前,教师就可以要求第一组派代表去检查第二组的完成情况,与之对应的,第二组派代表检查第一组的预习情况,如果两组所有成员均完成了预习任务就相应加分,而如果有成员未完成则相应减分。

2.2 在课堂学习中发挥合作学习作用。

课堂教学是提升学生数学学习有效性的核心环节,在这个核心环节中,教师更应该发挥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为了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用学生注意力最集中的前十分钟完成新知识点的讲解,而用学生较为疲惫、注意力较为分散的课堂时间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而为了使每一个成员都能够参与到小组合作当中,都能够得到相应的锻炼,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参与课堂活动互动时轮流进行,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小数的加法与减法”运算时,就可以用PPT展示出相应的练习题,要求每组派出一名代表在黑板上进行作答,作答完毕,全班同学齐声回答正确答案,教师根据各小组代表完成的情况给予分数的加减,当PPT中的练习题更新为下一题时,各小组更换新的代表参加练习,以此类推,确保每一个小组成员能够参与到课堂练习的互动当中。当练习完毕之后,教师对每组总分进行公布,并给予代币奖励。

2.3 在课外拓展中发挥合作学习作用。

新课标理念下的高效课堂不仅要注重知识的灌输更应注重对学生进行实践的拓展,而对于小学数学学科来说,增强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就是一个较好的数学实践活动。在实现数学实践拓展的过程中,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可以达到拓宽学生思维,降低实践难度的效果。例如在围绕“平均数”这一知识点展开课外拓展时,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踢毽子比赛,并要求各小组成员进行本小组的踢毽子平均数计算,再进行小组之间的平均分比较,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提高难度,引导学生去计算班级男生踢毽子的平均数与女生踢毽子的平均数等等。通过这样的课外拓展,不仅可以使学生对平均数产生更直观的认识,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同时还能极大地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趣味性。

3.总结

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价值,对高效课堂的构建是十分有效的,但这一有效性的发挥则需要广大教师的共同努力,相信只有符合学生需求的教学方法才是优质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 娄丽.搭建高效课堂桥梁――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技巧的分析与思考[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2).

[2] 刘秀坤.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J].课程教育研究,2014(36).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9

标签:论文   语言论文   数学   高效   课堂   平均数   课堂教学   小组   成员   作用   教师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